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同樣是媽媽,你想說的我都懂
媽媽心事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理解,那些痛苦、困惑、喜悅的時刻無人可訴說,這些作品能夠替你說出口
1909 0
-
除了女兒、妻子、媽媽、媳婦、外婆/奶奶這些身分,別忘了你還有「自己」的人生──給母親的書單
女主角姜丹伊的生命歷程與我部分重疊,一樣是2012年離職,2019年的此時是37歲,工作資歷中斷7年。 所以我能理解,回到職場時被稱呼「名字」的感動,她不再是誰的妻子、誰的媽媽,她就只是她...
-
不管在婆家或娘家過年,男人都是「去別人家看熱鬧」?讀《憤世媽媽》+《身為媳婦,我想說》
選舉前,多位政治人物輪番對參與政治的女性提出各種攻擊,不管是「不婚不生孩子」或是「又婚又生孩子」都不對。看來,這個社會有任何問題都是女人的錯,怪女人最方便。朋友感嘆:「我們的社...
-
當媽媽已經夠難了,何況是當別人小孩的媽媽!──讀《變身後媽》
本書的價值,是於無疑處有疑。讓我們在面對後母、面對難搞的繼子女、面對漫天蓋地的責難,在偏見與控訴要淹上來時,大叫一聲:喂,先等一下!讓我們都退後一步,放下對母親、親職、家庭的期...
-
受社會唾棄的異類,身邊往往有一個不能跑、跑不掉的母親──讀多麗絲.萊辛《第五個孩子》
母親愛孩子是天性?有時候並不,甚至需要違背自我方能勉強愛下去。小孩或許天真,卻不一定無邪,「人性本善」似乎是過度樂觀的預設。 第五個孩子 《第五個孩子》裡的大衛和海莉,矢志經...
-
專訪《以我為器》李欣倫:當媽媽後,優雅已經離我很遠了
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的經典名著《幸福童年的秘密》裡寫:「母愛,不就是生活中『最不顯眼』、卻又不能缺少的事,並讓許多人矛盾地付出了活生生的自我嗎?」 採訪李欣倫這天,我因故必須...
1909 0
上下則文章
-
PREVIOUS ARTICLE
媽,我想跟你說_____ -
NEXT ARTICLE
#國際不再恐同日 性別取向不同,但幸福的模樣並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