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書封設計等於一回紙上科展──《血之祕史》設計概念

  • 字級


血之祕史-1
裝幀設計/顏一立(攝影/但以理)

小學生版本的我們都被迫對付過一個恐怖的功課,叫「科展」,全名是科學展覽會,是不是國立科教館的消預算陰謀至今未知,但當時的同學們卻全拚命到飢餓遊戲的規格,每組陌生的成員下課就抓住對方討論研究題目、聽到放學鐘聲就成群結隊巡邏圖書館、偷撕盜印也要找回資料、實驗搞砸再搞砸、吵架再吵架,仍乖乖趴在地上一捲一捲地寫壁報紙、照片一張一張地洗出來貼上去、標準字用鉛筆畫完底稿和邊框才敢用麥克筆塗黑,最後各組站上耗時數月的報告紙牆前等老師評分,成了幅設計學院的評圖風景。從美術的角度來說,是手工完稿末代的浪漫(當然,老師才不鳥你有多好看);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我們第一次的正式好奇(或假裝好奇)。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
《血之祕史》說的是一個科學革命時代的巨大科展,當時的人們活在血液神聖不可侵犯、更不可移動的認知裡,卻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位叫德尼(Jean-Baptiste Denis)的法國年輕內科醫生,往那認知的洞裡丟進「輸血」的想法。德尼抓來一個精神病患莫華(Antoine Mauroy),用粗糙的鵝毛管工具輸入十盎司小牛血到他體內,由於異種輸血的禁忌對於人們來說跟鍊金術差不多,他們有一系列把犬的血輸入人可能造出犬人、把人的血輸入犬造出人面犬的各款想像,更別說哪裡都躲有混種生物的世界觀,於是睜大了所有的眼睛要看德尼失敗,誰知道莫華只是不太舒服,精神疾病卻不知去向,神奇地恢復理智,實驗結果宣告成功,德尼也大大出名。幾天後,莫華死亡,德尼從此背上謀殺之罪。

前述的那回科展中,我在下課時間分別說鬼故事煽動小組成員,看見他們浮出超自然的好奇心後,才在上課時向老師提出我們要實驗知名的「史克威爾降靈術」,也就是四個人站在黑暗屋子裡的四個角落,彼此背對,由一號走去二號的角落拍他肩膀、再由二號走去三號的角落拍他肩膀,以此類推,循環運動的模式。聽起來合乎邏輯,技術上卻辦不到,假設實驗沒有就此中斷,代表我們成功叫出不存在的第五個人。起先老師堅決反對,拒絕怪力亂神,幸好小組裡的另一名女同學火大起來向老師下戰書:「既然老師教自然科學,幹嘛害怕科學上沒有的幽靈呢?」批准下來的我們到哪都找不到全黑的四角屋子,走投無路之下闖入民生戲院的廢墟(現重新裝修為民生大戲院),爬進掉下一半的鐵捲門,踏過流浪漢睡覺的報紙,才找到一間不算太大的電影廳,投影布被污垢染深、座椅東倒西歪、空氣全是灰塵,四個人一面發抖一面走去角落,當然,實驗很科學地在第一回即宣告結束,那名女同學也哭了。

設計書封一直以來都跟科學實驗雷同,「研究動機」是文本、「研究目的」是視覺、「研究過程及方法」是攝影是插畫是電繪是版型是手法、「研究設備及器材」是後製是裝幀是紙張是印刷是完稿,寂寞一些的是我們發現什麼,沒人知道。

血之祕史-5
血之祕史-4
擷取書中的骨董插畫,作為書封視覺元素(攝影/但以理)


〔血之祕史的紙上科展〕

研究動機
《血之祕史》平裝書。

研究目的
組合歐洲17世紀的時代感和打破固有模式的懸疑故事。

研究過程及方法
書中都在說血,但此回書封我們要相反地一滴不流。裡面有將近30張的骨董插畫,其中〈芭芭拉.厄斯林,一個長滿毛髮的女人〉畫像同時具有混種生物和未知的想像,但作家要說的另外有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和謀殺,所以從中再找出其他張器官及工具示意圖,若單純丟二組圖片到一個畫面上,破不了格,即失去德尼的精神,也失去此書的信用。幸好在想法迷路進死巷前,看見一本以布單裱書背的硬殼歐洲精裝書,蒐集完資料後知道,幾乎沒有在平裝書上執行出色的例子,於是借來這個版型進行實驗。首先把毛女畫像裁切成書背尺寸的三倍,等比例橫跨封面書背封底,成為版型中的裱布;再組裝器官和工具到封面上,成為版型中的印花;最後把印有原文書名的色塊浮貼至二者的交界,成為連接起二者的橋;至於最血腥的實驗過程,答案請見封底。

研究設備及器材:
日本中性紙、水性光、局部亮油。

血之祕史-5
於書背上局部亮油,形式仿造裱布背的古精裝書(攝影/但以理)

血之祕史-3
封底(攝影/但以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真正致命的,不只是疾病的傳染,還有無知與恐懼。

透過四本作品,一起理解動物健康與人類健康為何息息相關,思考公共衛生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拿捏,以及日常建構的政府體制與施策將如何影響事態的發展。

328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