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美國印鈔票,能救世界經濟嗎?
作者:王思迅 / 2011-10-04 瀏覽次數(2720)
他又以嚴肅語氣警告,美國目前景氣仍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
此議一出,美國股市即以大幅下跌回應,各國股市亦隨之破底。顯然,股民完全不把「扭轉操作」當成利多,反而以此認定,美國經濟身陷泥沼,後市暗淡。
不明白貨幣運作規律的人,新聞看到這裡就結束了。可是,看過《用貨幣看懂世界經濟》的讀者,都會知道,股市下跌只是表象,背後一定還有別的問題,陰魂不散,才拖累股市到如此田地。
大家知道,這兩年美國實施了兩次量化寬鬆政策。第一年舉債一點七兆多美元,第二年舉債六千億美元,合起來算,等於是台灣年度總預算的四、五十倍。灑下這麼多鈔票,美國經濟不但未見好轉,反而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這件事,跟貨幣的流向有關。
現在要問,兩兆三、四千億美元,到底都花到哪去了?為何美國失業率還跟兩年前一樣,仍有一千四百多萬人處於失業之中?
以聯準會第一次的量化寬鬆政策為例,當時錢都花在購買瀕臨倒閉的銀行資產。當然,這些資產都是無人敢碰的,跟房地產有關的「有毒資產」,否則銀行早就自行變賣求現了,哪裡需要聯準會出手。
聯準會買下「有毒資產」,免除了銀行的倒閉危機,可是銀行拿了錢,心態卻轉為保守,不敢把錢借給企業,導致企業因缺乏資金而減縮投資,甚至裁員節流。如此惡性循環,景氣自然不可能好轉,失業率也不可能改善。
在貨幣運作的規律中,有一條鐵則,就是錢會往最有效率,且回報率和安全性較高的地方流動。既然銀行不敢把錢借給生產企業,那錢就會往銀行較為熟悉的金融投資業務流動。於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啟之後,沒幾個月,世界各地的股市都開始大漲。不但如此,黃金也漲,石油也漲,農產品也漲,總之,就是熱錢流竄,到處找標的炒作。
於是,美國聯準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印了大把鈔票,希望透過銀行的槓桿操作,帶動社會景氣,想不到,銀行只敢把錢借給金融同業,助長投機,卻不敢擴及生產事業,所以景氣依然低迷不振。
第一次量化寬鬆,成效如此,第二次量化寬鬆,泡沫依舊,這不就很清楚了嗎?印鈔票給銀行,絕不能解決當前的景氣問題,如今還有人希望藉第三次量化寬鬆來一掃經濟陰霾,這不是頭殼壞去嗎?難怪有人調侃,不如把兩兆多美元印成消費券,直接發給美國國民,收效或許更大。
明白量化寬鬆政策的貨幣流向,我們即可理解,柏南克這次的「扭轉操作」,其實也是「無辦法中的辦法」。
聯準會一手賣出短期債,一手買進長期債,兩者相抵,總債務不會增加,付出的成本,只是兩者的利息差額。這樣作的好處,首先是民主、共和兩黨都不得罪。其次,是抬高了短期貸款利息,藉以吸引國際資金回流美國,同時壓低了長期貸款利率,藉以鼓勵企業借錢,作長期投資。
可是,貨幣會按照聯準會計畫的方向流動嗎?
《用貨幣看懂世界經濟》這本書告訴我們,貨幣的流動方式,只能因勢利導,無法人為控制。而現在的問題是,操縱資金的機構都太聰明,太投機,太會見風轉舵,所以即使想因勢利導,也是非常困難、非常容易出錯的技術。
眼前美國提高短期國債的利息,當然能吸引資金回籠,可是這些回來賺利息錢的資金,願意待在這裡多久呢?是幾週呢?還是幾個月?同樣的,長期貸款利率稍稍下降,又真能鼓勵企業家做出什麼像樣的投資嗎?
只要黃金重燃炒作氣氛,或者日圓阻升失敗,甚至葉門兵變,石油供應又出問題,這些投機性熱錢馬上轉移投資標的,跑得比誰都快。而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其實就表示,「扭轉操作」也無力回天了。(文/如果出版社總編輯 王思迅)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