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膝關節的非一般影評

  • 字級

(攝影/陳昭旨)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在問一個影評人為什麼要寫影評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影評?在看電影之前看影評,可以避開爛片的可能,看過電影之後看影評,可以解答疑惑、分憂解勞、甚至可以召喚回憶!

大二升大三那年開始寫影評的膝關節說,其實不太喜歡自己寫的東西被稱為影評,他謙虛的表示,說是心得就可以了,因為一般影評是理性的論點大於感性的敘述,而他的文字則感性居多,偏重在感想的部分。

膝關節的第一篇觀影心得是陳玉勳導演的《熱帶魚》,寫在B5大小的筆記本上,拿給同學看後被說寫得很爛,立刻重寫,後來又陸續寫了幾篇,開啟了寫作電影心得的這條長路,大學時期就寫了十萬字左右。在那個網路社群、部落格尚不發達的年代,他把心得貼在中華電信討論區,也因為那些文字被電影公司注意到,大學畢業就進電影圈工作。當然中間也考慮過轉換跑道,例如說他其實也想當體育記者,思考過後,覺得自己的最愛還是電影。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集結膝關節這幾年的專欄文章,以愛之名,將愛情裡會發生的狀況,依暗戀、熱戀、苦戀、失戀、淡戀等各階段分類。有朋友看完書對他說,「可能在看這些片的時候,還不見得有意識到某些橋段,但是看完文章,在有新的想法之餘,也能重新回味當時看片的感覺,或是想起當時是誰陪著自己看這些電影。」膝關節的選片口味很有趣,書中除了近年來的愛情片外,他個人偏愛的、也是書名來源的《戀夏500日》就有三篇,其他還有《畢業生》《偶然與巧合》……等,這些你可能一時忘記,但看過就絕對不會遺忘的經典好片。

在不同的時期看同一部電影,會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看影評也是,你也許當時正在經歷某個情感上的階段,但是現在度過了,修行結束,邁向新方向,但是看到某篇膝關節的文章,敘述電影裡的某個場景,說到主角的某句對白,就像是強大的召喚咒,關於那年夏天的回憶,就一股腦的回來了,那時候也許你還年輕,還擁有近乎愚蠢的純真,也許正沉溺在某場單戀,然後這篇心得裡的這句話,讓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讓人想起老戲院的獨特霉味,或是握在手上緊張得不敢喝的那杯可樂。「如果讀者看了文章,覺得跟自己有互動,對我來說,這樣就彌足珍貴了。」膝關節說。

因為在電影圈工作,加上興趣使然,膝關節一年大概看兩百多部院線片,但不包括DVD跟藍光,台灣一年有四百多部的電影發行量,電影狂如他,一年頂多也只是看一半,其他沒算進去的,還有擔任金穗獎評審等相關影展活動所看的片子。電影是他的工作、興趣、也是生活,要怎麼樣維持住熱情,不被損耗,是他常被問到的問題,膝關節認為,「一方面是自己有興趣要寫,一方面是以前的報社訓練。」他最高的單日截稿量是四千七百多字,跑了十幾年新聞,練就出快速產出文字的能力。除了電影,他還寫過音樂,比如冰島樂團Sigur Rós的專輯側標幾乎都是他寫的,「不過寫音樂的職業傷害比較大,一張專輯要在短時間內聽非常多次,會有不想再聽的後遺症;不像寫影評,之後你在電視上看到,還是會停下來看。」他笑說。

(攝影/陳昭旨)(攝影/陳昭旨)

2009年法國坎城影展的開幕片《天外奇蹟》,讓膝關節印象格外深刻,當時他是全世界第二批看的人,第一批是《時代》雜誌、《紐約客》等東岸主流媒體,開演前就聽說這是皮克斯第一部會讓人落淚的影片,放映結束後,現場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全都哭了,真實的感動不分國界,這是電影的強大力量,也讓膝關節一頭栽進,從此密不可分。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出跟自己呼應的座標,與它同喜同悲,不管歡樂或淚水,電影都在你身邊,在適當的時候喚起回憶,或者是給人當頭棒喝般的成長經驗。」

關於下半年的必看片單,膝關節最期待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都不認為自己可以堅持一個夢想十幾年了,但是魏導做到了。」關鍵字是夢想,朝著夢想邁進,其實膝關節也做到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小死乃人生必須,最高的真實無非一吸一吐,活著的心願僅僅是『挺直腰桿做人』。」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Wo aber Gefahr ist, wächst das Rettende auch)──德國詩人賀德林

13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