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吳俞萱|正在發生的美洲文學

繩子、鬍子、空白的鉤子──多明尼加詩人Frank Báez出其不意的一拳

  • 字級



多明尼加詩人法蘭克.巴耶茲(Frank Báez, 1978- )


含渾、邊界持續顫動、
在幽暗的地方燒出火花────

當代的美洲文學,怎麼發聲?
怎麼更新人類的表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我的訪問時,Frank Báez在紐約。問他想分享哪一首詩給台灣的讀者?他選了〈一首情詩的變奏〉:

1
我嘗試寫一首情詩
但詩從來無法說出我想說的話
或者它們準確地說了我的意思
我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

2
如果我說「你」,我指的是你
但當我寫下「你」
我指的不再是你
而是柏拉圖式的
跟我的關係比跟你的關係還多的「你」

3
當克維多寫不出一首情詩,他會發火
爬上教堂的鐘樓
向那些望彌撒的人丟石頭

4
我一生寫了許多情詩
最失敗的是
當我沒有愛人的時候
我寫了上千首

5
接待員和按摩師
熟記我的詩
跟我一起玩賓果的老太太
想起我的詩
戴著眼鏡哭泣

6
今晚,所有詩人都在調情
抱著赤裸的女孩
而我獨自寫作
在這個房間中央

Frank Báez在第50屆鹿特丹國際詩歌節朗讀他的詩作〈自畫像〉

Frank Báez來自多明尼加,他寫詩、唱歌、寫小說,也是一個 DJ。我問他,詩是什麼呢?他說:「通常,我會透過寫詩來回答這個問題。寫詩幫助我忍受艱難、心碎和悲劇,因為我知道我有可能寫下它們。」在〈自畫像〉中,他寫道:「一歲半時,我/從樓梯滾下來/六歲時,我差點淹死在泳池。/……然後我出版了一本詩集,一個鄰居讀了它/說她可以/在半小時內寫出更好的詩/她確實做到了。

高高壯壯的Frank Báez組了一個樂團,團名叫做「小個子的男人」(El Hombrecito)。不難發現,幽默和反差是他的起手式──

我打電話問米格爾
我適合當DJ還是詩人
他說我應該繼續當詩人
我女朋友也說我應該當詩人
我女朋友的哥哥也這樣說
一個女孩,她在電影院排隊
我剛認識她,她說我應該當DJ

年輕人把我當DJ
在超市買東西的女士
建議我繼續寫詩

我媽說我應該當詩人
水管工說我應該當詩人
我認識的五個詩人告訴我
當DJ比較適合我
我妹選擇不表態

我去看DJ提雅斯多表演
一個美國女人握住我的手
說DJ是上帝的創造物
她說,他們是天使
我想像那些
操控轉盤的DJ像蒼蠅
繞著上帝飛來飛去
上帝用手把牠們揮走

〈昨晚我夢到我是DJ〉出自Frank Báez在2014年出版的同名詩集。

這是Frank Báez〈昨晚我夢到我是DJ〉詩作的開頭,平淡、瑣碎、散漫、百無聊賴。自嘲如此荒謬,自我認同的舉棋不定讓詩中的「我」的位置顯得卑微、載浮載沉,而那不定的搖擺正好貼近了我們的掙扎。他的平淡也是我們的平淡,他的散漫也是我們的散漫,他的困惑徬徨也是我們的生命常態。他的煩惱普通極了,他的口吻普通極了,一點也沒有藝術的斧鑿痕跡。

但是,當上帝和蒼蠅現身,Frank Báez出其不意的一拳來了,他用「操控轉盤的DJ像蒼蠅/繞著上帝飛來飛去/上帝用手把牠們揮走」證明了他是一個詩人。他瓦解自己的憂慮,隨意輕巧捻來的意象如此幽默和精煉,那圍著上帝飛來飛去的蒼蠅,也呼應了詩作前三段「要當DJ還是詩人」的盤繞心思。無法信任、難以抉擇的矛盾心思,也是擾動存在的蒼蠅。Frank Báez製造的反差,在於反轉他和他自己的關係。詩的結尾,他寫道──

據說,以前有一個DJ和一個詩人
掉進一個很深的井
他們尖叫,直到
一個男人出現
投下繩子
DJ先上來了,當他們
把繩子扔給詩人,詩人尖叫,說他要留下
男人和DJ這麼做了
安靜等待一下,然後離開

