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偷看探險家的筆記素描本,同感他們的脆弱、恐懼與美妙感受──楊世泰讀《探險家們的寫生簿》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湖濱散記》著稱於世的亨利・梭羅,長年簡居在森林裡,喜愛散步,對海一竅不通。他在1849年初次旅行至麻州東海岸的鱈魚角時,眼前的大西洋讓他見識到無比寬闊的新世界,引領他望向未知的遠方,將整個美國大陸拋在身後。梭羅認為:「大海是一片環繞地球的荒野、比孟加拉叢林還原始,充滿各種猛獸。」他的想像力開始跨越海洋,躍出疆界。

但是對當時的探險家來說,他們凌厲的目光已從海洋轉移到南半球的極點和世界的頂峰,甚至超越大氣層,朝向更高更遠的外太空。1856年,印度數學家確認前稱為「第十五峰」的聖母峰是地球最高點;1857年,第一個登山組織「山岳俱樂部」在倫敦成立,登山運動進入黃金年代,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峰陸續有人類的足跡踏上,登頂世界最高點已從不可能化為可能;進入20世紀,探索北極與南極的遠征隊伍相繼出現,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成功抵達南極點,將國旗插上極地高原,並在1926年駕駛飛船橫越北極;1953年,紐西蘭登山家艾德・希拉里與雪巴人丹增・諾蓋成功站上世界最高點;1969,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表面,實現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一百年前的想像。這是大航海時代結束兩世紀後,人類探險史最璀璨的一頁。

1911年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成功抵達南極點。

1953年紐西蘭登山家艾德・希拉里與雪巴人丹增・諾蓋成功站上世界最高點聖母峰。(圖 / wiki)

探險是求知慾的行動展現。撇開動機狹隘的國家主義或個人英雄主義不談,探險家不一定追求卓越或是擁有完美品德,但必定有強烈的好奇心、意志力和卓越的洞察力,為大眾開拓視野的疆界,挑戰想像的極限,刺激、驅動裹足不前的人類去探索更多可能與不可能。

探險家們的寫生簿:70位探險家的冒險生平與探索世界的偉大熱情(博客來獨家贈探索寫生筆記)

探險家們的寫生簿:70位探險家的冒險生平與探索世界的偉大熱情(博客來獨家贈探索寫生筆記)

《探險家們的寫生簿》集結16世紀迄今70位探險家的故事,並收錄珍貴的手札、筆記、日誌、繪畫和照片。透過這些未經修飾的第一手資料,終於得以窺見刺激驚險的行動背後,深埋探險家心中的脆弱、恐懼和對新奇事物的美妙感受。無法形容這本書有多讓人愛不釋手,它滿足我對世界登山史、探險史的好奇,並助燃對冒險的熱情;耳熟能詳的探險故事,如今有了原始文字與影像的輔助而躍然紙上,也幫助我理解更多未曾知曉的探險家們驚人的成就。

一頁頁翻閱書裡刊載的影像,過往探險家為世人突破黑暗所綻放的光芒,穿越時空,一點一點在眼前閃現。只是一度無法理解探險家們何以能在艱困的冒險過程中,仍奮力抽出為數不少的時間,留下密密麻麻的筆記,產出宛如藝術品般栩栩如生的繪畫作品。這是現今網路世代難以體會的紀錄方式,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消按下快門,眼前的世界就能完美複製進空間龐大的記憶卡。對比英國博物學家威廉・伯切爾用4天時間繪製他在非洲探險的馬車內部,並耗費120個小時上色的畫作,那工程之浩大實在難以想像。

©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英國博物學家威廉・伯切爾用四天時間繪製+120小時上色完成的紀錄畫作。(圖/臉譜出版提供 ©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相機出現之前,探險家們精心繪製的筆記手稿,媲美藝術作品。(圖/《探險家們的寫生簿》內頁)


