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我們可以帶著笑看故事的那份理性,更從容面對這個忙亂荒謬的真實世界。
作者:DL / 2009-07-01 瀏覽次數(5290)
1992年,南斯拉夫內戰,有30-40萬居民被困在塞拉耶佛城裡,被困在缺水缺電的不便,被困在不知道上街取水會不會遭到狙擊手攻擊的恐懼裡。當時,蘇珊?桑塔格去到那裡,執意在圍城裡上演《等待果陀》。這舉動當然遭受許多批評,大家認為這是一種知識分子不解人間事的高傲,桑塔格這麼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扮演救世主的虛榮。不過,桑塔格這麼說:「演一齣戲,對當地的戲劇界專業人士來說,意義深遠。演戲讓他們成為正常人,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做戰前所做的事,而不只是運水回家沖馬桶、領取人道救援物資的難民。......演一齣戲會受到歡迎,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正常性。」
還有一段講的是披頭四,老實說我對這幾個人不熟,不過他們挺妙的,可以大喇喇的在受訪時講一堆胡言亂語。記者問:「可以在這裡唱寫歌嗎?」代表回答的約翰.藍儂說:「我們要先拿到錢再談。」問:「你們成功的祕訣?」答:「我們有公關人員。」問:「你們希望從美國帶回什麼東西嗎?」答:「洛克斐勒中心。」問:「你們對於貝多芬有什麼看法?」鼓手林哥搶著回答:「我愛死他了,尤其愛他寫的詩。」他們成為第一個打進美國市場的英國樂團,為此英國政府打算頒個勳章。會不會太誇張?不會,因為許多拘謹嚴肅的英國紳士們鄭而重之的抗議反對這事,甚至還有人打算退回自己的勛章。事主兒披頭四呢?「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很蠢。」不過他們還是去領了,藍儂回憶他們在白金漢宮裡等著領勛章,「我討厭社交,社交虛偽極了。你可以輕易透視這一切,看輕在場所有人的嘴臉,他們真的都很虛偽。」藍儂說。
如此這般的荒謬虛偽言行,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故事裡描述的是40多年前的英國皇宮,披頭四的言談恰好刺了刺這群裝懂跟流行的英國官員。在我們生活中,誰是披頭四?誰是自作聰明想到那授勳儀式的迂腐權貴?然後誰又是那群尷尬退回勛章的老派仕紳呢?
《理性的人》,是楊照2002到2008年在聯合報「故事與新聞」專欄的文章集結。一篇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六年累積厚厚兩大本,在序言中,他說自己寫新聞評論,累了,所以他這次寫故事。用故事對照新聞,新聞過去了,故事會留下來,對照我們新的生命經驗。閱讀這書的過程很不同於日常的閱讀經驗。書是很厚的兩大本,一本放辦公室,一本帶在身上。隨便什麼空閒的3、5分鐘,我會隨手翻開一篇,文前文後有當時的新聞事件及批評,通常只是略略看過去,畢竟當時罵的義憤填膺,現在大多已經不是這麼回事;只是我很有興味的看著每篇裡那一小段、一小段故事,開頭那牛奶廣告例子讓每天苦思文案的我們會心一笑;桑塔格說的正常的生活,打開電視新聞,紛亂的台灣以致世界,何謂正常?披頭四真是讓我長知識了......還有等等許多,再回頭看一次楊照的序,他後面寫了這麼一段:
故事,可以把我們從現實生活裡帶出去,讓我們看到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別人的經驗。故事擴大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不必困在每天反覆、有限的事物裡。
所以,當我們放下書回到現實所處的時空,新新舊舊的生命經驗有高興有生氣有傷心,可是我們可以帶著笑看故事的那份理性,更從容面對這個可能忙亂荒謬、也可能是疲憊不堪的真實世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