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2013書市觀察】出版一本書能有多少參與社會運動的力量?

  • 字級


閱讀觀察banner

今年很可能是近十年來,個別不同社會議題,最豐富地進入大眾視野與輿論的一年,這樣的風氣在書市上也能被看見。但事實上,出版社運議題書籍的出版社,更多的卻都是早已持續關注這類題材、持續在各樣的議題與場域、理論與實踐層面裡,提供讀者一本又一本面貌不同、但同樣很有力氣的出版品。今年,更多的讀者找到了這些書。

在這樣的一年裡,我們請到了三種不同規模與運作方式、同樣關注社運議題的出版社編輯,來談一談對已經持續實踐的他們來說,「出版一本書能有多少參與社會運動的力量?」



〔出版社O1〕衛城出版總編輯|莊瑞琳
關於稅,你知道多少?
關於稅,你知道多少?
「出版一本書能有多少參與社會運動的力量?」我認為這個問題可能要反過來想,「社會運動或社會議題有多少機會能常態地流通在書市?」就在衛城2012年連續出版《關於稅,你知道多少?》《社情漫畫》《等它乾》,且不斷以多場講座甚或作品展覽、到處擺攤,以及與社團結盟之後,我似乎有點明白,出版與社會運動之間不是直線距離。

有很多書(包含翻譯書)跟議題有關,但仍跟運動無關。而一個議題有足夠的動員力,仍跟買書無關。光靠幾本書的座標,就想知道整個宇宙力量的走向,我這才知道自己的無知。這是今年出版《南風》時,在編輯過程中逐漸理解到的。我的想法是,不論是編輯、書市、社團以及從事議題寫作的作者,應該意識到社運書不再是一本「特別」的書,應該是常態的「出版風景」,它可能是文學、非文學、攝影、畫冊,它在自己的類別同樣有流通的競爭力,而不是被當成特別的書,如此它才是一本被讀者需要的書。我覺得只有這樣,出版才是在參與社會運動,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可以成熟地不斷生產相關議題的出版品,出版與社運之間的距離不需要靠激情大步跨越,而是有更多「常態細胞」在傳遞訊息與支撐討論。

所以,有關議題的書怎麼做,我們還做得太少,也毋須期待會有英雄式作品改變一切,因為這可能反而成為最大的諷刺。

〔衛城出版自選書單〕
社情漫畫:公民的肥皂箱
社情漫畫:公民的肥皂箱
等它乾
等它乾
南風
南風


〔出版社O2〕南方家園總編輯|劉子華
為社會運動提供理念的彈藥。從激進到基進,要有基礎的理念,有思考才能有行動。在網路盛行的時代,社會運動來自公民熱血的集結,集結背後更需要理念的基礎,不是一句感嘆、一句咒罵,宣洩完就結束了,它需要有更完整的理念、分析與思想,才能真正看見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改變世界的方法。

「南方家園」秉持著支持民間自主的社會運動,關心弱勢,被主流社會所漠視的議題,而在議題層面,則試著從更大的觀點與視野,來反思台灣在全球化經濟架構下,所面臨的人、社會、環境、生存等問題,讓我們有更完整的世界觀來看問題。透過閱讀,希望去凝視生命,了解生命,關心生命。例如,《隱形生產線》《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都可看見全球化架構下,企業對勞力的剝削,後者更提出反剝削的方法。

〔南方家園自選書單〕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
隱形生產線
隱形生產線
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出版社O3〕紅桌文化總編輯|劉粹倫
在台灣朝成熟公民社會演進的過程中,把出版品當作社會運動中的一個拼圖,當作傳播思考工具的利器。我們不期待在書中給予讀者正確的答案,反倒希望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以理性的態度,憑著良知,給未來一個負責的選擇。

哲學哲學雞蛋糕:給動腦偏執狂的娛樂零嘴
哲學哲學雞蛋糕:給動腦偏執狂的娛樂零嘴
紅桌出版品在選題上,也是扣著上述的思考脈絡:《公民,不服從!》的精髓在於梭羅認真面對生活的精髓,《有毒污泥愛你好》則是從事公民運動者最不可或缺的教戰手冊,《哲學哲學雞蛋糕》是優秀的台灣土產,教人如何對公眾議題做哲學思辨的作品,《公民不冷血》則是過去五、六年來,台灣公民運動的參與紀錄。

在出版的過程中,我看見許多年輕的讀者求知若渴,熱情參與公民運動,比我當時十五六歲公民意識萌芽時,這個年紀的讀者,顯得更有活力、更具備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只要看到這些,便覺得自己看見了真正的台灣。

〔紅桌文化自選書單〕
公民,不服從!:梭羅最後的演講
公民,不服從!:梭羅最後的演講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看「2013年度百大」暢銷榜書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歌曲不只是歌曲,也是我們的青春與時代。一起聊聊馬世芳《重返地下鄉愁藍調》與音樂記憶

這是連續三年拿下廣播金鐘獎的馬世芳第一本書。 35歲那年,他用了巴布.迪倫的一首歌名為同代人留下青春的故事與音樂,慢慢累積知音。 有人看了這本書,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旅,有人唱起了自己的歌。 十年過去,書裡描述的青春與歌都更遠了,但那浸透文字的情感於今卻更鮮明,那些歌也仍敲打著胸膛......

234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