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2012閱讀觀察】林怡君:這本書的讀者都是真心誠意的愛貓人

  • 字級


 
日常小事,才是眾人 有共識的大事?我們從另一個人的愛好分享、生活體驗,感受到自已的渴望與需求。2012年,許多個人在生活層面看似微小而私我的定義、刻度,透過書本文字引發共鳴,成為大眾深刻感受的集體共識。他人的經驗感觸,成就了我們過得還不錯的一年……關於那些我們感受到,卻說不清、道不盡的,就讓幾位資深編輯人為 我們發聲。

拍貓,是很嚴肅的。:吳毅平15年貓寫真精選
拍貓,是很嚴肅的。:吳毅平15年貓寫真精選

〔年度出版趨勢觀察|02〕
出版品|《拍貓,是很嚴肅的。:吳毅平15年貓寫真精選》

你看過吃鴿子的貓、抓青蛙的貓、流鼻涕的貓、拿豬當床墊的貓嗎?各式各樣奇招百出的怪怪貓,在他的書裡通通看得到,他是專業貓仔隊,吳毅平!

文╱
林怡君(流行風叢書主編)

Q1. 請談談當初出版《拍貓,是很嚴肅的》的想法?

林怡君:吸引人的攝影有幾個要件:拍到別人看不到的,或拍出別人拍不出的。如果攝影師沒有上太空拍火星、下海底拍活化石、或正好娶了安潔莉娜裘莉這樣的獨家「資源」,那就需要精湛技巧、無比毅力、許多努力加上一點運氣,才能將隨處可見的題材拍出不一樣。

換句話說,能夠以追新聞的專業精神與技巧,花15年在街頭捕捉貓兒最真實的樣態,追貓追到環遊世界——像吳毅平這樣的攝影師,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到幾個吧?攝影是流行風DIGIPHOTO的本行,能和這樣專業、認真的攝影師合作,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更重要的是,這麼嚴肅地拍出來的貓實在是太精彩、太好笑了!哪個編輯不希望做到一本即使已經校稿無數遍,看樣時還是會不小心笑出來的書呢?

Q2. 同樣的作者、主題,從年初《當世界只剩下貓》的一般開本圖文隨筆,到下半年《拍貓,是很嚴肅的》精裝大開本純攝影集路線,在包裝企畫上的轉變,你們期望讓讀者看到什麼?

當世界只剩下貓
當世界只剩下貓
林怡君:《當世界只剩下貓》是作者在世界各地追貓的所拍所聞,以單篇文字搭配一或多圖的方式呈現,文與圖各擅勝場。考量到適讀性,我們設計為平易近人的模造紙印刷、一般開本,希望這本書買起來高貴不貴,捧在手上輕鬆好讀,閱讀時也不會被反光性強的銅版類紙傷了眼睛,好讓更多讀者認識這位精彩的攝影師。

不過圖文書的難處,就是往往順了姑情逆嫂意;反射率低的模造紙雖然適合文字閱讀,但終究不是呈現精彩照片的最佳選擇。因此在規劃第二本書時,我們便決定採取圖文分離的模式,將《拍貓,是很嚴肅的》的圖片以高磅數雪銅紙印刷,盡量呈現所有精彩細節;文字部分則仍舊使用溫柔適讀的模造紙,以饗讀者與作者(笑)。由於這本書是吳毅平拍貓15年來所拍奇貓異事的精選收藏版,說明了他不怪不拍的攝影理念,我們認為精裝大開本也十分吻合這樣的主題設定。

Q3. 《拍貓,是很嚴肅的》以新聞攝影的態度捕捉不一樣的貓形象,不專攻可愛貓,仍獲得讀者喜愛。請分享一下你們如何設定書籍定位?以及對於這現象的看法。

林怡君:對於定位,編輯不敢居功,畢竟我15年前並沒跟吳毅平商量要做這本書,這15年間也沒有提醒過他「你可別只拍可愛的貓啊!」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做一本主打「嚴肅地拍出怪怪貓模樣吧」的書,中間還是經過許多討論、碰壁、思考與重整。或許跟一般人想像不一樣,做攝影集並不是將照片從硬碟裡撈出來、通通丟進InDesign就大功告成,而是必須同時思考可以言述的主題及無法言述的視覺邏輯,要花的腦筋有時比文字書還要多。

製作這本攝影集的時候,我們不止一次將所有圖片印下來「海選」,攤在桌上排來排去、發呆;最後,它漸漸長成了現在這個樣貌。有個說法:「圖片自己會說話」(The picture speaks for itself),其實,攝影集也是一樣的;在製作過程中,當它逐漸呈現出作者多年來堅持的攝影理念時,我們知道:這就對了。剩下的就是完成它。

至於不專攻可愛貓仍獲得讀者喜愛這件事……套句作者的話:貓的精彩,就在於牠不是永遠都可愛的啊!你必須連牠的臭臉、耍笨、壞脾氣及無理取鬧都一併喜歡才行。所以我確信這本書的讀者都是真心誠意如假包換的愛貓人。

Q4. 請給還沒看過《拍貓,是很嚴肅的》的讀者一個閱讀的理由。

林怡君:理由很簡單:這是一本編輯本人願意自掏腰包買回家看的書。即使從懷胎到生下已經從頭到腳看了不知多少遍,我還是常常翻著看著就笑出來,納悶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發生,還剛好被拍到?作者又怎麼會想到這麼好笑的標?

所以囉,一本集合了15年的好運、攝影技巧與千金難買的天生幽默才能完成的爆笑貓咪精選集,能不買嗎?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當身心性別不一致的兒童(與其家庭)意外失足,我們能不能伸手接住他們?

為什麼推動性平教育很重要?當認為自己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裡掙扎長大的孩子,正被他人以和自己認同性別完全相反的方式對待,歧視成為日常,他們該如何求生?

31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