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彤雅立 ╳ 林維甫:詩在邊境與歧路

  • 字級

林維甫彤雅立
(攝影/但以理)

林維甫與彤雅立在三十餘歲,各自推出第一本詩集《歧路花園》《邊地微光》,而他們在林維甫經營的波黑美亞咖啡食堂相遇。他們說,每個創作者一生都只有一個主題,而臉書則取消了思念。

第一本著作都是密碼,神祕、曖昧、朦朧
林:本來以為45歲才會出第一本詩集,創作時壓根沒想到要集結,我有一堆檔案不見了,大概有五六十首詩。
彤:之前沒有備份習慣,我是電腦白痴,但要出書就發現硬碟壞掉,有幾首作品就永遠沈睡。
林:我之前是軟碟壞掉。
彤:後來用Blog和Gmail儲存檔案,但後來信箱爆炸了,現在很怕Gmail倒,不然又會嘆息。
林:中文的電腦字型都很難看,很多字不是明體字可以表現的。有一天知道台灣還有人做古老的鉛字,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字型,所以才決定出版。很有效率,六月決定,九月就進入排版。
彤:我詩集的華康仿宋體是最我最熱愛的字體。2006年,在穿越雲南、西藏、尼泊爾、印度的四個月旅行中,我感受到穿越邊境的概念,而且明白自己必須行動。我買過也斯的《越界書簡》,完全講到我心境上的邊境。自己在文化圈、心靈上也是處在邊境。整理自己的詩稿、讀了自已的作品之後,更知道自己的創作主軸是邊地。去年因為冰島火山爆發,所以航班取消、回不了柏林,剛好收到國藝會補助,又剛好找到女書店幫我出版詩集。本來是回台灣幫前女友慶生,後來分手,反而在她生日時看詩集的打樣。人算不如天算。
〈在水與陸之間〉《邊地微光》
在海水與陸地之間,她是穿越。

林:我出書時的生活狀態,滿適合將年輕的詩歸類整理。想將2010年當成一個里程碑,這樣才可以做下一本詩集。
你的下一本書要出什麼?
彤:曾以為自己的第一本書會是小說或散文,也以為自己會成為電影評論者。但反而是先將抒發日常生活感受的詩輯成兩本。詩集是我重要的里程碑,看得出來我寫作的主題,例如女性、島嶼和詩集中出現的「安潔利卡」,這些是埋在詩集中的祕密,等待幾年後其他作品誕生。
林:作家的第一本著作都是密碼,三年或五年後可以解碼。我自己也是如此。
〈邊境〉《邊地微光》
邊境
是衝突的發生地
是潮流的發生地
板塊的推擠
洋流的相遇

邊境
是湧動不居
是永無退路地前進
彤:「邊地」是一個宇宙,這是我畢生的主題。
林:因為我有編輯經驗,知道自已的風格變化,因此我用風格及時期歸類斷代,書名「歧路花園」與波赫士無關,而是歧路和花園兩個概念。寫作時也許零散,但是集合起來有同一個主題。
彤:無論用何種形式創作,每個創作者都是一個主題,都是一個概念體,但是要達到「形」「神」合一才是個創作天才,張愛玲就是。我的散文集也是「邊地」這個主題。
林:可以將詩和散文一起出版。
彤:甚至將評論一起放進去,例如我曾為電影《感官世界》寫過一首詩,這部電影不適合用散文方式回應,而應該用創作方式回應。
林:我也常幹這種事,我也曾為安哲羅普洛斯、蕭邦寫詩。
讀完《邊地微光》後的第一個印象:像在看老電影、黑白電影,就算有聲音也是非常小,所有東西、場景、形象滿「渙」的,像霧中風景,像黑白電影的膠卷一直在跑,連尖銳的主題都滿「渙」的,都是黑白色系的。
彤:我最憤怒的一首詩是〈女青年恐怖份子的誕生〉,這是在《破報》時期寫的,這是〈陳小妹妹腳上的傷〉長大之後。我用一種有安全感的面貌傳達我自己,但不是對社會沒觀感的人,用詩呈現憤怒。
你的詩有很朦朧的感覺,這時代缺少真正的朦朧詩人。
〈朦朧〉《歧路花園》
月朦朧
鳥朦朧
愛做不清楚
相思也朦朧
……
燈朦朧
人朦朧
誰此時朦朧
就永遠朦朧
林:我有可愛的、也有冷酷的詩。寫感情,但也寫歷史、死亡、個人的苦難和痛苦。創作者很少因快樂而寫,都是被自己和他人的苦難觸及到了。
彤:對。
林:你的詩很散文化。
彤:比如〈看穿〉。
林:很佩服寫散文詩的人,這對我有點困難。
彤:應該延續你《歧路花園》的風格。九○年代的你是渾然天成的天才,我從小就不認為自己有寫詩的天賦。我是在被壓迫下寫出來的,你是目前台灣朦朧詩派的代表。詩本身就有神祕性質,這樣才是成功的詩,保羅策蘭因為不可解,所以才會喜歡他的詩。
林:神祕、曖昧、朦朧。每次寫詩都像出謎和解謎的過程,但也出謎題給讀者。這是詩這個文體對我的重要性,同是出題人及解謎人。
彤:甚至是你自己也沒發現的密碼。
林:秘密本來就是詩的一部分。

