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作家精選集

【週二|時尚蛋骨頭】高翊峰:我的臉書處女航

  • 字級


高翊峰專欄
從七月十五號開始,一連七天,我做了一個微小的實驗:我開始了,臉書

在臉書風風火火那兩三年,我長居北京,套句當地朋友的話:臉書在大陸玩不起來(諸多因素考量)……得微博。去年返台之後,約莫在九月前後,我才註冊了臉書,並以一種被動與觀察的姿態,經營個人臉書。十個月過去,或我加對方加我,或被介紹於他人介紹我,臉書上的朋友,緩慢爬至四百位上下,平均約莫一天累加1.3位朋友(其實大多是已經知道我的朋友)。然後,因為自己私心的緣故──臉書,Facebook;Face Book,面對自己的書──我給自己一個全新的嘗試:開始思考與面對臉書上自己的社群角色扮演。

在這裡,先放下實名制的網路自我剖白與隱私揭露、讚的傳播效應問題、與行銷經營有關的粉絲策略,以及可能改變了人與人關係種種的討論,我想單純與盡力誠實地描述這一週自己所做的事,以及遇上的事。當喊了開始,我給自己一條規則:什麼顧忌都先拋開,想到什麼,就去執行。就像一九九九年開始學習當一個雜誌媒體編輯。一切不會有標準答案,一切都得親身體驗,才知道痛的代價與掌聲的虛實。
(攝影/高翊峰)

然後,各位朋友,我開始了。我貼出第一則與我有關的訊息與一張圖片,引起小圈子裡的一些朋友支持。我啟動內在的媒體操作機置,以平均兩個小時貼一段文字或圖片或訊息的方式,進行網路社群的溝通。我也開始將自己的私領域訊息,主動貼到朋友的塗鴉牆,並開始與依舊陌生的朋友進行主觀的對話。這種對話感,確實有點像是與自己的小說人物對話。主要的原因是,在不知距離、或者該描述為失去距離感的遠端,那位與我通話的陌生友人,現階段,我只能把他介定為小說人物式的親密關係者。然後,陌生朋友開始迅速增加。我為與自己有關的他人留言按讚,也為他人連結與我有關的留言按讚。然後,一些久違的學生與軍旅時期的朋友,陸續浮出水面,成為臉書朋友。

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
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
約莫是第三天吧,我在電腦上遇見《奔馳在美麗的光裡》那位心律不整的女孩O。現在的她,似乎在一家與網路行銷有關的公司任職。我敲她MSN,通知臉書。她第一時間直接反應:你這幾天的臉書,會不會炒得有點兇?她以年輕世代的工作經驗建議我有關在臉書的「含蓄道德價值」。我其實無法不接受她的友誼指責。想了想,只能另起道德堡壘回應,在這樣的時代,把這樣的書丟給出版社出版,如果連自己都不為自己稍微努力,怎麼能有臉書寫小說呢?試想,劇場、行動裝置藝術、民族音樂、地下樂團、獨立出版社與獨立書店,乃至於藝文小咖啡廳……如果台灣沒有這些濃郁理想主義色彩的小眾世界,那這座如鄉如愁的小島,還能有什麼軟性價值?台灣這島嶼可以如此迷人,很多時候是這些理想份子的苦情與堅持,絕大部分的人,如同臉書的User,都只是氛圍的享受者吧……真的,女孩O,以上我所說的抗辯,都是淺淺與微弱的驕傲(而非自傲喔)所導致,請忽略,也請原諒我。隔天,熱心的她又透過MSN丟給我一個網址連結,是一篇討論臉書的文章,說不定我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臉書的自處方法。我列印出文章,壓在書桌一旁,暫時不看,並說服自己,這七天,我是雜誌媒體人,不是小說的書寫者。約定的時限未到,繼續傾力奔馳。如果要因犯錯而感受到被臉書朋友忽略的力量,也得自己「親臨現場」,才能有切膚感受。即便是在臉書,我也深信如此。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真的「從非死不可到非賺不可」?我想,全球數億、全台灣近千萬的臉書使用人口,一定有投資商機與投機利潤,但行銷方法論是否一定如《Facebook非賺不可》,可能還有討論空間。這樣的轉折,我在《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裡頭,翻到了一些些啟示。但我相信,社群網路的人類行為,已經重啟,而且短時間內,不會停滯,會繼續奔馳。

不到七天的時間,朋友從四百變成八百。以增加的速率與量來看,這一週我做了十個月的溝通?所以,很私心的想像:因此,我行銷新書的目的,也會以串連的倍數增加?不,我相信這裡頭,除了《臉書效應》中提及的新聞vs廣告,政治vs社會行為,接觸vs交往……種種改寫與新模組,應該還有什麼值得再想想的。至少,還是會有虛偽的讚,以及有企圖的寧靜吧……過去十個月,我在進行臉書的他者觀察時,是否也曾輕浮按讚,或是冷眼旁觀了某位好友在網誌被誤解了的留言戰場?我想是的,啟動實驗同時,我也成了動物園內的某獸。

當我這樣想時,我感到無比駭異。我突然真正體驗到一種改變,我現在所討論的人際問題,不也就是人類社會最真實的情感運作。臉書改變了人際關係──之前,我其實只是「聽說與知道」。不過,如那位女孩O連結給我看的文章〈FB狂潮改變了什麼?〉文中提到:微軟解決人與電腦的隔閡,

Google解決人與資訊隔閡,那臉書就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對於這句話的語末,我仍是保有懷疑的。我甚至感覺推測,臉書可能削減了人的溝通本能,撕裂開工業革命之後最大的人際隔閡。

在臉書一瞬間把無名小站踢落之後,新崛起的Google+是不是也有機會,取代臉書成為新的虛擬社群人際關係平台,再度解決三五年後與近未來的人際隔閡?或者,幾年後再出現新的虛擬機制教主,然後數十億的人類,再從這一處天堂遷徙到另一座教堂?我想,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許也不值得提問吧。寫到停筆之前,我突然想到,哪天可以透過虛擬網路的神交機置,讓另外一端的女人受孕,繁殖後代,我們還會需要軀體嗎?這或許可以是下一個小說的命題故事吧。

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
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
Facebook非賺不可:臉書行銷設計攻略(附範例光碟)
Facebook非賺不可:臉書行銷設計攻略(附範例光碟)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幻艙
幻艙
高翊峰
做過調酒師、廣告文案、編劇,也做了十多年雜誌編輯。得過一些文學獎和編劇獎。目前在《GQ》擔任副總編輯,並繼續維持寫小說的日子。出版了《一公克的憂傷》《奔馳在美麗的光裡》《肉身蛾》及最新長篇小說《幻艙》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