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書、買書,最重要還是為了想讀書。
其實,「讀書」這件事究竟有什麼特別呢?為什麼這麼愛讀書呢?
也許你也還不知道答案,但你一定已經知道的是,讀書的樂趣所在、知道自己就是愛讀書。
謝謝你,如此愛讀書。
我們一同約定好,每月的27號,作為我們的讀書日,不只在這天才讀書,但讓我們在這天把讀閱樂變成眾閱樂吧?
每月都有一位當月的讀書會召集人,和我們分享他最近在讀的書、和他怎麼和你一樣——就是這麼愛讀書。
2013年11月讀書日聯名明信片插畫家
薛慧瑩/mayhsueh.blogspot.tw/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現為自由插畫工作者。從小就愛畫畫,這個興趣維持到現在成為了工作,因此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目前住在桃園的郊區,很喜歡這種遠離都市塵囂的生活。
著有《一個媽媽,兩個頭大!》一書,獨立出版《日,常美好》《當我擁抱一棵樹》《我的A to Z》。
【關於畫畫與生活】
Q1. 妳的作品《一個媽媽,兩個頭大!》中說到,有了兩個孩子、離職回家帶養、遷回龍潭住居;這應該是生活中很大的改變。這樣的生活感受,有沒有在妳回到插畫的工作桌前時候,帶來什麼不同的改變呢?
薛慧瑩:人的一生中必定有幾階段區隔出生命的歷程,成為媽媽就是我生命中很多改變的開始。
我的創作生涯也是在當媽媽後才開展的,說來神奇,有了小孩的生活,正常來說,應該反而沒時間接稿,更別說創作了,有些媽媽可能還會選擇暫時放下一切,專心地帶養小孩。
不過,我卻是感覺有更多能量與動力,開始去做想作的事,創作的想法也很清楚,就是希望帶給觀看者溫暖正面的感受。這或許也就是孩子觸動我內心裡那份柔軟而深沈的力量使然吧!
Q2. 妳的簡介中說「從小就很喜歡畫畫,這個興趣維持到現在成為了工作,因此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畫畫」對妳來說是什麼?
薛慧瑩:就像寫字的人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畫畫的我則是用圖畫表達自己。
最近看一本書《班托的素描簿》,讀到作者約翰.伯格寫的一句話:「我們畫畫的人,不僅想創作一些看得見的東西讓別人觀察,也希望能附帶一些看不見的東西,陪著它走向無法預料的終點。」我太贊同了!
【關於本次的插畫明信片作品】
Q3. 在開始思考構思本次的插畫明信片時,最先出現的想法是什麼?
薛慧瑩:一片樹林。
書和樹的發音很接近,它們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我們植樹然後閱讀。加上這次「讀書日」附加的主題是讀土地、讀台灣,所以我把人在樹下讀書的畫面,視為一種和土地接觸和生長環境緊密相依的概念。
之前有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小村種樹誌》,裡面有一段話我很有感覺,書上是這麼說的:台灣是寶島,是可以種樹吹涼的地方,樹種在那裡,家就在那裡。
Q4. 實際進入創作過程後,又做了哪些考慮與取捨呢?
薛慧瑩:色彩部分吧!我試了很多種色彩搭配,最後決定回歸簡單的大地底色加上黑白兩色的組合。希望在小小的畫面之中,有一種重量感。
Q5. 若用妳這次的明信片插畫來「看圖說故事」,會是什麼故事呢?
薛慧瑩:有一家人他們住在鄉下,還養了一條狗小黑。他們喜歡帶著孩子和小黑去附近的樹林散步,有時候也坐在樹下讀書。
小孩長大後,變成一位大老闆,每天坐在高高的辦公大樓裡,吹著冷氣在電腦前忙碌的工作,還有開不完的會和接不完的電話。有一天,他忽然好懷念小時候的生活,很想念爸爸媽媽和小黑,所以他就回到鄉下,買了很多很多的土地,種了很多很多的樹,養了幾隻狗。現在他最大的快樂就是和太太、小孩和狗在樹林裡一起散步。
【關於閱讀與生活】
Q6. 有沒有後來帶給妳對創作有幫助或影響的閱讀經驗?
1. 《靠窗的位子,光線剛好》(李瑾倫,大塊出版)
隨手記錄的東西就像一粒粒的種籽,可能它就靜靜的躺著,可能有一天它就會忽然生根發芽了。
2. 《小村種樹誌》(劉維茵,智園出版)
字裡行間充滿對土地和樹的關愛,讀來滿滿的感動,也是啓發我創作《當我擁抱一棵樹》的源頭。
Q7. 最後,請和讀者分享最近在讀的兩本書吧?
1.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安藤忠雄,聯經出版)
看別人的人生故事,總能受到不同層面的鼓勵和啓發。
2. 《愛情、鄉愁》(曼紐爾.菲歐,無限出版)
用色彩營造出各個不同時空背景的氛圍,故事讀來也很有感覺的歐洲漫畫。
★看更多本月「讀書日」推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