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米果|吃一口日本小說

【米果|日本小說教我的事】最難忘的滋味,原來不是來自食譜,而是親情記憶

  • 字級


米果專欄

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ママ、ごはんまだ?」

一青妙的第二本中文著作《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日文原作書名卻是這麼可愛……「ママ、ごはんまだ?」

尾音一定要有淘氣、撒嬌、依賴的成分,就像櫻桃小丸子下課之後,總愛窩在客廳暖桌,餓到肚子咕嚕咕嚕叫,好不容易擠出一點力氣,朝著廚房的方向,以小女孩獨特的口吻問道:「媽~~還沒煮好嗎?」

一青妙的第一本家族散文《我的箱子》,主要書寫父親的台日鄉愁、父母的青春以及父親與她自己的身分認同問題。而這本關於食物和味道的雜記,則著墨在母親身上以及母親擅長的台菜料理、家人共餐的記憶、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書信往來與成長期的日常對話,看似吃食與料理的主題,卻充滿感人的母女情分。

讀著讀著,彷彿沉入時空的河,約莫 70 到 80 年代,一青妙就坐在桌邊,還是個 10 幾歲的小女孩,從她的高度與視野望去,母親在廚房料理三餐的背影、那些菜肴的滋味,無不滲出歲月的酸甜,牽引出母女之間看似恬淡卻無比濃烈的回憶。

料理之所以好吃,讓人吃得開心,吃出感動,不在名廚名家的手路,也不是美食評論家的背書,而是記憶入味的回甘,也因此,食譜無須鉅細靡遺,沒必要鹽一匙醬油一杓那般拘泥,有記憶情感佐味,有故事襯底,那滋味便飽滿。

一青妙的筆觸,亦即她說故事的口氣,帶著隨性自我的步行節奏,好像文字的前端加掛了一顆攝影鏡頭,在何處轉彎,在何處停留,zoom in,靜止,再zoom out。有時候反覆提醒,不厭其煩,那些提醒都讀得出她的心意,必然是重要的事情。

讀到她的第二本書,已經很習慣這種行進節奏,尤其是味道與記憶互相佐味,那些台菜料理固然令人垂涎,但是女兒和母親之間的相對位置才是主角。

一開始,仍然是那只箱子,箱子裡那兩本「老舊而泛黃的 B6 大小穿孔筆記本」,封面是一張「插著一朵花的花瓶和三朵黃玫瑰」的圖案,上頭印著「NAN I BOOK CO. 南一出品」……是台灣製的筆記本(咦,會不會是台南博愛路、如今的北門路上,鐵道邊的南一書局?)

筆記本第一頁,母親的筆跡以藍色原子筆寫著,「一九七二、一一、一八請劉左源先生的太太教我做中國料理。」接著,共 37 道食譜,豬腸湯、豬腳麵線、當歸鴨湯、油飯、春卷、魚翅湯、紅豆年糕……根本是道地的台灣家常料理,噢,不對不對,是比家常更為複雜的「家庭宴客」料理。

突然想起,我的日本舅媽會不會也有這麼一本台菜食譜呢?聽說,她最棘手的台式料理是滷三層肉,她怕吃肥肉,舅舅卻嗜肥肉如命。有幾次舅舅出差,她就把那鍋滷肉偷偷倒掉,這事情成為親戚開玩笑的話題。即使在舅舅已經過世多年,舅媽獨自住在東京近郊的老人公寓,一旦說起這段異國婚姻,滷三層肥肉的往事,還是會拿出來重溫一遍。

不過,一青媽媽的台灣料理清單真是嚇人,幾乎是老派台灣家庭媳婦必備的功夫菜了。而一青妙寫到自己會幫忙拔豬腳毛,喜歡吃豬腳這件事情,我禁不住又想到舅媽厭惡肥肉的往事,或許,舅舅也是那種喜歡吃豬腳的台灣男人啊!

可別誤以為這是一本食譜,事實上,寄情於料理的情感才是這系列書寫的主軸。10 幾歲的小女孩跟母親在台北美容院洗頭的記憶,洗頭後再去小美吃冰,或夏日一起洗愛玉子,冬天吃沙鍋魚頭,把阿姨們一起找來圍著餐桌包粽子,每個月找一天跟母親、嬸嬸、妹妹一起去國賓飯店吃港式飲茶……屬於台灣與日本的七、八零年代風情,這些生活實在迷人。

於是,我想起之前讀過辛永清書寫童年記憶裡「台南安閑園的飯桌」(《安閑園の食卓》/中譯本《府城的美味時光》),還有瞿筱葳的《留味行》,則以 11 道菜記錄奶奶的流亡路線。以家庭餐桌來記憶親人之間的情感,果然是最對味的書寫,畢竟食譜不過是記錄料理程序,那些圍繞菜布的記憶情感才足以使味道圓滿,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全了。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封】
13年不上班
卻沒餓死的秘密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著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極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台北.同棲生活》,最新作品《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懂武士的浪漫嗎?看「武士」如何成為日本作家使用不輟的題材

即使被形容成是一個「像黃昏一樣乏力的武士」,但為什麼他有真正活著的姿態?有著兩腳站穩於天地不求人的姿態?

26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