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專欄】散發未來的光和熱──一個不成熟的「台灣代表」雜感
作者:寵物先生 / 2015-11-19 瀏覽次數(1985)
自身的座談經驗還算不少,且與島田老師也見面多次,稱不上生疏,本應沒什麼好擔心的,然而自出國的前一晚便有些忐忑,原因自然在於面對的聽眾不同,以及背後的意義。在別的國家與該國作家對談,談自己國家的作品——捫心自問,自己真有「代表」台灣推理的資格嗎?答案是否定的,不論就作品量與風格來看,要成為這樣的人選都有些汗顏。
不過實際上台後,倒也沒給我太多冒冷汗的機會,扣除其中一段「第四屆島田獎頒獎典禮介紹」,以及島田老師的發言,我被分配到的只有30分鐘。加上現場說出的話得口譯成日語,實際的時間就更少了,自然無法深談。
我從台灣自國民黨政府接管以來的推理小說發展(其實幾乎是一段「空白的歷史」,直到七〇年代才有些改變)起頭,結合自身的推理閱歷,提及《推理》雜誌與一些相關文學獎的貢獻後,便將結論引導至島田莊司獎對台灣推理的意義:唯一常態舉辦的「長篇」推理小說獎,對提拔新人有重要貢獻。之後的交叉對談有提及一些台日推理差異,但也僅是皮毛。官方的活動控管很嚴格,時間一過主持人即下總結,並未延長時間。
事前準備的內容未能多談,自然有些遺憾,但準備的過程,與活動後交流是充實的。這次赴日與幾位日本推理迷、出版人暢談台灣推理的種種,本身便是最大的收穫。
負責接待我的天野健太郎先生(同時也身兼口譯與活動主持)是一位親切而直率的人,不見日本人常見的拘謹與客套,直截了當地針對活動提出許多想法。在赴日前的email往來,以及抵達後的幾次閒談之間,我們交換了不少意見與材料。而在活動後的聚餐,除了島田老師與一些熟識的朋友,我還新認識了對亞洲推理很有研究的松川先生(網路代號為Dokuta,日本有許多關於亞洲推理的wiki資料是他建置的)以及文藝春秋的淺井小姐,針對講座未提及的部分,這兩人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多次意見交換下來,想法也整理得更為清晰。
日本讀者們首先會好奇的,便是日、台的推理小說有何不同。天野先生先從最基本的詭計切入,例如關於「密室」,日本住宅門鎖會自動上鎖的較少,因此兩地的密室推理若要應用門鎖設計,或 許會產生差異(當然,現在很少有拘泥於門鎖的密室推理了)。我則舉出《矮靈祭殺人事件》為例, 它應用原住民特有的建築設計作詭計素材,說明「差異性」更會展現在地域文化與風俗上。
其餘像是《棄業偵探》述及台灣美食,《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講「情歌快遞」這個特有的職業等,各式各樣的文化差異散見於作品中。至於描寫社會氛圍的就更不用說,有主軸圍繞在媒體上 的《第四名被害者》,有以公眾議題為核心的《輻射人》與《碎夢大道》,在學運後的台灣,這些作品更具備當代的「在地」特質。
之後,松川先生與淺井小姐分別從讀者與編輯的角度,談及他們眼中台灣目前的出版與創作生態。我則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講述自身看見的台灣推理困境。
兩人不約而同提到「台灣的專職作家似乎不多」。我則解釋:與日本相比較,台灣除了閱讀小說的人口本身就偏低之外,大眾小說市場長期被海外作品佔據,也使得本土創作者面臨的競爭更為嚴峻,每部作品都得卯足全力,想盡辦法在龐大的歐美、日本作品群壓境下脫穎而出,試圖從讀者們那兒多贏得一些關注。且出版社多專攻海外翻譯作品的結果,造成編輯本身與本土創作者討論、溝通的經驗也不多,當然台灣出版業界已注意到這樣的現象,還是有不少致力於栽培本土創作的編輯,只是相對於日本,比例還是小得多。
此外,相較日本在文學獎、雜誌刊載、小說出版等自有一套完整體系,台灣大眾文學在這方面仍是不足的。以推理來看,定期舉辦的徵文獎僅有一短篇類(協會徵文獎)與一長篇類(島田獎),得獎新人也鮮少接收到後續的邀稿動力,畢竟台灣刊載作品的小說雜誌仍相當缺乏,要讓故事見光,唯有寫成長篇或短篇集,相形之下限縮了發表空間。
當晚的閒談到九點多便結束,隔日我便整裝回台,結束短暫的交流之旅。
此次赴日是個不錯的經驗,分享的過程中也得到一些收穫。想起9月島田獎頒獎典禮當時,我對台灣推理未來抱著一股期待,然而回台後,我心中湧現更多的是對現狀的感慨,以及對台灣全體創作者(包括自己)的期許。相信未來經由島田獎或各版權代理的引介,會有更多優秀的本土創作登上國際舞台。
或許日子久了,這些「台灣代表」凝聚的一股光和熱,能溫暖現今我們所處的嚴冬,成為改變的力量也說不定呢!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