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替西方人文史下一個最佳的注腳─《教養》

  • 字級

提到《教養》,直覺這應該是一本談論人格養成教育的書籍吧!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倒不是如此。《教養》這本書應該算是一本教導如何成為一位有教養的紳士或淑女,所必須知悉了解的文化知識的一本入門指南。

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具備些什麼?這是書中第一個迎面而來的問題。

答案看似非常巨大,但是其實是具有非常具體明確的標的性問題。藉由這本書的指引,可以直探在西方人眼中的有教養的人們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樣貌,也間接的回答了這個橫跨全書的中心問題。

當然廣泛的養成教育問題不在本書的範圍之內,而是直接確切的告知,如果你是一位的德國人或是歐洲人,應該具備哪方面的人文與社會知識,才能稱作有教養的人。這些知識廣泛的包括在歐洲歷史、文學、藝術史、音樂史、哲學史、科學史、兩性史的諸多層面,甚至是各國的風土民情都囊括其中。

在這些知識性的部分除外,更包含了能力性的主題。或許會納悶,為何在這些知識百科建構之後,還要花費那麼多的篇幅去談論能力的問題,其實這個部分應該算是本書最大的特色與建樹,將人文的知識百科與人文的思維相互結合。

倘若一個有充分知識的人,卻沒有與人交談應對的溝通能力,出口成章卻流於賣弄,文筆流暢卻理不勝辭;同樣的相處模式卻帶給不同國籍、不同歷史背景的人們截然不同的感受,往往在行為舉止上進退失據,無意間的成為笑柄或是惹人厭惡而絲毫不自知,那麼前面再多的文化涵養,也是徒勞無功。因此在這個章節,作者介紹了語言的邏輯性與結構性,再以實際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去從一本書中擷取想要的知識,更進一步介紹在不同國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獨具特色的文化思維,該如何應對才是正確的方式。

最後作者也對於整體環境的改變提出了己身的省悟與見解,當知識的流傳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對於價值判斷的能力似乎逐漸失去原有的自主性與思考性,尤其是媒體,更是作者深以為慮的部份。對於教養我們能期待更多、發覺更多,但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以這些人文知識為奠基石的背後,似乎應該留點餘地去思索《教養》背後的意涵,最終還是那些待人接物的基本道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進入九月仍覺得十分炎熱嗎?這幾本書讓你從頭涼到腳

※溫馨提醒:但有可能看完睡不著或半夜無法起床尿尿就是了(怕jpg.)

12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