我自問,如果手上只有一張白紙一枝鉛筆,在一兩百年前,當我站在沒有人涉足過的領域,親見無與倫比的風景,發現沒人見過的物種,會想留下些什麼呢?必定是美好、珍貴且意義非凡的事物,只要能將百分之一的震撼以各種形式留下紀錄,都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獲得這個結論後我茅塞頓開,才明白能留下這些珍貴的手稿並非偶然,而是必然。如同太空人麥可・柯林斯所說:「延伸、出走、觀察、理解,這是人類的天性。探險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

回憶兩年前改變一生的旅程,我和另一半呆呆耗費近半年時間,從美國加州與墨西哥的邊境往北徒步,越過沙漠、高山、溪流與湖泊,歷經春天、夏天和秋天,終於在冬季初雪降臨華盛頓州之際,抵達加拿大邊境,完成全長超過四千公里的PCT太平洋屋脊步道。當時我隨身攜帶一本防水小筆記,裡面留下許多凌亂的隨筆,並以隨身相機拍攝上萬張照片。返家後,我倚賴當時的紀錄,一點一滴回想、消化,然後花費另一個半年光陰,將那段旅程反芻成文字並出版成書,試著讓其他人能理解當時的掙扎、痛苦,以及更多的感動、愉悅與平靜。完成這件事情,我的旅程才終於告一段落。

阿泰與呆呆一同走完全長超過四千公里的PCT太平洋屋脊步道。(圖/阿泰提供)


威廉・伯切爾在離開非洲後回憶:「不管我的貨車停在哪裡,那裡就是家⋯⋯每次當我看到我畫的貨車內部,就會想起上千幕愉快的回憶,剎那間我似乎又被帶回了非洲⋯⋯雖然也會想起過去遭遇到的危險,但是其中仍然充滿了快樂和滿足。」我時常回憶起加州內華達山脈迷人的光影,完全能夠體會威廉・伯切爾的心情。

為本書貢獻前言的作家羅伯特・麥克法蘭(《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表示,《探險家們的寫生簿》提醒他書寫的力量能跨越時間,不只保存資料,也延續了感情與想像。進入21世紀,人類的探險仍持續進行,紙本書也依然存在,這古老的傳統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被歷史洪流帶走,令人欣慰。

 


作者簡介

出生於彰化,戴翊庭(呆呆)出生於花蓮,兩人因為一場音樂祭在日本相識,因為登山,決定成為彼此一輩子最堅強的伴侶。

共同著有:
《山知道》——書寫在台灣的登山經驗。
《步知道》——紀錄2016年,兩人徒步美國西岸的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總長4286公里,費時160天的旅程。

Facebook:TaiTai LIVE WILD


 延伸閱讀 
1.【人物】走進山裡,人的聯繫更緊密──楊世泰、戴翊庭《LIVE WILD山知道》
2.【人物】《睡在懸崖上的人》易思婷: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每天都很快樂
3.【人物】《徒步中國》雷克:人需要學習的兩件事,一是出發,二是放棄

4.【書評】胡培菱:〔美國〕野放獨行的意義──《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5.【特集】詹偉雄:走路,是把自己的身體拋向世界,藉以認識了世界

極北之旅:維京末裔挪威探險家南森極地遠征實錄

極北之旅:維京末裔挪威探險家南森極地遠征實錄

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

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旅行與科學丈量世界,重新定義自然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旅行與科學丈量世界,重新定義自然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千一百哩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千一百哩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

聖母峰之死

聖母峰之死

文學史最勇敢的冒險英雄 二冊套書(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哩 全譯本)

文學史最勇敢的冒險英雄 二冊套書(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哩 全譯本)

探月:八十張插圖背後,從神話、科幻小說到太空探索的大驚奇

探月:八十張插圖背後,從神話、科幻小說到太空探索的大驚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親愛的三毛,生日快樂!】三毛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特輯

「後來⋯我有一度變成了一個不相信愛情的女人,於是我走了,走到沙漠裡頭去,也不是去找愛情,我想,大概是去尋找一種前世的鄉愁吧。⋯⋯」──三毛口白.1986《回聲》專輯

34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