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尾忠則60年代初以平面設計師出道,而後作品發展出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直到2012年底才在銀座ggg畫廊舉辦了「橫尾忠則 首次書籍設計展」(橫尾忠則 初のブックデザイン展),展出累積數十年的裝幀作品,而2013年二月,橫尾也將出版《橫尾忠則 全裝幀集》,書中揭露過去55年間的近900件作品。我在面對這樣經驗豐富與聲望崇高的設計家、藝術家的自傳時,其實是頗感壓力的。
一般讀者或許期待封面設計會出現橫尾式的作品,認為如此作法很理所當然,但事實上,撇開橫尾作品無法授權外,作者或接手的設計師都不見得樂見這樣的發展,同時我也認為過於窄化《海海人生!》這本書。我不知道有多少設計師曾有這樣的困境,就是為他人設計了無數作品,卻對自己的一張小小名片如何下手猶豫不決?我就是如此。橫尾忠則在自傳後記中透露,他難以為自己的自傳設計封面,因此邀請了日本裝幀大師菊地信義來為他捉刀。我不知道當時的橫尾是不是也產生類似的感受,因此而做了這樣的決定。
我是先決定書背設計,再讓封面依隨著它。「T. YOKOO」是橫尾習慣有的簽名方式之一,也曾在他的著作上出現過幾次,因為簡潔,吻合我希望在書背上有巨大物件的設想,刻意選用Century Gothic這個英文字型,主要是想利用它近乎圓形的「O」,來作為軸心轉向成為封面的一部分,橫豎的T. YOKOO以「O」為自我中心,向外產生了複製感,定位邊緣卻有非常巨大的一種表現。其餘部分,既然無法用設計填滿出典型橫尾式的封面,那就留下空白也無妨,就我觀察橫尾忠則的平面設計,繁複的藝術性雖是典型橫尾流,但並非他唯一的手法,畢竟他是從商業平面設計師起步,有時還是能看到「現代的」設計痕跡。
事實上,我在「Source」系列不只決定了選書與設計,還參與了一小部分與編輯有關的工作,比如文案發想等等,文字的內容與結構會對設計產生很多影響,在形式的表現上尤其明顯。以《海海人生!》為例,在我閱讀過全書之後,除了一般性的宣傳文案外,認為有必要讓讀者在幾秒鐘之內能「理解」橫尾的一生與無數的世界級藝文人士有所交集,感受到他如大海般豐富的人生片段,因此我將這些人一一列出,與文案統整結合,形成文字列的書腰設計,搭配巨大的「海海人生」四個字,讓文字本身產生單純在視覺、關係上的戲劇性。
而在翻開書腰後,還能看見我將橫尾描述自身關鍵性轉變所產生的各種形容詞:個人感、日記感、故事感、歷史感、神話感、前現代感、情緒感、無政府性、俗麗感、算計感、諧謔感、慶典感、咒術感、浪漫感、魔術感、殘酷感、虛構感,布滿在書腰多餘的空白處,這一連串的文字充滿橫尾當時的情緒,對於觀者而言將會產生相當複雜的感受,甚至帶些壓迫感。而我也利用這些文字遍布在整個內封上,讓文字本身帶來視覺。
印刷方面採用原色,但事實上為了求得更亮一些的色彩表現,在部分油墨當中摻入瑩光色,例如書腰上的黃色就顯得特別強眼。書腰黃底紅字的色彩除了是橫尾時常使用、亮眼的搭配組合外,我還對此感覺到宗教性與通俗性的存在,這在市場走一遭即可證明。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