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渺小個人組成的大歷史──讀《前往天堂樂園》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讀這本小說,需要先沖好一壺咖啡,每天找個獨自靜謐的時間與空間,一頁頁、一行行、一字字讀出作者柳原漢雅要與讀者分享的、發生在美國乃至全球的歷史事件。透過主角們的對話、書寫等各種形式的小歷史描述方式,沉浸於橫跨兩百年、三個年代的諸多面向,看個人如何鑲嵌在結構裡,找尋自由、解決孤獨、愛與被愛。

《前往天堂樂園》是柳原漢雅於2015年得獎作品《渺小一生》之後,歷時七年於2022年出版的作品。若感動《渺小一生》裡的同性友誼,心疼《渺小一生》裡的主角遭遇,而進到《前往天堂樂園》的讀者,也許可以如我一般,先將原有期待擱置一旁,隨著柳原漢雅進入更宏大的視野與架構,稍微收斂從《渺小一生》接續而來的強烈情緒,冷靜旁觀柳原漢雅要帶給我們的新的閱讀感受。

渺小一生(上、下冊)

渺小一生(上、下冊)

前往天堂樂園【上、下冊】

前往天堂樂園【上、下冊】

把《前往天堂樂園》當成三本小說來讀吧。三段故事的人名或有重疊,三段故事的情節或有延續,但別糾結於人名相同必定身分相同,這些雷同,並不影響三個故事單獨成立,如此理解,會讓閱讀過程更為專注、投入。

第一段故事設定於1893年,美國內戰結束約三十年後,東北部的州成立「自由國」,同性婚姻合法,故事中的幾位角色各有同性伴侶及小孩,主角大衛是紐約帝國銀行的繼承人,祖父透過「撮合婚姻」希望大衛與年長的鰥夫查爾斯結婚,然而大衛心儀年輕鋼琴老師愛德華,拒絕祖父安排,前往加州。第一段的大衛故事在此結束。

第二段故事設定於1993年,美國確認首例愛滋病例1981年的十餘年後,年輕窮困的法律助理大衛與父輩年紀的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查爾斯相戀,在一場查爾斯前任男友彼得的告別派對上,隱晦帶出當時愛滋病帶來的恐慌。這個故事期間,是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的一州後的三十餘年,大衛是夏威夷成為美國一州前的王室後代,從大衛與母親、與希望王室復辟者的互動,柳原漢雅讓讀者瞭解夏威夷原住民文化與此段美國歷史。

第三段故事設定於2093年,占全書篇幅一半以上,小說出版於2022年,正是Covid 19肆虐全球最劇之際,疫情帶來的政治猜疑、社會動盪、人身自由被剝奪等現象,對經歷過這場瘟疫的讀者而言,彷彿經驗重現,對沒有經歷過這場瘟疫的讀者而言,彷彿電影再現。都是震撼。故事以替政府工作的科學家查爾斯與孫女查莉為兩個主軸,帶入各種反烏托邦情節,政治集權、老大哥監控、祕密警察、人身不自由、食物配給,科學技術為國家所有,國家透過政策獎勵生育,歧視同性伴侶,兩百年來的所謂「進步」,逐漸倒退,預見的美國未來。

柳原漢雅在這部時空架構縱深廣大的小說裡,依舊不忘她在《渺小一生》一書中所展現的深刻描寫人性與情感的能力。親情,是這部小說著墨的重點之一。家人情感特別展現在祖孫輩間,中間的父母一輩,或逝世於意外,或沒有撫養意願,祖父扮演了寵愛孫子或孫女的角色。

第一段故事中的祖父傳統且固執,從財產分配方式優厚長孫大衛,但當大衛不願接受祖父安排的「撮合婚姻」而選擇與謎樣背景的年輕鋼琴老師愛德華私奔,祖父斷然取消大衛繼承資格,可看出其權威且傳統的一面。然而,祖父照顧三個失怙孫子女的過程,包括布置出三個小孩在原本家庭裡的房間格局與配置,以及屢次希望大衛回頭接受撮合婚姻的夜間談話,可看出祖父對孫子的柔情與期待。

第二段故事中的祖母與孫子大衛的情感,建立在大衛父親看似無能、無所作為的無用之上,幾次希望從想像中的烏托邦「天堂之森」帶回大衛父親卻不得,從每一次到小島補給食物,每一次拉下身段誘導兒子離開男友愛德華與小島的細微描述,都可以看出大衛祖母的愛與控制,最後,帶回了大衛,再最後,愛德華離世於小島海邊,大衛父親終於回歸真實、回到現實城市,在類似精神病院接受癲癇治療。

第三段故事中的祖父查爾斯與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女查莉之間的情感,不同於前兩段故事之上對下的支配方式,但同樣都是對於孫兒輩的關愛與不捨。查莉因為染疫而失去生育能力,語言能力與社交能力也受損,祖父希望有人接替自己,在自己死後照顧查莉一輩子,遂透過婚姻介紹所進行「撮合婚姻」,替查莉找了一位不可能愛她,但可以照顧她一輩子的丈夫。祖父查爾斯與孫女查莉之間的情感,從查爾斯細細教導查莉、與查莉演練在社交或婚姻生活中的對話,可見一斑。

