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要確認你不髒,正因為打心底認為你是髒的。」可是,你跟我,該怎麼分?

  • 字級

「健康檢查,不是確定你的健康,而是恐懼你的帶原;要確認你不髒,正因為打心底認為你是髒的。」原本是讀著故事的心情,這段文字突地撞了進來,讓我意識到自己心裡的,不願意承認的「他們」,和「我們」。

開始的場景是台北縣一家小型代工廠的頂樓,這裡同時也是外籍移工的宿舍。冬日清晨,女孩們半夢半醒,一來是捨不得溫暖被窩,一來是捨不得夢裡家鄉的雞啼吧,她是菲律賓籍的蜜莉安。故事的開始蜜莉安剛到台灣,還在老闆娘似懂非懂的指令中摸索著。翻了幾頁一年後,蜜莉安認識一個台灣男孩,阿益。

阿益學歷不高,兩個人得用英文溝通著實有點困難,可是當有人笑他們一天講一小時電話,聊什麼呀?阿益卻大聲的說「沒關係,她講的我都聽得懂!」阿益會在周末帶蜜莉安去北海岸,讓她知道台灣也有如她家鄉般美麗的海岸。蜜莉安的「中山拜拜」阿益一開始跟著去過幾次,不過……實在太尷尬了,看著她的姊妹們小小聲的用家鄉話笑著、討論自己,阿益決定還是到中山北路上的麥當勞,等「拜拜」結束。再翻過幾頁,阿益打算和蜜利安結婚了,蜜莉安卻猶豫著,外籍勞工?還是外籍新娘?那一種,會比較自由?或者說,那一種會有比較幸福的未來?

在旁邊一路看著記著的,是這本書的作者,顧玉玲。她的另一個身分是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理事長。她和蜜莉安就是在這認識的,原因是雇主積欠薪資。聽來是有點無奈的機緣,不過,也是吧,協會通常應該是在解決問題(刻板印象的以為),如果來台工作一切順當,聘僱期滿回家,應該是不太有認識的機會的。顧玉玲在這認識了他們,除了一起奮鬥、抗爭,也會在中山拜拜後一起看電視,而且聽了他們的故事,除了前面描述的,還有好多:二十年前阿益的媽媽從嘉義上台北工作,與蜜莉安同樣的「離鄉背井」;蜜莉安在菲律賓大學畢業畢業後,原本在銀行上班,最後卻為了生計,決定來台灣工作……於是有了這本書,一個個移工,一個個「蜜莉安」,不只被包裹在所謂「外籍勞工」的統稱下,而是一個個獨立、無法被統稱的人生。「他們」,其實就是「我們」,同樣的遊歷奔波、同樣為生活打拼、同樣小事的喜怒哀樂。

當然,我們早就可以理性的理解每個人有不同人生、理性的知道不能因膚色或國籍而歧視非我族類,尤其在這麼一個,小學班級外籍媽媽比例越來越高的年代。可是無法否認,群我的界線事實上是存在的。不管是明擺著的法令規定,或是你我心中偶而閃過的一絲想法。所以假日時經過中山北路,看著不同的髮色、輪廓,聽著略覺嘈雜的異國語言,總是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甚至會因彷彿身處異鄉而有些抱怨。但書裡,從一個「他們」的角度對「中山拜拜」這回事描述的是另一番景象,說的是他們同鄉相見的欣喜、說的是老鳥帶菜鳥逛雜貨店;也說著,那是平時只能穿著工廠制服的她們,精心打扮,最漂亮的一天。

好熟悉的心情,跟我們離家上大學、找工作,好相似。所以,我們跟他們,其實跟怎麼分呢?

那麼,或許該這麼結尾吧:顧玉玲用了一種可親的、不太悲情的手法,寫下一整本關於移工的,也關於我們的,好好看的故事。我們看著故事認識了他們,跟我們。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想終止惱人的年節對話嗎?試試看跟對方聊這幾個話題

有一點禁忌、有一點難解、有一點傷痛,有一點不敢面對,可能會聊不下去,但如果話題繼續,你們將重新認識彼此。

457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