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萬金油|人生萬金油

【萬金油專欄|人生萬金油】我們這麼激烈讓自己從驚心動魄的青春期裡活下來

  • 字級


人生萬金油banner

主角J,18歲,機車行小弟。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
所有的青少年小說命題,似乎都躲不過孤單、不被了解這樣的範圍。甚至全球暢銷的《哈利波特》也不例外,它以奇幻場面包裹了青少年成長時的彷徨、不安,活生生就是七本家暴受虐兒的鬼故事,主角額頭上的閃電應該是被虐留下的疤痕,所以哈利波特時不時閃電疤會隱隱作痛,這根本是一項隱喻。

不過,我們生存的世界沒有魔法,沒有九又四分之三的月台,只有無止境的拖與磨。我離青春期已經很遠很遠了,遠到幾乎忘了是怎麼活過來了。

J是機車行那位常幫我換機油的小學徒,個子很矮小,樣貌清秀,平常不說話,一開口卻是江湖味。收留他的機車行老闆是一位遠房親戚,在這家機車行之前,他的落腳處是少年觀護所。

車子壞成這樣還能修嗎?「 阿某賣安怎?」怎麼換個零件要這麼貴?「阿某賣安怎?」阿弟仔你怎會來做黑手?「阿某賣安怎?」這是J的百搭口頭禪。後來,熟了一點,問他怎麼會進觀護所,這回,多了幾個字:「就……被捉啦,阿某賣安怎?」

現在修機車,之前其實是偷機車。J的父親酗酒早死,母親改嫁,他跟著阿媽住,老人家管不動他,他下了課就跟朋友混。校外幾個有勢力的小角頭,幫這些小朋友租了一層公寓,十多人個就住在裡面,他們稱這裡是「會堂」。會堂是他們的家,大哥提供吃穿,他們只要在陣頭、喪禮上露露臉就行。

大哥甚至還買了機車給J代步,J不小心撞爛了車頭,大哥要他拿八萬出來賠,他沒錢,就「以工代償」,偷機車抵債,一路偷成習慣,就進了觀護所。在觀護所的日子很清閒,不必出陣頭,不必偷機車,他唯一做的就是等家人來看他。阿媽年紀大,沒辦法來看他,他打算出了觀護所跟媽媽一起過生活,只是媽媽從來沒看過他一回。

他在觀護所打了一次電話給母親,媽媽告訴他:「我現在有家庭,有小孩,你好好照顧自己,我不方便去看你。」說完,她就忙著掛電話。那一刻,J知道:「我過得這麼慘我媽都不願來看我一眼,她不要我了,我沒有家了,沒人可以靠了。」他說,他想明白了,自己就是太軟弱,出外想靠朋友,朋友做壞事也跟著做,現在又想靠媽媽,媽媽也沒了,他只能靠自己了,做人就是不能軟弱,「阿某賣安怎?」

我的好友奇克
我的好友奇克
青春的苦難可以練就出對抗的勇氣,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J這般幸運。《我的好友奇克》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沒有綽號,這可能有兩個原因。要嘛,你是超級無趣的人……不然就是你沒有朋友……第三個原因可能是,你人既無趣又沒有朋友。」我在高中同班一學期的某位同學,便是這樣一個隱形沒有存在感的人。

我甚至想不起來對的名字,只記得他極瘦,瘦得像一張白紙,他的髮極短,短到近乎光頭,高二那年突然轉到班上。他不多話,每次下課都在洗手台上洗手,洗到上課鐘響才結束。分組活動,我和他永遠是最後被挑選的「餘數」。雖然同屬「餘數」陣營,我卻從來沒跟他說過話,大概是覺得,兩個班上的餘數太過相濡以沫就顯得太悲淒了。

餘數同學英文成績很好,卻從沒聽過他開口說過幾句話,老師們也很有默契,從來不點他發表意見。他有個塑膠鉛筆盒,每回換教室上課,他必小心翼翼,雙手捧著課本,課本上正中央放著這個船筆盒,像迎牌位般的慎重,緩緩走向教室。

學期快結束的那個夏天,班上有個受歡迎的男生要移民南美,同學們熱熱鬧鬧辦了歡送會,歡送會結束時,老師告訴我們,那個捧著鉛筆盒、愛洗手的餘數同學休學了。對於餘數同學,大家沒有討論,沒有感傷,總之,就沒了。

世上有各種階級形式,餘數同學的缺席讓我第一次明白什麼是階級,沒什麼是比無聊、沒朋友還慘的事了。後來,才輾轉得知,餘數同學有精神上的問題,斷斷續續休學又復學,休學那年大概是又發病了,至於後來如何,為何發病,班上無人知道。

麥田捕手(麥田二十週年紀念版書封)
麥田捕手(麥田二十週年紀念版書封)
總之,那年我成了班上唯一的餘數了。青少年的歲月是日後人生的某種縮影,方方面面我現在的日子仍帶著餘數的氣味,只是我已不再在乎自己又無聊又沒朋友這件事。唯有,在這些成長小說裡描寫體育課的場面,如何被同學們忽略,如何被他人取笑的細節,才召喚了昔日的記憶。也因為從那樣子的歲月走來,才約略懂得,何以《麥田捕手》的主角一直在乎中央公園的鴨子去哪,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各種成長小說裡,我常常看到J和餘數同學的形影,一個是暴烈不安,一個是孤絕不被瞭解。成長過程都是驚心動魄,我們這麼激烈讓自己活下來,回頭卻發現,最後都不過是活成世間一抹微不足道的影子而已,然後丟下一句:「阿某是賣安怎?」

  


不存在的人

不存在的人

萬金油


任職媒體,有三隻貓。
著有《越貧窮越快樂》、《女朋友.男朋友》改編小說(與楊雅喆合著)、《我們從未不認識》(與林宥嘉合著)和《不存在的人》。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