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入戲的局外人──專訪《戰後臺灣政治史》作者若林正丈教授

  • 字級


forest_1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8冊)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8冊)

「哇,國語怎麼說得這麼好!」是對眼前這位態度謙虛的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教授的第一印象。專研台灣政治的若林教授時常來去台灣、日本,每逢台灣選舉,也一定會前來觀選。不過這一次,若林老師是因為新著《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來台,並在台大校史館二樓接受我們的訪問。

當初為何會選擇以台灣戰後政治作為研究的主題呢?「在我就讀碩一的時候,透過一些台灣留學生介紹,認識了旅日的歷史學者戴國煇教授。」若林老師從頭道來。因為這般因緣,他讀了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突然驚覺:對於台灣,這個日本昔日殖民地的過去與現在,日本人竟然是如此的無知!1973年,他第一次來台,見到楊逵等耆宿,碩士生若林感受到一股衝擊,「就像開啟真空包裝,空氣『咻』的進入那樣。」若林教授笑著說道。

若林教授是先以歷史途徑展開對台灣的研究,其博士論文便以「台灣抗日運動史」為主題。1977年,台灣發生「中壢事件」,日本媒體的報導不多,倒是英文媒體有很多報導;早先日本對台灣政治的印象,只是認為那是蔣家統治下的死板之地,但是若林教授在接連而來的「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當中,注意到了台灣政治發展變化的動向。1979年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發生,若林於隔年二、三月來台,當時軍法大審還沒開始,他卻已經感受到戒嚴時期的緊張氣氛。從那時起,他學會讀懂台灣報紙;每到台灣選舉,就向學校請假來台,開票日徹夜守候,翌日馬上上街買報紙,並和朋友會面,分析選後政情。就這樣,台灣戰後政治發展的軌跡,慢慢在若林教授的腦海裡鮮明呈現。

forest_2
每逢台灣選舉,若林正丈一定來觀選,台灣戰後政治發展的軌跡,慢慢鮮明呈現。

簡單說,戰後台灣政治發展,就是一部「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史。那麼,「中華民國台灣化」又是什麼?「當然,這是一個有許多作用力共同推進的歷史過程,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說明,我認為是『虛構的解體與現實化』。」若林教授如此表示。這還得要話說從頭:1945年大戰結束,台灣和想像中的「祖國」,亦即國民黨建立的中華民國體制進行整合。不幸的是,一年多以後的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宣告台灣與中華民國的整合徹底失敗。台灣菁英在此事件裡慘遭整肅,則讓許多世代的台灣人對國民黨留下難以平復的族群創痕。

1949年,國民黨在中國內戰當中全面潰敗,蔣介石在危急關頭穩住了台灣這個最後堡壘,隨後,整個中國的國家體制便「縮小到台灣來」。戰後台灣政治體制,出於國民黨政權的決斷,首先是繼續沿用大陸的規模,以台灣代表整個中國,其次是在冷戰的國際格局裡站在美國這一邊,成為太平洋反共前哨。為了在島內鞏固統治,國民黨政府鼓吹領導人崇拜,宣導虛構體制的合理性(台灣是「自由中國」),憲法是「法統」,不可更動;大陸選出的中央民意代表絕不能改選。凡此種種,若林教授統稱為「遷占者國家」概念。

這個「遷占者國家」,以政治資源而言,掌握分配權力的,以大陸遷來的外省族群居多,本省人大致上處於受支配地位。隨著時間過去,虛構體制和現實的差距愈來愈大。到了1972年,國際局勢出現對台灣不利的重大變化。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接著是日本與台灣斷交。虛構體制在國內外的衝擊下,顯得搖搖欲墜。這一年,蔣經國就任行政院長,展開各種改革措施,簡而言之,是將原有的政治資源,在嚴格監控下,緩緩分配給本省人族群。若林教授稱蔣經國啟動的改革為「1972年體制」,可謂「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濫觴。只可惜,長期受到壓制的本省族群,不能滿意這樣的政權開放速度,中壢事件與美麗島事件,都是這種情況下的反映。

不過,台灣化與民主化之間,並不能畫上等號。民主化和台灣化結合的時間點,可以標定在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那天,也可以從1988年蔣經國總統去世、李登輝繼任時算起。若林教授認為,80年代是族群政治化的年代,台灣民族主義和民主化相結合,其進程表現在歷次的重大選舉上。1989年,最後一次增額立委選舉,民進黨獲得改選名額的三分之一,可說就此開啟了族群政治動員的階段。

台灣族群間的政治衝突,在平日生活時差異並不明顯,一旦文化社會界線成為問題,族群關係便緊張了起來。選舉正暴露出這種界線。當壓迫體制存在時,被壓迫者無法表達自己的聲音,表面相安無事,所幸台灣有選舉可供發聲,因此選票順勢成為政治動員激烈廝殺的戰場,也是台灣民主政治的特色。「台灣的選舉和日本不同,選舉期間熱鬧喧天,選後卻大都能平和落幕。」若林教授笑著說道。

forest_3
台灣的選舉和日本不同,選舉期間熱鬧喧天,選後卻大都能平和落幕。

台灣進入民主化浪潮以來,已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任總統,本土菁英「出頭天」後,出路如何構想,認同中華民國的外省群眾,情感與認同如何安措,仍然是台灣政治發展的重要課題,也考驗著台灣領導人的智慧。雖然民眾已經厭倦了藍綠惡鬥,也出現如台北市長柯文哲這樣標榜「超越藍綠」而勝選的政治人物,但是就若林教授看來,是否真能超越族群動員,仍有待時間判斷。

若林正丈教授長年觀察台灣政治發展,他並不是全然的遠距離旁觀,而是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的「入戲的局外人」。他結合美、日、台等國最新研究成果著成的《戰後臺灣政治史》,也值得人在局中的我們,來看看他這本透徹而帶感情的作品。



若林正丈作品
台灣對話錄1989-2020

台灣對話錄1989-2020

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

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

台湾研究入門

台湾研究入門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三版)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三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40年前的今天,美麗島事件爆發,有些人的人生從此改變

1979年12月10日的這一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那一天,有人被捕、有人失去家人行蹤,有人逃過一劫但仍惴惴不安,在這一天讓我們聽聽這些人的故事。

25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