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張素玢:讓《濁水溪三百年》,成為抗爭現場的踏腳石

  • 字級


張素玢-1
(攝影/趙豫中)

蜿蜒於中部的濁水溪,是臺灣第一長河,也是許多自然與人文的奇妙分界——濁水溪以南秋冬少雨,為典型熱帶型氣候,日治時代,官方以此為界,南種甘蔗,北植稻米,形成「南糖北米」的差異。而早期河港往來交易熱絡,商人組成商業工會「港郊」亦以濁水溪為界,以北的港口為「頂港」,以南稱「下港」,此一稱呼不僅仍存於現今日常口語中,也衍伸成臺灣南北人文範圍的分水嶺。

更有甚者,每到選舉關頭,不論是哪個陣營,無不聲嘶力竭地喊出「決戰濁水溪」口號,或相互嘲弄彼此「過不了濁水溪」。與濁水溪關聯緊密的彰化、雲林、南投、嘉義四縣,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儼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年,更因水利工程與各大工業區的徵地興建,屢屢發生抗爭,成為社運重地之一。三百多年來,濁水溪流域一度是臺灣的米倉、糖倉,是孕育諸多知識份子的搖籃,還是選舉時眾人覬覦的關鍵票倉。如此至關重要的地帶,卻是臺灣西部最被忽略的區塊,甚至是經濟發展的犧牲者。這一長串的河川生命史,如今都由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張素玢,傾盡二十年的研究累積,書寫在其最新作品《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當中。

「雖然我出生在濁水溪孕育的土地上,從小就吃濁水米長大,然而,對於濁水溪,我最初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感。」講起話來沉穩清晰的張素玢坦言,撰寫此書,不是她從小就對濁水溪抱有使命感。「要說以前覺得這裡有什麼不同,說得出來的,除了米還是米。這還是我在19歲那年,離家北上讀書後才知道的。」原本以為只要是米,吃起來都一樣;但離了家鄉,怎麼吃都不對,這才懂得自己出生長大的這條河、這片土地,有多麼與眾不同。

然而,光是米,還不足以讓張素玢開始思考自己之於家鄉的欠缺。「有次到國外參加研討會,與會一個荷蘭學者和我聊起來,問我對Koxinga有多少瞭解。」張素玢一愣,回答對方她不知道Koxinga,對方非常驚訝。「他說Koxinga對臺灣很重要,怎麼我會不知道呢?後來才明白,原來Koxinga是鄭成功。」張素玢萬分慚愧,「一個荷蘭人和我談起的臺灣,竟然比我這個生長在臺灣的人更多、更深入。」

又或者,每每在國際學術場合,研究者間相互交流,總是先說起自己的家鄉,「但只要有人要我介紹台灣,我腦子就一片空白。」相較於他人都能對自己的生長地侃侃而談,張素玢就只說得出簡單的地理位置,「我覺得好羞恥,我是念歷史的,當時還是個碩士,對臺灣卻一點都不瞭解。」外國學者對臺灣歷史學者精研中國史卻不解臺灣史,大感不可思議。他們問張素玢:「難道妳念中國史之前,都沒有先讀臺灣史嗎?」張素玢這才認真思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張素玢-2
(攝影/趙豫中)

早年的臺灣史是禁忌,是「險學」,這其中當然有許多時代的、政治的、環境造就的複雜因素。總是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碰,久而久之,遂使得生活在臺灣的人們,對自己腳下這塊土地只感陌生。「我一直到念博士時才有機會修臺灣史。以前讀的當然也是歷史,內容卻與臺灣、與家鄉的土地沒有關連,遑論濁水溪。」張素玢說,這的確是臺灣教育的悲哀。

1993年,重返學校修習博士學位的張素玢,開始穿梭在濁水溪下游,試著彙整數百年來人們如何利用濁水溪,如何看待這條「臺灣的母親河」。她以分布在濁水溪浮復地的日本移民村為起點,一路緣溪上溯、南北擴散;不只埋首文獻研究,更樂於實地走訪田野,親身進行第一手調查。「我們會從史料中生出想法,但更該亦步亦趨地前往現場,將時間軸加上去,建構出四維度的歷史。」對張素玢而言,這樣的歷史才立體,才會活起來。

「最早動筆時,濁水溪還沒現在這麼慘。」而她寫完《歷史視野中的地方與變遷:濁水溪的二水、北斗、二林》時,六輕已經在蓋了,集集攔河堰也已定案。當張素玢看見這個龐然大物在大地展開,她心中對「人定勝天」這個詞打上了問號;再不多久,八輕也來了。「當時我預設這將是對大地、對河川,甚至對人群,都會產生極大破壞的建設。『人定勝天』不是誇獎,相反地,我一直懷疑這句話。」

張素玢承認,隨著時代演進,人類對河川的利用,技術的確愈來愈高。「以前做水圳引水,後來改築堤防,居然真能把桀驁不馴的河川固定了。」定住河川還不夠,還要集中、用人為的力量將它轉向指定的地方。人心隨著利益不停膨脹,卻斷送了河川的根源。「河川也得像樹根,需要向大地蔓延。人為工程將水集中在一地,其他都斷頭了。如果我是濁水溪,我會心慌的。」張素玢掩不住滿懷的憂心忡忡。

「身為歷史學者,其實不該處理這麼近代的事。但如果你不發言,就表示你接受了。」張素玢認為,即使自己只能影響一點點,也要盡己所能,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抗爭者的踏腳石,讓現場的人有更多支持己見的憑據。」即使她無法站在第一線,她也希望以己之力,化為共同維護的說帖。「你對河川的態度,就是你的國家人民怎麼對這塊土地的態度。『人定勝天』嗎?你勝了這一局,它終究會扳回來。我不相信操縱的『人』,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張素玢作品〕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歷史視野中的地方與變遷:濁水溪的二水、北斗、二林
歷史視野中的地方與變遷:濁水溪的二水、北斗、二林
臺灣全志卷4政治志審計篇
臺灣全志卷4政治志審計篇
臺灣全志卷2土地志勝蹟篇
臺灣全志卷2土地志勝蹟篇
北斗鄉土調查
北斗鄉土調查
林則徐
林則徐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有看過文言文的格林童話嗎?跟翻譯偵探賴慈芸一起遇見美好的老譯本

19世紀初的格林童話帶有文言腔、徐志摩翻譯的《渦堤孩》竟是用來「藉譯傳情」?眾多從譯文考古出的趣味故事,讓賴慈芸為你娓娓道來......

6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