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API總是送來最難的題材,這回說要做專題,讓我絞盡腦汁。雖然我也喜歡偷偷小作怪,但還不到能大作怪的能力。所以想了這個「愈翻閱愈驚奇──不可錯過的10位繪本藝術家」的主題,介紹幾位最不怕麻煩的繪本家。就是製作過程與所需技巧的精細繁複,讓他們無法做太多書,但本本精彩!當我們越瞭解作者的創作方式,就越能深入欣賞繪本。
1. 羅伯.薩布達(Robert Sabuda)
他知名的原因是後來做了很多立體書,成為立體書的一代宗師。早在沉迷做立體書之前,他已經是藝術學院裡的教授,有各種創作技巧和一身武藝。《Arthur and the Sword》是他1995年的作品,以「亞瑟王與石中劍」的故事為軸,本書特別的是仿鑲嵌玻璃的創作方式,幾乎是前所未見的手法。
《Arthur and the Sword》將「亞瑟王與石中劍」以馬賽克拼貼方式呈現
繪本的圖文配合,往往需要修改,但如果以鑲嵌玻璃的方式創作,就只能在最後一切都確定時,將畫面、尺寸、比例設計完成之後才動手。鑲嵌玻璃之困難在於每一片玻璃的切割、銅箔包邊和焊連,尺寸過大時必須另外以金屬支架協助。Robert Sabuda也使用過剪紙做龍的故事、埃及草紙做圖坦卡門、馬賽克做聖瓦倫丁傳,還用了蠟染的方式完成《The Blizzard's Robe》等繪本。最後他進入立體書的世界,就沒再出來了。
2. 亞瑟.蓋瑟(Arthur Geisert)
他專長以金屬蝕刻版畫的方式做書,多數以豬為主角。每一個頁面就是一個版,這種創作方式極需耐力與毅力。蝕刻版畫最困難的是,線條的深淺是由腐蝕的時間決定,所以越深的線條要越先做,創作時的先後順序馬虎不得。
Arthur Geisert默默在鄉間創作,發展出獨立、有效率的工作方式。《The Etcher's Studio》就是以一位小男孩擔任祖父的小徒弟為故事,解釋了這一項創作與他需要做的工作。這種技術已經流傳500多年了,工匠的精神漸微,但創作者仍舊使用古法來傳承這項藝術。
《The Etcher's Studio》以一位小男孩擔任祖父的小徒弟為故事,解釋蝕刻版畫創作
3. 瑪莉.艾札瑞(Mary Azarian)
她小時候在農場長大,與動物與花園特別親近。從小學四年級起,迷上了木刻,就一直執著於木刻板畫藝術,一做就是50年。原先在學校教授版畫,後來試著賣出版畫作品,嘗試從黑白印製到彩色成品。
Azarian至今已創作50本繪本,其中以佛蒙特州攝影家威爾遜.班特利(Wilson Bentley,史上第一位拍攝雪花的人)醉心雪花為題材的《Snowflake Bentley》(雪花人)中,她以媲美Bentley拍攝一片片雪花的精神,用木刻帶著讀者用「找到真愛」的方式閱讀。
《Snowflake Bentley》是以木刻板畫的技法創作而成
4. 紅鼻子工作室(Red Nose Studio)
工作室創辦人是克里斯.希柯斯(Chris Sickels),這位高手主要做動畫,也順便做幾本繪本。這本《Here Comes The Garbage Barge!》是發生在1987年紐約的垃圾危機真實事件,一艘載著3168噸垃圾的拖船,為尋找傾倒垃圾的地方在海上航行了162天、6000英里(途經美國8個州和3個國家均未果),最後它又駛回紐約,在布魯克林把這批垃圾燒掉。
從小在農場長大的Chris Sickels,所有的事都要學著自己動手,所以這些動畫和書裡的角色都是由他親手製作的人偶來完成。他利用鐵絲和黏土在廚房烤箱製作人偶,再以廢棄雜物、剩下的油漆上色和裝飾。為求畫面逼真,連香蕉皮、蒜膜、垃圾塑膠袋都派上用場,所以完成後真的很臭。
《Here Comes The Garbage Barge!》裡的垃圾有些是真材實料
他用鉛筆畫草稿,配合草稿做出人偶、拖船、佈景,完成一個場景就拍攝一個,如此依序完成。後來,墨西哥插畫家茱伊.莫拉雷斯(Yuyi Morales)也以這樣的技巧做出繪本《Viva Frida》,得到2015年凱迪克銀牌獎。
