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系列故事,讓孩子「總是在等下一本」
作者:何琦瑜 / 2011-06-07 瀏覽次數(4888)
就閱讀發展階段來說,三?四年級是孩子閱讀發展的關鍵點,建構好了基礎閱讀能力的孩子,能夠順利從「學會閱讀(learn to read)」,過渡到「透過閱讀學習其他領域知識(read to learn)」的階段。但這個階段「閱讀」的「競爭者」眾,已經有自主能力的中年級小孩,可以選擇的休閒和娛樂非常多元:線上遊戲、電視卡通、電動玩具......每一樣「競爭者」都帶著極高的黏性和成癮誘惑,吸引著小讀者從閱讀「轉檯」,甚或是自此「脫了隊伍」,再也回不到閱讀的軌道。也因此,通常有個吸引人、或容易讓小學生投射的「主角」,同時包含著高度冒險、娛樂情節的系列小說和故事,在這個階段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系列或角色故事,讓小讀者有機會「黏上」閱讀,減少他們花在線上遊戲、電視卡通的時間,幫助他們養成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輕鬆渡過關鍵期。
關於系列與閱讀發展,我一個成人自言自語,大概說不出什麼新意,於是我拿出記者的本領,採訪了我家五年級的兒子,他在班級裡開了自己的「租書店」,我認真的「採訪」關於他的系列閱讀經驗和心得,以及在他的小「租書店」發生的閱讀行為,或可探訪「真正讀者」的傾向與心意,摘錄如下:
Q: 媽媽之前要你看《小頭目優瑪》(張友漁寫的本土奇幻小說系列),你一直都沒興趣,為什麼後來看了一本以後,一下子就把五集都看完了,是什麼吸引了你?
A:因為故事很好看啊,檜木精靈和扁柏精靈很好玩,而且他的爸爸第一集消失以後,最後一集才找到,第一集發生了很多問題,以後每一集都有埋伏線索。如果不趕快看完,就看不到結局。我喜歡看那種故事都有關係、連續的,要到最後才發現祕密的那種,像是《波西傑克森》。還有手塚治蟲的漫畫也是這樣。
Q:那《福爾摩斯》每一集故事都有自己的結局,那你為什麼還要一直看他的續集?
A:所以我就挑著看啊,但有時候故事裡還是會提到上一集的一點情節,不知道也沒關係,還是可以看。還有一集福爾摩斯死了,後來又復活,你不看就不知道。
Q:既然你都已經看了《福爾摩斯》那你為什麼還要看《名偵探系列》,他每一集都是同樣的解題模式,你不會看膩嗎?
A:不會啊,《名偵探》的確比較適合小一點的孩子,或是沒看過《福爾摩斯》的人,但是我拿到「租書店」還是很多人搶著看,因為他的圖很多,很好笑,看起來比較輕鬆有趣。而且每一集還是不一樣謎底。
Q:像《佐羅力》,每一集故事講白了都一樣,就是佐羅力喜歡惡作劇當壞人,但每次他都輸了,於是陰錯陽差變成好人,你都知道結局了,為什麼還要一本一本的看?
A:他裡面最好玩的是他每次都有設計一些機器、發明一些設備,我最喜歡看那個部份,像《恐怖的鬼屋》裡面的妖怪變身機,我就想要知道他是怎麼設計的。而且《佐羅力》有出過卡通,大家都喜歡看有出過卡通和電影的故事,「有名」的故事人家比較想看。。但是你們真的出得太慢了啦,都要等好久才有下一本。
Q:那為什麼你都不看「哈利波特」的書?
A:因為電影已經看完啦,電影就很好看啦!
Q:你為什麼那麼愛看《丁丁歷險記》?
A:因為裡面的角色都很好笑,像是米魯、還有那對兄弟。然後他的冒險感覺都很緊張,其中有些事情是你不知道的,或你以為會這樣發生但最後其實不是。
這是我針對五年級兒子這兩年所喜愛的、「有限」的系列故事,做的小小「採訪」,綜合他的想法和觀察發現,吸引兒童主動閱讀的、好的系列讀物,或許有幾個觀察角度:
a. 角色的個性要鮮明
b. 雖然大人可能不欣賞,但「有趣」、「好笑」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c. 電影電視很容易帶動閱讀的慾望,但若是電影已經表達的「太充分」,卻對閱讀有反效果。例如,波西傑克森電影只有一集,但書有好多本,反而讓看了電影的小讀者勾起讀續集書的慾望;哈利波特則相反。另外我兒子喜愛的納尼雅傳奇系列也是如此。
d. 小讀者對於細節的需求和關心高於成人,所以許許多多看似情節有「模組化」的系列故事,都仍然憑靠著這些創作者對細節的想像力,深深吸引小孩子。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
用我兒子的例子來說明演繹,或許是以管窺天,但以一個出版童書的母親的角色,綜合我的總體和個體觀察,實在要大力呼籲,面對即將來臨的、長長的暑假,希望讓孩子喜愛上閱讀的父母和師長們,一定要想辦法推薦一套好的系列故事,吸引孩子「上鉤」,或是讓他選一套他自己喜愛的角色、作品,攀上了就不願意放手的優質系列書。讓他用書本裡精彩刺激的冒險、趣味幽默的想像,取代電視機和電腦遊戲的陪伴。這就是系列書最大的好處。(文/天下雜誌童書出版總編輯 何琦瑜)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