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夾縫中的旋身與求存──周丹穎《雙城喜劇》

  • 字級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周丹穎從16歲開始寫,20歲出版第一本小說,台大中文畢業後前往巴黎念書,拿了一個碩士兩個博士,目前在里昂高等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學歷驚人,她說話時機敏幽默,毫無「老師」的架子,倒是常在言談中掉出幾句針對「法國模式」 的壞話。她說當初出國念文學純粹是想解決自己對文學的疑惑,「那時讀了一些翻譯書,但看不甚懂,心想乾脆出國讀原文,動機單純,沒想到是這樣的不歸路。」學術生涯本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中,學位一路念一路拿,都像是為了過關斬將,讓自己能好好在巴黎過下去。

且走且看的人生態度也映照在她的小說上,她對寫作並無嚴密的藍圖或願景,戲假情真,小說裡有一半就是眼下的生活。第二本作品《前夏之象》可謂其成名作,在閣樓上殺大象的女孩令人印象深刻,她也自認〈前夏之象〉才是她寫作的起點,「那時比較知道寫作對我的意義,也能夠沒有讓步地把想法寫出來。」在法國待了三、四年後,於2004年交出《英瑪,逃亡者》,這本小說一改前作風格,更加隱微晦澀,充滿符號與意象,她認為多少反映了當時身在法國無法盡情表達己意的失語感。

雙城喜劇

雙城喜劇

2012年,中篇小說《名媛練習》出版,敘寫女星陳海華為走入名門而重新打造身體的蒼涼故事,敘述筆法逐漸邁向寫實,周丹穎認為是當時的閱讀喜好影響了寫作手法,「我那時非常喜歡19世紀的法國小說,尤其是福樓拜巴爾扎克,他們把人與人之間的皺褶,用很寫實但獨特的方式寫出來。」

新作《雙城喜劇》是第5本作品,寫作時間歷時10年,收錄的8則短篇依然是寫實的調子。小說時間跨度30年,橫越3代,出場人物穿梭在8個短篇之中,彼此藕斷絲連,而串起故事場景台北與巴黎雙城的,亦是藕斷絲連的情感關係。前後彼此呼應的故事,看似經過縝密安排與計算,周丹穎卻直言,「一切都是意外。」書中章節編排並非按照完稿順序,而是如同音樂專輯曲目,一切憑感覺。依此鋪排閱讀下來,會產生一種既聯繫又斷裂,既順時又跳躍的節奏感。

寫作時,她習慣將眼睛讓給小說人物,從他們的視線,過過日常生活,「小說生活可能一半是我的、一半是他們的。我滿重視人物是否在他的世界可以立體,可以生活,也愈來愈以人物為出發點來開啟故事。」過得下去的,便成篇章,失敗的,也可能脫胎為另一個角色。例如,早期她曾試著書寫一個台法混血女作家的心理動機與世界觀,寫著寫著,便寫出了《名媛練習》裡性格表裡不一的陳海華。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由此,周丹穎不認為自己的小說主軸是愛情故事或婚姻關係,她喜歡人,她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很喜歡那種表面上平靜無波,但底下暗潮洶湧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沒這麼簡單,有時空無,有時糾結,有時互斥,有很多複雜的可能,但我們通常不去深究,不會明講。

在開篇作〈漂流之家〉中,周丹穎精準描繪媳婦與婆婆之間隱微的張力,看似無能的丈夫,其實是整個家庭的唯一安全網。小說從搖搖欲墜寫至谷地,一氣呵成。周丹穎善於透過小說撈取日常對話中的逢場作戲,惺惺作態,在一來一往間堆起情緒張力,幾番鋪陳,於爆發後復歸平靜,或者,在平靜中慢慢噴發。她寫出了生活中的微病感,彷彿紙頁劃過指尖,細細的痛,卻不見傷口。

《雙城喜劇》既名為雙,周丹穎也在小說中自由轉換雙重視角。〈夜歸〉中,在巴黎的女留學生與在台灣的父親雙線並行,一晝一夜,他們若有似無地掛記著異地的彼此,也帶著對方的懸念固執地撐過此地的生活,敘述視角巧妙轉換,場景俐落跳接,具有強烈的電影感。

問周丹穎為何用此種手法,她斬釘截鐵笑答,「因為我一直是有雙重人格的人,」她喜歡從兩種角度看世界,自己做平衡報導,「兩造間並不完全對立,交疊或斷裂的部分,就會長出其他可能。小說精華處其實在『停頓』的時刻,我現在可能拿捏得比較好了,不要太多也不會太少,文學空間就在於此。」在轉換間尋找縫隙,這是她寫作多年練就的技法,也是她面對寫作與人生的態度。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我非常在意自由,既然還想書寫,代表還有話想說,但還是得面對世界的遊戲規則,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改變規則。其實很矛盾,我希望能按照我的方式來活,用我的方式來寫,但如果超出框架太多,大家會看不懂,但照著框架又覺得不自由。我寫作的原動力,可能就是從中找到平衡點。」

如果我們總是在名為「家」的所在感到格格不入,那麼,也許內與外、家鄉與異鄉、親密與疏離之間的夾縫間隙,即是棲居之處,《雙城喜劇》所敘寫的,也正是人在夾縫中的旋身與求存。


〔周丹穎小說作品〕

雙城喜劇

雙城喜劇

前夏之象

前夏之象

名媛練習

名媛練習

英瑪,逃亡者

英瑪,逃亡者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香臭不只是味道的問題,還可能讓你掏更多錢買單?

經典電影《香水》中,葛奴乙為了香味殺人,現實生活裡,你可能因為香味讓錢包大失血,到底為什麼味道能夠影響我們的行為、作為衡量身分地位的標準、香味又是從哪裡誕生的?

227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