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嬰兒像白紙,沒有任何「習慣」,父母才是決定孩子養成哪些習慣的人。
作者:菜小配 / 2011-08-24 瀏覽次數(14897)
還記得盧蘇偉在《相信自己,你最棒!》提到原生家庭的概念,「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完全是來自父母與原生家庭。如果我們要改變自己,就必須回頭省視原生家庭……省視原生家庭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需要體諒、需要包容,更需要和解……」(這段文字摘自該書簡介),父母影響孩子之深,是我們知道到但卻不知道有多深的一件事,當然,透過後天教育或閱讀,我們能有所改變,但實際上,一如上述所說,那真的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我們永遠不知道父母留給我們或我們留給孩子的某些特質,在未來的哪些時候對我們或他們會是個阻力或助力,一如黃瑽寧的《身教》中,父親一板一眼(這不見得是不好)的特質,在作者身上有某些程度的影響,至少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好的發揮,這讓我在讀著《梁旅珠教養書》時,又有種心有戚戚焉之感,它提到「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並沒有帶來任何的『習慣』。父母,或者是養育者,才是選擇並決定,讓孩子養成那些習慣的人。」
打從去年起,親子共享報的編輯手札很少推薦教養書,小編私心的認為…不,是真心的認為,某些時候,這些書是有幫助的,但有時他們也是父母焦慮的來源,誰說這樣的書名《8歲進大學》或《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不會讓人焦慮呢?但以行銷而言,似乎這是一個快速又聚焦的方式,或許他們真的吸引到你了,如果沒有,也是我這次想推薦《梁旅珠教養書》的原因 ,希望你們別因為他的書名而排拒它。
它花招不多但實在地談到一個很簡單,卻大家都懂的概念-身體力行。孩子是嬰兒時,會哭鬧不停,睡眠不定,父母只要專注而堅持地去做一些調整,很快地,孩子作息會慢慢規律,情緒也會穩定,從這方面就不難看出,習慣這件事,是可以養成的,而且越早越好;到了孩子會走,會讀書時,就不能單方面地你說他做,要讓他跟著你做,那就是身教的學問了;身教,勝過千言萬語的規勸與苦口婆心的叨唸,要孩子EQ好,你的EQ就要好,要孩子情緒穩定,你的情緒也要能控制得宜,要孩子有閱讀習慣,你也要有好的閱讀習慣,他看你做,他學你做,這再簡單不過,卻也難上天。很多人說,在有了孩子以後,才開始懂得修養自己,我從梁旅珠的這本書裡,看到了父母身教的難,但也看到了父母願意為孩子改變的偉大,這是苦?還是福?一個爸爸曾說:「有孩子以後的感覺很難和沒孩子的人描述,當然煩躁的很多,不過和孩子之間的那種感覺,或你看到他的樣子時心裡的感受,真的是很難講。」是苦?還是福?我想大家都點滴在心頭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