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記憶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14則)
-
作家專業書評 不要害怕遺忘,你比你所能記住的更有價值──讀《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作者:黃惠如 內容提供:天下雜誌 /2021-08-16 瀏覽次數(5229)
《我想念我自己》作者潔諾娃每次演講總有人在大廳等她,或在洗手間把她拉到一旁,因為他們的父母、祖父母或配偶曾得過失智症或正在經歷,想告訴她自己對記憶力流失的擔憂。 忘記帶錢包出門...
-
OKAPI選書推薦 環境清潔過頭更容易生病?從傳統掃帚,思考掃除真義──《小島製帚》
作者:OKAPI閱讀生活誌 /2021-07-12 瀏覽次數(2364)
在你家對你而言,所謂「完全」的清潔究竟需要到達什麼程度呢?平日使用來掃除的器具又有哪些?這些基礎的日常事務,因為過於平常,因此也經常被人們所淡忘著,亦容易受到都市裡或廣告中資訊...
-
作家專業書評 吳明益:去到那(哪)裡──我讀到的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我的奮鬥》
作者:吳明益 /2021-03-26 瀏覽次數(5009)
《我的奮鬥》並非以故事為主軸,它的形式在於滔滔不絕的陳述,以及無盡的細節。除了前兩冊《父親的葬禮》與《戀愛中的男人》以死亡與愛情為主題外,在未來即將出版的另外四冊裡,分別是:童...
-
作家專業書評 我們都是在不得不失去之後才一瞬間成長──讀川村元氣《百花》
作者:Kristin|Let Me Sing You A Waltz /2021-01-22 瀏覽次數(3020)
人與人相處總有一些後悔,一些過錯,家人之間更是,往往因為朝夕相處、無法理解彼此的處境,同時生活必須繼續運轉,我們會選擇表現得若無其事,錯過了開誠布公的機會,但有些事便因此成為彼...
-
\ 本月大人物 / 「能成為小說主題的,必然是人類無法克服、不能解開的問題。」──專訪川村元氣《百花》
訪談、翻譯:皇冠文化 /2020-10-27 瀏覽次數(4977)
《百花》表面上講的是阿茲海默症,背後卻刻劃了人生的種種「失去」:失去父親,進而懷疑自己失去成為父親的能力;失去母親,因而成為記憶裡永恆的缺口;失去勇氣,擔心有了孩子以後會失去時...
-
詩人╱私人.讀詩 以書寫,將隨著生命停滯的情感轉為永恆──讀紀伯特〈失信〉
作者:曹馭博 /2020-03-03 瀏覽次數(4414)
失信 ◎紀伯特作,柳向陽 譯 他們相遇時她從未死去。他們像往常一樣早飯吃麵條。十一年來他以為是那條河在他的心底做夢。現在他知道她住在他心裡,像風有時候依稀可見在樹林裡。像玫瑰和大黃...
-
\ 本月大人物 / 「人失智後回到原始,你覺得他難過嗎?其實,是旁邊的人難過。」──專訪張作驥《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作者:王昀燕 攝影:陳佩芸 /2019-11-14 瀏覽次數(5915)
張作驥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榮膺2019年台北金馬影展開幕片,並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四項提名。本片延續前作《醉.生夢死》、《當愛來的時候》對母親角色的深情刻劃,張作...
-
詩人╱私人.讀詩 潘柏霖:為什麼我無法把你擦掉──小令〈擦〉
作者:潘柏霖 /2018-04-17 瀏覽次數(17161)
你會不會常常想把什麼東西,從人生中擦掉? 分手的時候,把情人毛衣擦掉。把生日禮物擦掉。把借來的書擦掉。把電影票根擦掉。把對話記錄擦掉。把情話擦掉。和朋友爭吵的時候,嗯,大概和跟情...
-
作家專業書評 馬欣:強暴是一場人格殺戮──讀小說《最好別想起》
作者:馬欣 /2017-05-16 瀏覽次數(46955)
有些人會將性侵單獨看待,其實性侵更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的殺戮,無論長期或短期,都是人格的謀殺。直接把他人的身體權剝奪,並且攻城掠地的宣示主權,靈魂會因此失去了下落或四處無家的呼...
-
\ 本月大人物 / 《不再沉默》的倖存者──陳潔晧:我用生命證明,痛苦的記憶不是忘記就會過去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2016-05-27 瀏覽次數(144409)
《不再沉默》作者陳潔晧帶著妻子徐思寧一起受訪 陳潔晧不是第一次出書,他與藝術家父親小魚合著過兩本篆刻印集。然而那時候的他並非「完整的陳潔晧」,34歲之前,他是藝術創作者,並積極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