(攝影/但以理)
台灣人好像都是日本通,談起東京、大阪、京都,人人都有一套旅遊地圖,好吃好玩好買的,隨口都能排成五天四夜的遊玩行程。從北海道到沖繩,台灣人似乎什麼地方都去過,一些相對冷門的景點,也在努力行銷下紛紛崛起。例如2010年誕生的熊本熊,這隻由水野學設計、號稱營業部長的紅色酒窩黑熊,不僅順利推展熊本觀光,更因為爆紅,創造出龐大的經濟效應;同在2010年,四國舉辦了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展區遍及直島、豊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高松港周邊,集結草間彌生、安藤忠雄、妹島和世等重量級藝術家作品,在短短105天中,吸引了近百萬參觀人次,讓這片幾乎被遺忘的土地充滿活力,更為藝術與環境的連結創造完美範例。
《小島旅行》是林凱洛的第一本書,於此之前,她以「太妃糖憂鬱狂歡節」部落格聞名於網路。2010年底,她接到日本觀光廳的取材邀訪,當時沒有什麼人去過瀨戶內諸島,她尋求朋友協助規劃,之後又陸續去了兩趟。三趟旅程,總計20多天,她見過諸島的三種時節,見過藝術祭的盛況,也見過祭外的日常。帶點朝聖的心情,卻也有自助旅行的平常心,瀨戶內海在台灣有了第一本旅遊專書。
為了掌控每日行程,將時間做有效的運用,她在旅行之前甚至做了excel表;為了坐到早晨六點的船,她會逼自己早起,於是在小島的作息變得非常規律。「我不是一個熱衷規劃行程的人,第一次去完之後回來,意識到不這麼做不行。」林凱洛說,「基本上能規劃的時間就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為止,五點之後天就黑了,參觀時間也都過了,店也都休息了。在島上一定要趕到最後一班船,時間很嚴苛。」
「如果你想去度假,去東南亞就好。這地方不讓你去度假,會讓你很累,而且目的性很明確,就是看作品。」林凱洛說。
跳島像是進階版的自助旅行,介於簡易跟困難之間,不危險,只是有點冒險。必須排好旅遊計劃,確認航班、巴士時刻,訂定要看的藝術品,但其實不用特別精密。她曾經帶著輕便的背包,想將大行李寄放在港口才發現塞不進置物櫃,只好拖著20多公斤的行李繼續行程,諸如此類的意外,是旅行中的小插曲。關於跳島旅行,最大的風險只是搭不上船,要在純樸的島上尋找過夜的方法,這也許會帶來更多故事。
草間彌生在直島種下黃色大南瓜,安藤忠雄順應地形蓋了地中美術館,如何在島嶼生活中與藝術共生,在深刻瞭解當地文化、歷史背景後,每個藝術家都有一套對土地的詮釋。「以藝術為主題的旅行不容易做,很多人覺得我為什麼要去那邊看房子,C/P值沒有去購物、去吃東西高。我覺得它很容易讓你想起台灣,別人已經做到什麼程度了,我們還沒有做到。」林凱洛說,島上的許多景觀,會令人想起台灣的鄉下,不免將兩者產生對照。
「我喜歡在作品前面,想像作者的想法是什麼,那過程對我來講是有趣的。這種我一定要親眼看到的心情,驅使我去那麼多地方。看作品的驚喜沒辦法告訴任何人,那是你自己的感覺。」儘管在行前規劃都看過照片,但實際站在美術館的空間內,真實地站在作品之前,帶來的震動只能親自去體驗,她形容,「每個人對作品的感覺不一樣,有的人喜歡複雜的,有的人喜歡影像類的,島上藝術品的密度很高,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接觸到很多東西,最美的是藝術品跟地景融合。看到田當中的一個作品、一棟房子,或是山裡的奇怪東西,給你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書腰上說,這是「一生一定要走一趟的跳島冒險」,林凱洛說,其實該去兩次,一次在藝術祭進行中,一次在祭外。
「我覺得在城市裡生活,太多東西讓你分心,想去美術館、想買東西;在島上的雜質很少,幫你過濾掉日常生活中複雜的東西,目的很單純,路有時候也只有一條。可以有很多機會,讓你去蕪存菁地去思考。」
(攝影/但以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