5. 蘇珊.露絲(Susan L. Roth)
許多人做紙雕、紙刻或是拼貼,而Susan L. Roth的精細出類拔萃,她的繪本《Parrots Over Puerto Rico》猶如一本波多黎各歷史,內容以島的上百萬年鸚鵡為題,這些鸚鵡經過環境變遷,幾乎要在地球上永久絕跡了。1493年哥倫布來到這座島上時,將這裡劃為西班牙屬地。西班牙人將這些鳥稱為Cotorra,將這個島稱為Puerto Rico,意即「rich port(富裕之港)」,鳥與人在富饒的島上繁衍。但在美國和西班牙戰爭後,大量的開墾讓鸚鵡無處可居,還有外來鳥種占領鸚鵡鳥巢,到1954年時只剩下200隻,1967年時,更只剩下24隻,有如波多黎各的命運。終於,美國政府和波多黎各合作了復育計畫。厲害的是,這本書裡的鳥、樹林、島民和自然環境圖像,皆以或撕或剪或拼等不同的紙藝手法來完成。
透過紙雕、紙刻與拼貼,《Parrots Over Puerto Rico》中的鸚鵡栩栩如生
6. 莎莉.梅弗(Salley Mavor)
她是一位民俗手工藝術家,她說從小母親就一直用「手作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的生活觀養育孩子。的確,五體不勤是現在孩子最大的問題,只要能做、願意做,生活應該不會有問題。Salley的針線手藝純熟,有不織布做成的娃娃和用針線活兒鋪陳的景,大膽立體的用刺繡、拼布、鉤針和布偶的結合,完成獨具個人風格的織品雕塑系列,並且還活用粗細各異的線和針法,將古典又可愛的人偶造型,搭配木條、木塊製成的小傢俱完成一幅幅美麗又精細的畫面。
《Pocketful of Posies:A treasury of Nursery Rhymes》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書裡的每一片葉子與四季的樹都是精心縫製的傑作,各種小動物、孩子或是坐在半牆上的胖矮人(Humpty Dumpty)和下面一塊塊砌牆的石塊,彷彿都透過針線的紋路在唱歌。我一邊讀著童謠,哼著繞口令,心想這樣的書真適合放進博物館,果然,她的作品正在美國羅德島的普洛維頓斯兒童博物館(Providence Children's Museum)展出中。
Salley Mavor用刺繡、拼布、鉤針和布偶的結合,完成獨具個人風格的織品雕塑系列
7. 羅伯.萊恩(Rob Ryan)
英國剪紙藝術家Rob Ryan的三部曲《The Invisible Kingdom》、《The Kingdom Revealed》、《The Invincible Kingdom》讓他從藝術家轉身成繪本作家,我在倫敦佳士得旁的藝廊櫥窗看到他的剪紙作品時驚為天人,在眾多華麗且古典的畫作環繞下,那僅僅一幅剪紙畫,也能發出類似獨立宣言般的聲勢。
《The Gift》是他三部曲之前的作品,將森林、生活與人生安靜平緩地由一幅幅剪紙訴說,故事從女孩還是小女孩,到長大、獨立、結婚養育自己的孩子,及至成為祖母,最後回到森林成為大地的滋養。人生如同季節轉換,她灑下的種子在森林裡茂密安靜的生長、她的孩子們也平安快樂的長大,繼續一段又一段的人生,相傳不息。很難想像有任何其他媒材可以將這個故事處理得更好。
《The Gift》以精細的紙雕呈現一個女孩的一生
8. 范氏兄弟(The Fan Brothers)
許多創作者使用電腦做後製,將以往解釋不出來、不能說的或是不想說的就用「數位處理」一語帶過;但現在已經是每位繪者都能使用數位處理的時代了,我們不能再用這樣不負責任的方式概括描述。看看這本以Photoshop處理的《The Night Gardener》(中文版《午夜園丁》),兩位繪者The Fan Brothers用鉛筆畫出底圖之後,色彩的部分由PS分層處理,鋪底層的質感與轉換色蘊技巧,將電腦著色用到像筆刷的效果。萬一其中的哪一部分不滿意或是需要修改,就直接抽出那一層來調整,又如果某一頁的主角要拿出來做海報宣傳,也可以直接截圖,好比有很多抽屜收納。說來簡單,前提是繪者已經非常熟練順序,也練足了基本功。這些畫面端看需要,處理可以從幾層到幾十層,比用筆刷還繁複。
