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獨白

如果學校的國文課能這麼有趣就好!

  • 字級

猜想你在學校的時候,國文老師一定沒有教過你這些吧:
「招搖」原來是一顆星星;
「天作孽」原來是月食;
「連理」原來是兩棵樹;
「鴛鴦」原來是指兄弟;
「牢騷」原來是刷馬時的哀歎;
「三長兩短」原來是捆棺材的方法……。

什麼!這本書是腦筋急轉彎嗎?還是冷知識大全?其實都不是,這本書可是認認真真、札札實實地想要告訴你,中文用法的演變多麼有趣。

例如,再過一個月就是中秋節了,你一定馬上就會想到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然而,這麼簡單易懂的詩,還能有什麼好值得研究的?但作者竟提出這樣的疑問:床前明月的光亮,怎麼會讓李白疑心是地上的霜露呢?難道李白的臥室裡面冷得都結霜了不成?或者,李白居然把他的單人床放在寒冷的室外露宿?如果是這樣,這麼冷的天氣,李白非但沒有被床前的霜露凍得發抖,居然還有心去欣賞天上的明月,低下頭來思念故鄉。這實在太令人費解了吧!

對耶,仔細一想,這問題問得還真刁鑽!被這樣抽冷子一問,我們可還真答不出來。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推理,解開這個疑問的。

原來,唐朝的時候,還沒有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睡床,那時睡覺的地方叫做「榻」。而「床」指的是井上的圍欄,形狀是四角或八角,又稱為銀床。李商隱的詩〈富平少侯〉就有:「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明明白白地解釋了「床」也就是井欄。

所以,李白當時根本不是「躺在床上」賞月思親。最有可能是李白失眠睡不著,半夜起來去院子裡踱步,走到井欄旁邊,抬頭看見了天上的一輪明月,不由得輕拍欄杆,害起了思鄉病。欄杆前面就像鋪了一層亮晶晶的霜,感嘆自己遠離了故鄉,孤苦伶仃一個人,苦啊!

哈,誰說語言文字是死的呢!就連這首已經滾瓜爛熟的〈靜夜思〉,竟然也可以像名偵探推理一樣,從「床」這個字古時候的字義,推翻我們原本以為的認知,還原李白當時吟詩的創作現場。

趕快拿這個例子考考你的朋友吧,你的朋友興許會稱讚你,真是「喝了滿肚子墨水」,說起話來真有知識!不過,提到一個人肚子裡「有墨水」,有趣的又來了,原來古時候竟然真的會讓人喝墨水!這個可是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原來,當時有規定「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也就是秀才和孝廉考試時,皇帝親自監考,應考的學子若文字錯漏、字跡拙劣,就得被罰站到椅子後面,喝下一升的墨水。。一升可不是小數目哇,僅僅字寫得不好就要被罰當眾喝下一升的墨水,怪不得古人都要勤練書法呢!而這個陋規,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才廢除。而且,聽說李世民年輕時原本也有應試當官的念頭,可是自己書法不好,生怕被罰喝墨水才因此放棄了。

看!原來一個常用的詞,竟然藏著這麼有趣的典故。然而,這本書最主要的不是光講趣味典故,而是藉此道出,中文字詞經過時間演變,而有令人不可思議的詞義變化。有些可能變得跟原來意思八竿子打不著邊,有些則甚至跟我們現在習慣的用法完全相反!

例如:
「青樓」原來是用青漆塗飾的豪華精緻的樓房,專指帝王的居所。
「出爾反爾」原來不是指反覆無常,而是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對待你。
「吹噓」沒有任何貶義,而是表達同僚或者朋友之間的互相提攜之情。
「無所不用其極」原來是嘉勉人在各方面都做得盡善盡美,竭盡心力,沒有絲毫的懈怠。
「皮裡陽秋」原來是稱讚一個人雖然不任意褒貶,但是心裡卻非常明白是非。
「屋漏」不是指屋頂破洞了,而是指房子的西北角。

所以,就讓作者帶著我們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吧!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又如何演變成今的用法,既長見識又長知識。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文/漫遊者編輯 大樹)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