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陽
仔細回想,「閱讀短篇推理小說」這個習慣,大概是我小時候初次接觸這個類型時就逐漸養成的吧。
我和許多人一樣,是從福爾摩斯探案與亞森.羅蘋冒險故事開始讀起的。雖然我給《巴斯克村獵犬》評價很高,但那幾乎是柯南.道爾唯一稱得上成功且精采的長篇作品,〈波宮祕聞〉、〈最後一案〉、〈紅髮俱樂部〉、〈花斑帶〉、〈銀斑駒〉這些短篇則更是雋永,只要提到篇名就能讓人迅速想起種種迷人細節。同樣的,《8.1.3之謎》、《奇巖城》、《虎牙》等是亞森.羅蘋系列必看長篇,然而我更著迷《怪盜紳士亞森.羅蘋》、《羅蘋的告白》、《八大奇案》這三部短篇集收錄的珠玉之作。
除此之外,小時候每個月初最引頸期盼的《推理》雜誌,收錄的也多是短篇作品。可以趁上廁所的時光速速讀完一篇、利用綜藝節目短暫的廣告時間拼拼湊湊又一篇,一本月刊雜誌往往不到一個星期就讀完──還好,我記得自己是從六十幾期開始接觸的,可以慢慢地往前頭的舊刊追。大概那時全台灣找不到幾個像我這樣的怪怪小學生吧。
我會這麼說並不是一味強調短篇比長篇棒,更不是倚老賣老地話當年多美好,但彼時我那見識尚淺的小腦袋瓜便已隱約察覺到,這絕不是文字篇幅、閱讀時間的差異而已,應該還有其他因素左右我的感受。
直到某一個週六上完半天課、趕回家看台視轉播的NBA籃球賽時,我才發現那個關鍵。(聽起來像是靈光乍現要破案了對吧?)
場上同樣是十名球員搶著把一顆籃球投進自家的籃框得分,四節四十八分鐘正規時間與五分鐘加班延長賽就是不一樣,球員的輪替、施行的戰術、喊暫停的時機等等各有差異,就連場邊與電視機前的觀眾情緒也大不相同。
如同花式滑冰的短曲與長曲項目、一小時長的影集與超過兩小時在大銀幕播映的戲劇或動畫、一百公尺短跑與將近四十三公里的馬拉松,乍看之下是相似的,實際上使用的技巧、進行的節奏、強調的重點云云,都有其細膩與獨到之處。
回到推理閱讀,《名偵探柯南》分三到五話完結的單元故事與劇場版或電影版、東野圭吾「神探伽利略」的短篇故事與長篇小說,都是可以拿來比較研究的好例子(當然還有前述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還有難度更高的,《對決》一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找來兩個知名作家,讓他們筆下形象鮮明的角色在略顯擁擠的篇幅中展現自己同時烘托彼此,真是太高招了,每篇都值得字斟句酌地細細閱讀。
此外,來讀讀宮部美幸的出道作吧!〈鄰人的犯罪〉小巧精妙,日後是怎麼發展出《模仿犯》、《所羅門的偽證》如此巨篇著作?試試短篇之王愛德華.霍克吧!一個作家畢生怎有辦法創作超過千部短篇故事卻又能不搜索枯腸?已絕版的《鬼使神偷》是我屢屢推薦的短篇集。讀過《宋戴克醫師名案集》嗎?原來故事一開始凶手就現身、讀者袖手旁觀看偵探如何破解「完美犯罪」的濫觴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
最後不能不介紹湊佳苗的《告白》,各位可知道這本長篇小說是從作者的得獎短篇〈神職者〉(第二十九屆《小說推理》新人獎)擴寫而成?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部短篇早在《告白》中譯本出版的三年前,就已經在《推理》雜誌277期上譯做〈聖職者〉刊載過呢。
囉哩囉嗦聊了這麼多,只想提醒一件事:可別用CP值高低誤以為推理小說越厚越精采越是賺到了,還有許多很棒的短篇故事等你來閱讀發掘哩。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