詩中的「我」退場,以一則寓言來明志:詩人無意被解救,他要留在深處,留在孤獨和未知的深井。第一次的尖叫是求救,第二次詩人的尖叫則是拒絕被救,那尖叫是意志和決心的強度。詩人的選擇,也扣回這一首詩開頭的疑問和追索,一如自問自答──「我」要的答案不是任何人能給的,我拒絕垂降而來的繩子,拒絕救贖,我要待在自己的疑問之中。疑問並非茫然,而是持續探求一種難以界說的自我定位。留下,而無畏終局是什麼。

詩人,就是不需要繩子的人。


Frank Báez跟美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一樣蓄鬍。


散文驅動的敘事節奏,也能成詩。漫不經心的語調,也能在鬆散的框架中,轉出一個魔幻的精巧結局。例如,Frank Báez〈給惠特曼的一封信〉:

親愛的惠特曼,我寫信是想告訴你
你的鬍子對我這一代的啟發
比你的詩還要多

我現在身處未來,看著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是在1979年拍的
那時我1歲,我爸爸31歲
我爸爸揹著我,站在你的照片前

我爸爸留著稀疏的鬍子
你有你那雄壯的大鬍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
我明白那是一種預言
預言我也會留鬍子

幾年前,我開始留鬍子
這並不是計劃好的
就像神秘地在院子裡長出的常春藤
在我的臉上生長,受到歡迎
當時,留鬍子的人
被當作塔利班的恐怖份子
但我讓它繼續生長
然後越來越多人開始留鬍子
一切立刻改變了
留鬍子變得時髦
像在中東一樣
不再有人叫我恐怖份子
因為現在,長鬍子讓我看起來很酷
……

親愛的惠特曼,我看到
傍晚的布魯克林大橋上擠滿了像你一樣留鬍子的男孩
有時我想那是你
也許你在預言
那裡的每個人
留著鬍子穿越布魯克林大橋
順便說一句,這也是異象
因為當時,布魯克林大橋也不存在

Frank Báez透過有形的鬍子,來傳遞無形的感念。不止是精神上的連結,就連肉身上的連結也確鑿無疑。串聯這首詩的,乍看是鬍子,其實是「預言」。一張惠特曼的照片,已預言了「我」將蓄鬍且將成為詩人。此刻,蓄鬍的「我」、身為詩人的「我」也許並不偶然,我的命運早就被惠特曼的照片預言了。回望,才驚覺自己跟詩這個源頭早已連在一起。

預言的真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深信不疑反過來創造了預言的神聖性。是「我」賦予了這一切意義。就像我問Frank Báez,詩對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他說:「我相信詩賦予了世界色彩。沒有詩,世界是黑白的。當詩出現時,它讓天空和大海變成藍色,為樹林添上綠色,太陽變成了黃色。或者恰恰相反,世界本來充滿色彩,詩卻將這些色彩抹去,展示出世界美麗而嚴肅的赤裸本質。


Frank Báez的現場詩歌表演。

Frank Báez出其不意的一拳,來自一種蠻不在乎的天真和純情、一廂情願的信任到底。信任自己的執念,信任沒有什麼不能入詩,信任詩的形式可以隨他開展和再造。無意以淺白的口語詩來表達什麼高貴不凡的思想,他的嘲諷不是向著外面,而是對著他自己。反差的技藝源於言不及義,表面透明流動,內裡卻那樣迂迴縝密,一切失焦遊蕩的心思軌跡,都能在詩的尾聲凝結出精緻的幾何結晶。而我特別喜愛的,是他的詩〈我的朋友走向寂靜〉:

我的朋友決定
不再寫作
深夜
他坐在回家的地鐵上
告訴自己
夠了
不再需要
一個人可以
停止寫作,放棄
就像那些樹木
在春天拒絕
發芽
我的朋友這麼做了
他決定不再寫作
當他有衝動
就忽略它
或者更好的是
利用這股能量
去做其他事
譬如散步
他這樣做了
他在曼哈頓散步
有人問他
要去哪裡
他說他正在走向
寂靜,好吧,寂靜
並不存在
寂靜只是一個隱喻
約翰.凱吉的實驗證明
寂靜並不存在
他進入一個隔音室
發現每個瞬間
我們總是聽見
我們的心跳
或是血液的流動
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就是語言
或者更好的是,語言就是生命
但這不是我朋友關心的
他繼續向前
尋找寂靜
很快,他的鞋將陷入雪地
像第一個
到達寂靜之地的探險家
雪花不斷飄落
像要埋葬他
他的腳步在雪地上發出聲響
像他的詩句,只有到達
寂靜時才會停止
雪將一個一個埋掉他的足跡和身體
而這座城市白得像一張紙

