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人物專訪
上一則 下一則文章類別
博客來選書SELECTED BOOKS
最新文章NEW STORIES
-
作家專業書評潘家欣/拒絕鄉愿,方能成為好作家——評宋尚緯《我還在這裡》
作者:潘家欣 / 2025-03-27 瀏覽次數(7787)
《我還在這裡》不是寫自己如何成功的散文,是徹頭徹尾地書寫人生的失敗,以毫不自溺的冷靜筆調,剖析人生中發生的慘案啟示。「賣慘」原是社群時代博取專注的手法之一,然而,這本散文的高度...
-
作家專業書評吳曉樂/妳那時又渺小又脆弱,但也很容易滿足──讀《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
作者:吳曉樂 內容提供:馬可孛羅文化 / 2025-03-27 瀏覽次數(2402)
崔恩榮的文字直白,我想到安妮.艾諾「平面的書寫」,捐棄了隱喻以及雕琢,不同的是情節疏淡,主要的著墨存於人物內在地景。《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七篇各自成立,也共享著一些主題。我個...
-
一起看圖文藝術家堪稱失敗率最高的行業,為何總有人前仆後繼?──讀漫畫《藝術家的鳥生活》
作者:馬尼尼為 / 2025-03-26 瀏覽次數(1234)
身為美術系,無緣當上藝術家,有一半以上的系友早就和藝術離得遠遠的。去看畫廊、博覽會,還會直接說「好醜」「下次不要來看」之類的。發現身邊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沒有一個是美術系的,...
-
OKAPI編輯室選讀【OKAPI編輯室選讀|4月編輯精選】將注意力放在想達成的願望,一如抽芽的新綠
作者:#OKAPI 選書推薦 / 2025-03-25 瀏覽次數(7516)
春分過後,白日漸長,甦醒的能量釋放累許久的心之雜質,阻塞的靈感也暢快起來,想像新生的樣貌,將注意力放在想達成的願望,一如抽芽的新綠。
-
一起看圖文生命軌跡迥然不同,但與「這裡」及「那裡」的每次相遇都赤誠擁抱──專訪《這裡,那裡》作者盧心遠
內容提供:青林出版 / 2025-03-24 瀏覽次數(1289)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都有這兩種人:一種人像海鷗一樣,永遠在路上,永遠在流浪,世界再大都要親自去看看;而另一種人則像樹一樣,追求安定感,追求歸屬感,紮根於一處後便落地生根。 保有...
-
作家專業書評鄧小樺/不要怕,是技術性調整:移臺港人適應故事——李紹基《半場香港,半場臺灣》
作者:鄧小樺 內容提供:二○四六出版 / 2025-03-24 瀏覽次數(9795)
本書以足球賽的「上下半場」為編輯概念,這個「半」的觀念值得細思。有些人以為「移居」就是和舊地一刀兩斷,開展美麗新世界新生活;但其實「移居」可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許多曖昧不明...
-
作家專業書評潘家欣/奇妙的溫度——評《手心裡的季節》
內容提供:皇冠文化 作者:潘家欣 / 2025-03-24 瀏覽次數(1691)
人其實可以通過興趣的實現,去面對自己的缺憾與不完美,而藝術創作正好是最容易讓人面對自我、提升覺察力的興趣之一!陶藝本身就是極為療癒的藝術創作,正如這本書也是一本療癒之書,是以小...
-
作家專業書評蔣亞妮/而我聽見心裡的聲音—— 讀《我親愛的甜橙樹》
作者:蔣亞妮 內容提供:寂寞出版 / 2025-03-21 瀏覽次數(3516)
澤澤的甜橙樹是一個只有他能聽見它說話的朋友,他總稱它為「小拇指」,像這樣的朋友,或許我們都曾經遇見,比如《魔女宅急便》的黑貓奇奇、比如小智與他的皮卡丘,往深處說,或許某些恐怖片...
-
一起看圖文【主題繪本控】以《魔女宅急便》打造的「草莓色」世界──拜訪東京「魔法文學館」
作者:賴嘉綾 / 2025-03-21 瀏覽次數(2908)
在台灣成立兒童文學館是許多關心兒文人士的心願,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好玩的地方作為參考。一是日本的「魔法文學館」,另一是在荷蘭海牙的「兒童圖書博物館」。 本文先介紹2023年11月開幕的「...
-
一起看圖文泥巴國不是小孩專屬,你我化解不開的情緒也都收在那裡──讀《泥巴殿下:泥巴國的公主》
作者:黃筱茵 / 2025-03-19 瀏覽次數(2728)
怒氣與情緒時常難以名狀,像某種黑沉沉的低氣壓,讓人喘不過氣,又想大吼。兒童的怒氣尤其讓成人不知所措,只要孩子一發脾氣,成人的第一反應常常是指責與壓制,「你又發脾氣了!」、「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