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
愛的有罪論。但「有罪等於可恨嗎?」──讀陳雪《親愛的共犯》
作者:蔣亞妮 /2021-02-02 瀏覽次數(7098)
這是一部推理小說,理所當然推向了犯罪者的謎底,卻提供了另一個思考與暗號:「有罪等於可恨嗎?」同時,這也不只是一部推理小說,因為它不斷給予提示,幾近心理暗示。翻開書頁,小說之前,...
-
聽見男子與小女孩展開同居生活,你會貼上「戀童癖」標籤嗎?──讀《流浪的月》
作者:Ami亞海 /2021-02-02 瀏覽次數(9893)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加害者」與「被害者」關係,或是在定義誰是「加害者」或「被害者」之前,請先設法理解他們。也或許有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這樣的人,但無法理解又何嘗不是一種理解...
-
北韓主題創作必定遇上的「困局」:這算真實還是虛構?──讀懸疑小說《北方的光明星》
作者:阿潑 /2021-02-01 瀏覽次數(8466)
《小王子》裡的那張畫,從大人眼裡看起來是頂帽子,實際卻是「蟒蛇吞象」──許多具有內在趣味性或複雜度的事物,往往被簡化成單純的線條與實質的物事。不知為何,每當大眾討論那些陌生且遙遠...
-
「不了解的事情越多,越像是一家人」──讀《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
作者:陳又津 /2021-01-29 瀏覽次數(8613)
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 到了現在,她想到自己為了丟廚餘,讓孩子拉著機車被拖行了幾公尺,膝蓋滿是擦傷,她還是會想哭──這是所有母親的惡夢,而謝凱特幽幽道來被拖行的他與母親這段...
-
從韓國小說選《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看見台灣的共感、共體、共行
作者:陳佩甄 /2021-01-29 瀏覽次數(5510)
在韓流、K-POP等娛樂文化在國際現身/聲,且在視覺與聽覺全面滲透到台灣影視文化地景之前,台灣第一次看見「韓國」,可說是透過同屬日本殖民地、及其時在大東亞文學圈中發光的張赫宙等文學家...
-
英雄、怪獸、以及壞政府的全新答案:讀J.K.羅琳《伊卡伯格》
作者:潘家欣 /2021-01-28 瀏覽次數(7405)
剛剛開始翻閱《伊卡伯格》時,我立即聯想起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的《麥提國王執政記》,以為這是一個用孩童眼光討論政治的烏托邦故事。但是隨著J.K.羅琳的美妙筆調開展,我才發現...
-
「戰火不請自來,災難從天而降」──庫德族難民用WhatsApp偷偷完成的《沒朋友,只有山》
作者:黃麗如 /2021-01-27 瀏覽次數(6064)
《沒朋友,只有山》就是描述庫德族人從印尼經海路要逃到澳洲的故事,這一路經歷船難、同伴死亡,但抵達澳洲後卻因為澳洲政府不人道的難民政策,把所有難民都送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馬努斯島,...
-
月陰面的黑與冷:評介勞倫斯.卜洛克最佳小說《死亡藍調》
作者:冬陽 /2021-01-27 瀏覽次數(5257)
「作家並不靠冒險犯難過日子。…………作家需要的勇氣多半是內在的省思,必須膽敢直視自己的內在,冷眼旁觀人類天性的各個層面,驅策自己,檢驗難以啟齒的幽暗。」勞倫斯.卜洛克在《死亡藍調》...
-
當大學像一間「公司」,在意的就是賺或賠:流浪博士的哀歌《兼任下流》
作者:翁稷安 /2021-01-26 瀏覽次數(8832)
大學以大量的兼任教師取代正職教授,體現著當下社會對「專業」的不尊重。大學教授這樣的教學重責,校方竟為了壓低成本,以「兼任」手段聘用教師,任由這些學有專精的授課教師四處漂泊、遭受...
-
當好人停止沉默,獲救的是所有人──吳曉樂讀《沒有勇氣的一週》
作者:吳曉樂 /2021-01-25 瀏覽次數(12794)
和平國中學生朴勇氣受同學所迫跑腿,趕在午休結束前幾分鐘,至校外購買麵包,回程路上被卡車撞上,受了重傷。這個設定讓我想起侯文詠〈天堂的小孩〉,那個衝向豪華轎車的梁國強;也想起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