《The Night Gardener》內頁
9. 大衛.卡特(David A. Carter)
他的書不需要數位處理,因為是立體書,完全手工。他的《The Elements of Pop-Up》可以說是立體書創作者的聖經,尤其是作為初學者建立「轉、摺、翻、起」等製作技巧的概念工具書。我最佩服他的《600 Black Spots》,這本書裡一共有600個大大小小的黑點,隨著你的翻頁升起、降落、翻轉、折疊。不論是在立體書的整體構件平衡、色彩或是帶給讀者的驚訝度,他每一本都是推陳出新。仔細研究他的立體書做法,可以細拆成許多基本的堆疊技法,但必須純熟到有如疊撲克牌高塔的耐力和持續力才能完成,每一個小動作看似容易,但混合在一起運用時,困難度可是很高。
《600 Black Spots》
10. D.B. 強森(D.B. Johnson)
我總是說D.B. Johnson是最不怕麻煩的創作者,他的《Magritte's Marvelous Hat》用了他慣用的噴色技法,這個技法需要將草稿上面覆蓋一層有如投影片的塑膠片,用刀片分區劃割著色。而他的上色方式採用噴氣式,有一枝噴槍架在麥克筆上,噴出色料時可以控制深淺,有如印刷分色,他也要分色分層次噴,上色時依照之前割畫好的區塊,一塊一塊撥開處理。我們可以感受有如立體派的畫面,又如數位後製。
他原來在平面設計公司工作多年,被裁員後開始著手自己想做的創作,所以成就一系列以亨利.梭羅為主角的繪本,如《Henry Builds a Cabin》《Henry Hikes to Fitchburg》。之後還以畫家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與艾雪(M.C. Escher)為題,不僅突破繪本創作藝術,同時以畫面和故事詮釋了梭羅的哲學精神、Magritte的超現實與Escher的視覺幻象。
《Magritte's Marvelous Hat》以噴色技法上色,卻有電腦後製的效果
不是只有創作者忙忙忙,他們讓我絞盡腦汁介紹他們,也非常忙。一邊介紹還一邊跳出其他創作者說:「怎麼沒有提到我?」我還是把名字列舉出來,以免不得好睡。
★ 同場推薦其他繪本高手,你也一定要認識!
1. 史提夫.詹金斯(Steve Jenkins):擅長紙張質地拼貼

The Animal Book: A Collection of the Fastest, Fiercest, Toughest, Cleverest, Shyest--and Most Surpri

Flying Frogs and Walking Fish: Leaping Lemurs, Tumbling Toads, Jet-Propelled Jellyfish, and More Sur
2. 貝絲.康馬士(Beth Krommes):擅長木版畫
3. 薩克斯頓.弗萊曼(Saxton Freymann)與尤思特.埃爾夫斯(Joost Elffers):利用真實的蔬菜水果表現各種生動表情
4. 桑達克(Maurice Sendak,1928-2012):擅長素描加強陰影的交叉線條畫法
5. 漢斯.費雪(Hans Fischer,1909-1958):擅長石版印刷技法
延伸書展│2016.6.21-8.31 兔子先生的下午茶會──佐繪本當點心,用經典沏一壺好茶,參展商品5折起!
賴嘉綾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並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最新作品為《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