親情之外,同性伴侶、夫妻之間的情感,也是這本小說的重點。柳原漢雅延續在《渺小一生》裡對同志婚姻、友情的深刻體會,在《前往天堂樂園》裡,加入了關係裡常出現的嫉妒、猜疑,突顯人性的平凡,雖然讀者如我不再像閱讀《渺小一生》般讚嘆那樣理想的關係與友誼,卻更能感同身受、得到共鳴,例如第一段故事裡,大衛因為遲遲收不到愛德華回信而心神不寧,例如第三段故事裡,查莉明知丈夫的性取向,卻仍期待可以吸引丈夫愛上自己。

孤獨,則是柳原漢雅直逼讀者直視的生命課題,常透過患有生理疾病的主角將孤獨暈染開來,同時提醒讀者,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家人、伴侶、朋友、工作夥伴,即便相聚時熱情喧囂,獨處時,依舊落寞孤單。有人因此不斷尋求同伴共處,有人因此退回繭居,不論喧囂或孤獨,最終還是得自己排除。第三個故事裡的大衛,被同年紀的同學排擠與霸凌,兩位父親所能做的,也只是不斷換校就讀而已。

但孤獨也許來自未被理解?追尋自由,便成了這部小說的另一個主題。第一個故事中,拒絕撮合婚姻,選擇自由戀愛,與年齡及家庭背景懸殊的年輕鋼琴老師私奔,是一種掙脫祖父控制,飛向自由,淡化孤獨的展現。第二個故事中,大衛父親與男友愛德華前往夏威夷小島建立夢想中的失樂園「天堂之森」,想像的理想國。第三個故事中,反對、不恥科學家父親為政府工作,剝奪染疫者的人身自由,遂投向反政府組織光明會,以展現自由的自我意志。而受到嚴格控制生活作息的疫情年代,夫妻每週各有一日的自由日,不須交代行程,是追求自由的有形展現。

情感、孤獨、自由,看似個人需求,然而個人與結構不可分,結構允許,個人需求才容易滿足。《前往天堂樂園》的前兩個故事,談美國內戰後的種族、性別政治,談二十世紀末紐約曼哈頓的愛滋病、美國納入夏威夷為一州的社會政治環境。在這樣的結構中,個人如何見縫插針,滿足需求。

第三段故事更明確展現了結構如何影響個人。之所以「更明確」,或許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著。柳原漢雅把二十一世紀末各種人為災難統整到第三個故事中,文字視覺化的效果很強,Covid 19疫情發生後的政府處置方式,隔離、方艙,政治集權與監控,正在看著你的老大哥化身為大蒼蠅,訊息載體受到政府控制,兩週才能拿到一本書,網際網路關閉,人們的娛樂是到廣場聽真人說書,人們逐漸忘記如何使用科技,回歸原始。

但,科技不是不見,科技與技術轉為政府所有。一群科學家有不同等級的接近機密權限,實驗室裡監控更新的病毒並製造疫苗,科學與技術更加政治化,成為少數人的特權象徵。如同故事中所云,隨著時間過去,人們對於資訊與科技的渴望降低,幾年之內就忘了箇中滋味,沒有了知識的負擔,逐漸向政府投降,學會信任政府,無形中更加穩固了極權政體。

而結構裡的公平有沒有可能達成?有,透過災難。災難具有不分對象的均等性質,病毒不會挑選貧、富、貴、賤之人,人與人之間的畫分變得無足輕重,富人會死,也許拖得比較慢,有些窮人反而倖存。

反烏托邦社會裡的個人,越來越原子化,仿若處於真空之中,單調的人際互動,渾然不知其他世界存在的自由與民主,或者終此一生,或者由先知者帶離此地。也許,柳原漢雅要告訴讀者的是,桃花源、烏托邦,從來就不在此時此地。每一個主角都只是結構下的一顆棋子,難以逃脫。也或許,柳原漢雅要告訴我們的是,還是有出口,有深愛著我們的人,至死都要保護我們的生命與自由。

讀吧,拿到書之後,就讓自己投入其中,投入四十幾萬字的巨著裡,讀每一個渺小個人所組成的大歷史,讀大歷史裡渴望擺脫孤獨、獲取自由的渺小個人。無論最終如何,跟著柳原漢雅走過一趟,人生更加瞭然清澈。


前往天堂樂園【上、下冊】 (電子書)

前往天堂樂園【上、下冊】 (電子書)



作者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文博會在台南,準備好你的台南深度之旅了嗎?

輕鬆的台南散步行程、深入從未造訪過的台南海邊小鎮、穿梭在人神平安共處的神祕氣氛、體驗渾然天成的全台語環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南,你的台南是什麼樣子?

5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