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培園(大田出版總編輯)
「我」是一個開端,當「我」開始書寫創作,「我」已開啟了創作私密性。
不同的媒介,產生不同的創作模式。
從1997年的報紙專欄,2000年後的部落格,到目前的臉書,其實都共用了一個創作模式,就是「從『我』出發」。
「我」可以是1990年後可樂王的「玩具人」,凱西的「凱西」、恩佐的「獅子哲學家」,2000年後彎彎的彎彎、以至2013年《Debby W∞的愛情生活百科:畫給所有女生的情感療癒書》的Debby。
不同世代的人,有著不同世代的特色,五六年級前段班的作者,手繪風格強烈,七八年級的創作,則以電腦繪圖為主,創作模式也多以心情抒發為結構。
報紙專欄,是被報社編輯篩選過,從部落格到臉書,則由網路人氣來肯定,這類「我」的創作,也被科技支配了創作取向。「我」,變得流行與消耗,單篇的情感發佈,成為主流。當創作一旦變成即時感想與心情,成書後的可讀性,相對需要更多的編輯細節與包裝突顯。從臉書廣受歡迎後,出版成書的《Debby W∞的愛情生活百科:畫給所有女生的情感療癒書》,其編輯到位,讓一位新手作者,產生更可愛的面相,特色包裝,有效影響了讀者直接接觸的第一感受。
既然從「我」出發,是很自然的起點,如何持續創作,成為圖文作者的最大考驗。以日本作者高木直子做為參考的例子,是很具體的,從2003年出版了《150cm Life》以來,持續以一年兩本的創作量,在日本以外也掀起了高木直子式的圖文旋風。從高木直子的取材特質中發現,高木直子創作中的「我」,不再只有原先的作者「我」。「我」成為有主題設定的創作,讓讀者感覺,「我」其實跟「你」一樣,去旅行、去工作、去跑步,我也學習,但「我」是為「你」而寫,所以「你」因為「我」,也就能看到了自己。多樣題材的開發,讓她維持了每年至少兩本書出版的高質量與不同主題的專欄發表,進而暢銷十年以上的理由,從編輯的角度,這是給台灣創作者很好的參考實例,與值得學習的創作能量。
「大田出版」一直持續經營圖文書,也預計在2014年開始有計畫性地出版「圖文學習類」作品,主題涵蓋了:運動、減肥、理財、健康、感情等等,一方面透過圖文作者的多樣創作選題,讓讀者可以用輕鬆的閱讀學習新事物,進而改變生活;另一方面,也想讓書市中的圖文作品,不單單只有書寫心情的自己,而能用更廣的視角來思考創作,或與不同的專業人士合作,讓圖文不再只有我的挖掘,還有更多的可能性被開發,這樣「我」就不再只是「我」,也可以變成「我們」!
看「2013年度百大」暢銷榜書單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