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帶給人生命的寄託,真的~~
好多好多電影都在講宗教,或者引述宗教。我現在隨便想一個就想到金凱利演的《王牌天神》,他想當上帝,想變成萬能之神,上帝就把重責大任交給他,讓他去搞,搞到自己焦頭爛額。討論神、宗教、信仰的電影,很有可能是西方電影中數量最大的了,因為,宗教真的很厲害。
其實宗教在戲劇歷史當中地位非凡。早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不讓大家演戲,因為戲劇很腐敗,不過如果是跟耶穌故事有關的戲就可以。於是有了中世紀的「受難劇」(passion play),把基督的事跡一一搬演;但是到了後來,這種戲越來越荒腔走板,越搞越低俗。本來是很端正的基督戲,被弄得好像馬戲團,大家在戲中開神父、教士的玩笑,取笑他們以抒發心中對教會的不爽,結果教會看不下去,又把宗教劇給禁了……原來,宗教人士喜歡「禁」東西的歷史已經這麼悠久了。
宗教劇後來當然又被戲劇愛好者拿出來演了,在舞台上演,也拍成電影。其中最有趣的是加拿大拍的《蒙特婁的耶穌》,描寫一個劇團在排演受難劇的過程當中,演員和基督之間平行的對比。但是受難劇來到了現代都市,卻變得水火不容,險象環生,例如觀眾太熱情,跑去擁抱飾演耶穌的演員;演戲演一半警察跑來鬧場。而教會的神父卻要求停演,因為他們的版本太過激烈,把耶穌變成了瑪麗亞的私生子,演員私底下的故事也非常熱鬧,還幫色情片片配音。這齣受難劇是在談耶穌嗎?還是在講……藝術?
The Worst Movies of All Time
我讀過一本書叫做《The Worst Movies of All Time》,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寫1932年的一部大爛片:好萊塢大製片家西西迪密爾的聖經電影《The Sign of the Cross》 。不過看到的聖經故事卻是一個很娘的羅馬國王在玩小男孩,惡徒色誘女基督徒,有一幕是女人用驢子奶洗澡,甚至還有女女跳拉子豔舞,一整個就像個馬戲團。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宗教劇絕對不能規規矩矩來演,一定要維持中世紀宗教劇的基本精神——荒腔走板,或者,嘲笑宗教,質疑宗教。
西班牙導演對天主教真是又愛又恨,阿莫多瓦的電影總之不斷出現天主教的符號。一方面來說,天主教好像很困擾他;但是他又好像很愛天主教,彷彿天主教是他的血液。那部有一大堆美男子的《慾望法則》中,變成女性的「女主角」(為了要跟父親做愛),從小把教會當成心靈寄託,但是後來卻整個失望。不過阿莫多瓦最厲害的,是另一部電影《壞教慾》,這部片可以說是另一個版本的《慾望法則》,背景是一個教會學校,聖潔的小男孩用軟軟的童音唱著〈Moon River〉,神父卻對小男孩燃起了欲望。小男孩們一起打手槍,在廁所胡搞,神父看到了不但不罵他們,還把他們帶到聖壇去禱告。當然,神父願意幫你擋,你還是要付出(性)代價的。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作為他文化背景裡的天主教和「淫亂的」sex總是緊密連結。
講到阿莫多瓦就不能不講布紐爾(Luis Bunuel)了,同樣是西班牙人的布紐爾,也是超愛抨擊天主教,在《薇麗狄雅娜》(Viridiana,1961)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很漂亮的女生,充滿性感肉慾,每個男人看到都想上的金髮辣妹,和修女。這個修女非常善良,很想普渡眾生,但是……這些濟世者你們真的有這麼強嗎?還是說,這只是滿足了你們的虛榮心?全世界苦難的人這麼多,你們救得完嗎?好心修女把一大堆乞丐帶回家吃飯,好像耶穌和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可是最後變成了一場超級狂歡派對,修女的一份心意,全部破壞變形。
早期這些電影大師們的作品都強烈質疑宗教的力量,伯格曼的《處女之泉》中,純白如花的少女在送聖燭的過程中被惡人無情輪暴,女僕在一旁觀看完全不予理會(上帝也不予理會),這個故事的原型後來被拍成了一堆被強暴女性復仇的電影《左邊的那棟房子》;波蘭斯基拍的《失嬰記》根本就是耶穌誕生的故事……的相反——撒旦之子的誕生,電影中的「善」,像一株小草,一捻就碎。
達文西密碼 DVD
像靈糧堂那樣的基督徒真是太有趣了,每天急著把這些「異文化」找出來罵,來恨,生命就大滿足了。下週我們再來好好談談被某些(特別是美國、西方)宗教人士恨之入骨的電影。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