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3年度之最│書籍館】給自己的第11堂外語課--《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
作者:透明虹 / 2013-12-16 瀏覽次數(5445)
如果可以多學會另一種語言,你會想要做什麼?
每個人學外語的理由都不相同,樂於向外拓展、交流的需求反應在語言學習的版品上,無論是《我用這幾句英文在全世界交朋友》、《大家學標準日本語》系列的熱銷,學外語的同時以主題式的《跟著美國人過一年》來一探異國文化特色,又或廣受讀者歡迎的《韓語就該這樣學!韓語40音不會怎麼行》、《偷看耶魯大師的單字講義》,多面貌的學習需求中,顯示出想要體驗不同生活視野的新期待。
重燃學習熱情,檢視需求與方法!
試想,我們不再只盲目追求考試高分,能夠拋開反覆背誦單字、文法卻不會運用的窠臼,學習外語是為了探索新知、順利溝通、方便出國念書、旅遊...,或是體驗更多生活裡不同的可能性,將會有多麼棒!
在《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的文字裡,毫不猶豫的喚醒我們學習的熱情,保有一種樂在其中的信念與方法,不管學什麼語言,只要不忘記找到學習理由,學習的過程都能帶來豐富的價值。如同褚士瑩在書中所分享的:「說外語,本來就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不再著眼學一個新的外語本身難易與否,而是面對一個與自己平時用法習慣不同的語言,如何在運用上能更順利,或是該用什麼角度去關注自身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價值下,「持續使用」、「持續學習」將是重要的循環過程,不再單一關注「口說」的能力,而同時也掌握「能聽」或「能讀」「能寫」的技能,全面提升語言溝通的價值,雖然學習初期外語運用上並不熟悉,但是持續練習後,一定能有所收穫。
沒有一種語言是沒有用的,當我們看見作者分享學習緬甸語的經驗,在當地鮮少有外國人學緬甸語的需求,相關教材也較為缺乏,如果在師資、或教材資源缺乏時,難道就真的無法學好外語嗎?
存在這個疑問的同時,我想起電影《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的某段場景,身處異國卻語言不通的主角,面對某些場合充斥著對他來說陌生的日文時,導演刻意安排某些日文對白不配上字幕,讓觀眾體驗無法理解異國語言的無助與孤單......,如今,因為褚士瑩在書中描述緬甸語的經驗分享,再次身處異國,或許能換一種學習思維,不因雙方言語上的無法溝通而感到無助,周遭人、事、物都能成為生活上的外語老師:餐館老闆、購物商店裡的店員、公園裡慢跑的路人、或是電視廣告、節目、歌曲等,如果不容易找到正式的管道或教材,就在日常生活裡練習創造那樣的環境來精進外語能力。
這樣說是錯的?那樣用是對的?
雙方因為想了解彼此的想法、需求而產生了溝通,但因各地使用習慣的不同,時常會有發音、用字上的差異,學外語如果不學口音,有時會因為發音太怪或口音太重,讓人無法專心理解你想表達的內容,在用字方面也可能因搭配的字詞或口氣讓對方聽起來與實際想表達的有落差,面對不同的文化,適時的流行語或慣用語也是外語學習的課題之一,發音和聽力的能力結合也將會是學外語的重要配方。
一本書,讓自己有不斷擴大視野的機會
跨出自己的第一步吧!在書裡,作者以自身經驗讓帶領我們進入外語學習的全新面貌,無論是學習心態、方法技巧或深入文化、語感等多元層面都給予我們開拓視野的禮物,而即將開始的「第11堂外語課」,是一堂專屬於自己課程,讓方法更不設限,透過雙腳、雙眼去感受這個世界,替人生創造出更寬廣的精彩之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