多麼幸運能用繁體中文,韻律、節奏、淬鍊
林:可能因為自己不好的習慣,會不由自主押韻。
彤:最早的詩與歌是不可分割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人類有寫詩的天賦,押韻可以是音樂,也可以是韻腳。
林:韻律包含換氣的氣息、也包含聲韻節奏,寫作的過程中換氣的節奏感。我也讀了不少古詩,寫像古詩的現代詩,如〈春晚三首〉。
彤:喜歡這一首。我現在對古詩有渴望,也想研究八十年前的電影。現在作品太新穎、太現代,所以想要復歸。
林:有些人寫古詩完全按照格律,但我不喜歡。自己喜歡魏晉之前的詩,用韻不嚴格,韻腳自由。後來因為文人之間的標榜和學派,以及科舉考試,所以才愈來愈嚴格。既然用漢字寫詩,勸寫詩的人在了解來龍去脈之後,多讀古詩,這樣就不會受限。
彤:在台灣,多麼幸運能用繁體中文去了解古文的精華。大陸的創作者也許可以寫出幾百萬字,但那是口語的作品,台灣創作者從中文淬煉出來的作品,文學水平遠高於大陸作家。我拿朱天文《荒人手記》給中國作家看,他們或許題材豐富特殊,但文學性遠遠不及。這是一種文學使命,也是台灣的審美能力、文學根柢領先華文世界的理由。
〈言而無信〉《歧路花園》
我們吞吞吐吐
我們吃
我們口吃
我們不口愛
我們言而無信

沒有人──
是舌麼
消失了蛇麼
林:我在十三十四歲時第一個寫的文體就是詩,那時莫名其妙看瘂弦、余光中、楊牧的詩,後來看羅智成、夏宇。這五年開始意識到,自己唯一可閱讀的詩是中文詩和英文詩。所以我去挖掘中文字、詞的脈絡,不由自主帶著考古意味寫現代詩,所以才有〈朦朧〉〈回聲〉〈與虎謀皮〉。
彤:你的標題也是穿越古今。
林:一開始無意識,但寫了一二十首這樣的詩之後發現,突然清楚知道自己是在台灣用中文寫作的人,隱隱知道要去挖漢語中有趣的東西。英國寫作者會關心美國人、印度人、加拿大人的創作,英語創作有當代性和共時性。台灣跟香港、中國比較,台灣的差異性就出來了,台灣有現代主義、抒情詩的傳統。
彤:我從德國文學得到的比華語文學多,1996年開始學德文,已經15年,比較受德國電影、文字、文化的影響。你應該寫下這些中文寫作的脈絡。
陳玉慧的《海神家族》在德國出版,翻譯成德文讓我很振奮。這本書是一個女性的島嶼寫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台灣文學。當時安排由德國人在廣播中朗讀,讓人了解台灣。外國人了解香港比台灣多,我們要知道自己承載什麼樣的文學使命,承載島上什麼樣的道。
林:對,重要的是他寫了什麼主題。
彤:寫作的主題,或是創作者的主題,要試圖抵達文學價值。
很慶幸自己三十幾歲才出書,可以不斷回看自己、不斷審視。

臉書取消了時空,取消了思念
林:你下一本書的主題?
彤:主題與思念有關,可以說是情書,臉書世代愈來愈缺乏思念。為什麼呢?
林:因為這是沒有距離的時代,沒有空間與時間的距離。
彤:對!好興奮,這是我在找的答案!
林:活在同一個時空下,距離、時間的阻隔都沒了。
彤:所以來不及思念。
林:思念才會寫情書,email是情書嗎?這個年代什麼都是滿的,很難想像「了無音訊」,這是沒有缺席的時代。
彤:上禮拜練習使用臉書,按了第十個讚。
林: 我不抗拒科技,從BBS、網路、ICQ、MSN、Blog,現在是所有人跟所有人溝通,但是思念需要阻隔
彤:你的下一本書是鍊金術?
林:這是來自古老的技術,我持續找古老的文字。鍊金術是鍛鍊字,也是一種法術,用現代詩的方式解古漢語的謎。
彤:嘗試穿越古今。
林:與使用文字的對話過程。
彤:我也在古今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一種新的前衛。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除了那些勇於表達想法的模範生,這些雄中青年的文采也不能錯過

畢業自雄中的作者林達陽、凌性傑持續活躍於文學圈,另外舉辦迄今超過二十年歷史的馭墨三城文學獎,由雄女、雄中、道明、新莊等高中共同舉辦,在此特選三篇優秀作品,邀你一同感受雄中青年的創作能量。

5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