〈我的朋友走向寂靜〉這一首詩出自Frank Báez在2017年出版的詩集《這就是你等待的未來》。約翰.凱吉(John Cage)1951年在哈佛大學一間沒有回音的隔音室發現:「寂靜不是沒有聲音,而是我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無意志地運作。這次經驗促使我創作了《四分三十三秒》。」Frank Báez在詩中辯證的,就是寂靜如何孕育聲響、拒絕寫作的人如何活成一首詩。

創作的衝動無法停息,雪地的步行於是無法終止。這展現的並非一個人對寫作的拒絕有多深,而是寫作的欲望如此強烈地佔據著他,令他不得不繼續走下去,走到被大雪埋葬。反抗自己的激情,注定無法到達寂靜,即使被大雪覆蓋,一如身處沒有回音的隔音室,仍舊無法隔絕生命內部的聲響。白得像一張紙的世界,含藏了詩心的搏動。身體就是語言,在城市這張紙上留下存在的詩句。


Frank Báez詩集《這就是你等待的未來》(2017)。


Frank Báez寫詩回應惠特曼、約翰凱吉、羅伯佛洛斯特、瑪麗蓮夢露,他最短的兩行詩〈嚎叫〉也在回應艾倫金斯堡:「我還沒見過/我這一代最優秀的人,我也不在乎。」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Frank Báez曾在接受《Culture Trip》線上雜誌專訪時表示:「對多明尼加人來說,喝不同的傳統飲料是很正常的。我相信作家的責任就是盡其所能地寫作。我還給自己一個任務:紀錄我長大的聖多明哥,一個叫做Los Kilómetros的地方。這個地方沒被寫過,我擔心如果我不把記憶和經驗寫下來,它們就會消失。」他汲取美國文化的奶水,用若即若離的調侃筆調來示愛。而當他書寫多明尼加的故鄉〈聖多明哥〉,則流露繾綣的柔情目光:

忒修斯捲著阿里阿德涅的線
尋找迷宮的出口
就像太陽捲著線
沿著城市的街道,穿過
高速公路、汽車旅館、遠處的
藍山
還有開燈的船隻
而一塊木板溫柔地漂浮
在奧薩馬溫暖的河水中
就像一隻手在說嗨
或者再見


Frank Báez說,寫詩是為了喚起讀者的情感。© Gesi Schilling


我問,你的詩是怎麼來的?Frank Báez說:「走在街上,腦中浮現一種節奏,於是開始哼唱,變成一首詩。或是,來自惡夢中的畫面,或是,早上七點在公車上瞥見的街景。散文是狗,你一叫牠就來;詩是一隻貓,牠想來才來,你管不了牠。

那麼,詩是怎麼成形的?他說:「節奏。讓讀者緊張不安的,是節奏。但是,詩裡的每個元素都很重要,題目、詞語的聲音、結尾……,一切都非常重要。詩是一整塊拼圖,每個碎片一樣重要。比起對語言的探索,我更感興趣的是讓讀者笑、讓讀者哭,喚起他們的情感。

要怎麼形容Frank Báez詩作裡的節奏呢?我覺得,像是一個隱形的空白鉤子。他創造的節奏不僅是語感、分行斷句的韻律、意象的碰撞,鬆散漫流的意識進展也是一種節奏,段落結構的整體佈局仰賴結尾收束的反差力道也是一種節奏。隱形的空白鉤子,藏在敘事重心的漂移之間,帶動思想和情感的全新節奏。Frank Báez出其不意的一拳,是對平鋪直敘的反擊。不可預期的詩意就在敘事的變奏中,神祕出場。



作者簡介

台東人。著迷於自然與人性的荒野。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暮落焚田》;文集《隨地腐朽:小影迷的99封情書》、《居無》、《逃生》、《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死亡在消逝》、《對無限的鄉愁》
曾獲選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青年駐校作家、原住民文創聚落駐村藝術家、紐約 Jane St. Art Center 駐村藝術家、挪威 Leveld Kunstnartun 駐村藝術家、美國聖塔菲藝術學院駐村作家。2022年夏天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移居美國,就讀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持續追探情感的深淵、日常與神話的糾纏。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安然與「家中幼獸」渡過居家學習的非常時期?

疫情升溫,突如其然與孩子居家學習的日常,是否令你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以下提供一些如何在家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樂趣與效率的建議。(緩解焦慮有效!)

21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