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某個烈日正午
曾經在某個異國小城的西班牙天主堂
那個牆垣上乳黃漆面斑駁裂孔
移動的流光
2010年,在報上讀到了一則專文。文中,天文學家孫維新以天狼星為例,闡述一種「時光遊戲」的概念:地球與天狼星約8光年之遙,每個「當下」,我們觀測到的天狼星其實都是八年前的「歷史」。
如果有人從天狼星上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瞬間移動至地球,就能看到8年前的天狼星。如果有一台口徑夠大、解析度夠高的望遠鏡能清楚攝得天狼星上的影像,造訪地球的天狼星人便能親睹8年前的故鄉。又如果,天狼星上也依此記錄並儲存了地球上的影像,再利用無線電波將之傳送至地球,我們便能見證8年前的畫面。
如果我們找到一顆距地球2200多光年的星體,加上外星智慧生物協助操作這一款「記錄歷史」的工具,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秦始皇本人,就連秦吞六國的過程也能實況轉播。如此,歷史將無所遁形。
如果在現實之維兌現這個遊戲,它便應驗了夏宇的時間:距離是觀測歷史的貨幣,記憶是可供不停倒帶的紀錄片。
「時間曾經打一個摺/把我們摺進去//那個向前標示卻不斷後退的箭頭/原是一大群逆向飛著的蜂。」 其中乃是一種基於內心視角的再現法則,透過語言的詮釋調度,使系統還原。
或者孫維民的時間:逆行矢量的心理劇場。
「如果我能撥動時鐘的針臂回到絕望以前/如果我能呼喚失散的雲朵和夢/如果飛逝的鳥雀降落昨天的河岸/快樂地歌唱。如果我能發現/一條秘密的小徑,一扇大門──/如果墜地的果實終於腐爛/凋萎的花瓣不再吐露芬芳/落葉悲泣一如屍體/這些能夠改變。」
此中,時間走入了光的運動維度,可以搬演獵犬與野鴨的生殺,可以育養多種迂迴纏繞的、待追捕的對象。這是詩人意識宇宙裡的天狼星。
孫維民詩集-拜波之塔
這是柏格曼《野草莓》裡老人的青春夢痕,年輕的父母凝止於湖畔垂釣的時刻,那光色被拓進輪廓裡,琥珀般聚斂了歲月涓滴……
這是安哲羅普洛斯《永遠的一天》裡的心念重力場。有限的生命栽向陡坡,細節肥大故得臻乎無限,光影頻頻換場過幕,流年如皺褶一層層剝開……
這也是王家衛《花樣年華》《2046》裡分別剪入的「戴高樂訪緬甸」、「九龍暴動」歷史畫面。這些隸屬現世的大敘事該是無比篤定且清晰的,一經引用卻盡顯遭逢歲月淘洗的疲態,不可迴避地挾帶了影像介質的物質性衰變。於是,我們在電影裡體驗了一次悖論式翻轉:原屬於私人,「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的「消逝了的歲月」,於演員演出的影像裡竟倏然生動濃艷起來!相反地,大寫歷史卻在畫質低落的謄錄中流失了細節,遍布冰晶雜訊,在在為時間的效力提供了證詞(譬如戴高樂訪緬甸的畫面,即便備有十萬歡迎群眾紛然龐大的「物質性在場」,亦無能抵禦線性時間的森嚴律則……)。
物質的經驗如何透過再現媒介以延續其來世?
如果詩人有心擔此重任,甘願介入事物興衰,並戮力給出一個積極的議案……那麼,詩人便是在拼組一部時間機器。
如此就較長的時間觀看,在一己感性經驗裡,在凝視人心內部時間之一瞬,的確仍有再界定、再詮釋、更新歷史的折衝空間。尾隨一切失落與挫敗之後,恐唯有此種裝置、此類交換模式(或「竊竊私語」,或「撥動時鐘巨大的針臂」),方能將時間的暴政暫時喊停,並贖回現世裡被槓掉的「種種愛的細節」。
身處幅軸輪轉不止的時間內部,一首詩或也能適時佯扮成一名Rōshi(宗師),在晦暗的時刻默默隨伺,慈悲地予你過來人的忠告:要你忍忿,要你消怨解恨,要你切切篤信「愛比恨划算」。
-
〈就較長的時間觀看〉 ◎駱以軍
就較長的時間觀看
愛與恨其實是不該作為相反的等價對照
某段時光
你深深恨某人
恨不得啃其心食其骨
很多年過去
完全不恨他了
什麼也沒留下
非常莫名其妙
當時的忿恨完全是白恨了
真的是夢幻泡影
但若你曾深愛某人
許多年過去了
不愛了
然仍會對那個曾經歷之種種
充滿懷念和感激
像某個烈日正午
曾經在某個異國小城的西班牙天主堂
那個牆垣上乳黃漆面斑駁裂孔
移動的流光
你或想不起他的長相了
但那個秘密的時光
你總會訝異的在自己腦海的暗室裡
巡梭,躑躕,像魚缸底部的小汽泡浮起
像小時候,舌蕾舔著棒棒糖上的細微顆粒
回憶一些「那時」的小小細節
跟那個已經不愛的,遙遠的那個人完全無關
只是一個溫度,光線,房間窗外雷雨的午後,煮咖啡的
蒸氣氣味
一句傻話
突然湧現
愛比恨划算
愛是能量守恆的
恨比較像股市瘋狂下單然後被坑殺了
一場魔術罷了
魔術者也
極短暫時間計算眼睛或心理慣性的錯覺
蔡琳森
1982年夏日生。編輯。有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