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張硯拓/這個故事的真正信仰,是「故事的力量」── 讀《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在看完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十二年後,我終於讀了原著小說。楊・馬泰爾的筆法可謂叨叨絮絮、滔滔不絕,以一個在海上漂流七個月後終於獲救、終於有「人」可以說話的十六歲男孩口吻,急切地自述歷險,其中的細節之完整,知識量之龐大,讓我在閱讀的當下,腦中的畫面不只生動,還跟著複雜的船艙空間繪製各種(3D 的)角色相對位置圖:原來他這樣紮住木筏、原來理查.帕克這時候躲在那裡⋯⋯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首刷限定.典藏燙金紀念扉):熱賣突破1400萬冊,楊.馬泰爾奠定世界文壇地位最重要的代表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首刷限定.典藏燙金紀念扉):熱賣突破1400萬冊,楊.馬泰爾奠定世界文壇地位最重要的代表作!




這也和一般看完電影再讀小說,往往會覺得意象變乾、豐富度下降的經驗相反:李安的電影有著童話傳說般乾淨的質感,視覺和敘事皆然;楊・馬泰爾卻是用排山倒海的資訊沖刷你,堆出萬千細節,彷彿深怕這故事無法在你的腦袋裡生根,長出說服力。

在此,「說服力」本身就是故事的核心。讀者們應該都很清楚——咦,我需要為一本出版二十多年、改編電影已經十幾年的小說避雷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末尾才揭露:少年 Pi口述的「和四隻動物乘上救生艇、最後只剩他跟一隻孟加拉虎共度了七個月」的歷險,其實是他和包括媽媽在內的幾個倖存人類共處,經歷了毀滅人性的衝突之後,又獨自漂流兩百天,為維持理性而生出來讓自己「相信」的故事。這是他因應創傷經驗的心理機制(coping mechanism),那隻關鍵的老虎理查.帕克,則是他的獸性化身,刺激他無所不用其極地活下去。

為了說明這套機制,本文想從楊・馬泰爾在小說前段,憶述 Pi的童年時特別著重的兩個主題來談:一是經營動物園倚賴的動物行為學(Pi的父親是動物園園長),二是Pi對宗教「們」的熱愛。


先說動物的心理。書中提到,人類會把其他動物擬人化,想像他們有似人的情緒、理性、表意和甚至言語能力,這是天真、甚至有時候是危險的。然而,在動物園、馬戲團等等人工的環境中,也有動物會把其他物種「擬獸化」(32章)——或更精確地說,是「誤讀」為同類,投射上和彼此的物理威脅性不相稱的階級關係。

前者的例子,自然是養寵物的我們了,源自人類有陪伴、歸屬、馴養與被馴服的需求。後者的例子則是馴獸師:因為動物有著以階級為本的生存直覺,在非自然的圈養狀態中,牠們對社會階序的需求可能跨出物種,把看似強勢的馴獸師視為主宰。

這段知識到了書末,便能夠襯托、並說明Pi在面對自己的遭遇時,所選的敘事策略實屬第三種變體:他把其他人類擬動物化了。背後邏輯,則是避免用同為人類的濾鏡看待彼此的互動,包括為了求生而起的衝突,也包括吃與被吃的關係。

於是,楊・馬泰爾在書中所選的看似精力過盛、誇誇其談的第一人稱語法,其來有自:別忘了這是剛獲救不久的 Pi 在口述自己的經歷,這時候的他,比起對外說明,應該更多是在茫然地整理/面對自己的記憶吧?而那亢奮的語氣,正是他在用力說服自己。

再由此延伸,Pi想像出了理查.帕克,讓他的獸性脫離理性去殘殺鬣狗(廚子),既是為母親報仇,也是刺激自己保持警戒,以求生存。在書裡,Pi花了一番功夫「馴服」自己的獸性(72章),表象上是以「假扮優越者」讓老虎誤認他是同類,實則是 Pi的理性在意識到獸性的絕對強勢和危險之後,硬將「牠」壓制在掌控中。

整趟歷程裡,Pi對理查.帕克既畏懼又珍惜、最後還感謝牠。牠讓他保持專注,沒有因為家人已死而失去求生意志;而他的保持勞動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餵飽老虎,這隻和他同舟共濟的「前寵物」,同時又是他和原生家庭——以及過往人生——最後的聯繫。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暢銷電影原著小說】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暢銷電影原著小說】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幕後製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幕後製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3D+2D雙碟版 (藍光2BD)(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3D+2D雙碟版 (藍光2BD)(Life of Pi)


再說宗教這一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書一開頭,就宣稱這是個「會讓你相信上帝存在」的故事。然而,與其形容這趟歷險的璀璨,以及男孩如何「有如神蹟」地熬過萬千機率活下來,不如說在這裡,相信上帝變成了必須。

在此說的上帝,既不是專屬於基督教那位,也不是哪個單神信仰的某個「祂」,而是宗教概念的總稱。在小說前段,Pi花了許多篇幅說明自己既是基督教徒、印度教徒也是穆斯林,他對宗教的喜愛只限無關「排他性」的那一塊,是為了能夠向善、向美表現出虔誠的姿態而著迷;他甚至秉著童心問:為什麼一個人不能同時有好幾個信仰?

到了末尾,當《少年Pi的奇幻漂流》現出它的真身,揭示它的後設意圖,我們明白這故事真正信仰的,是「故事的力量」。就如楊・馬泰爾在受訪時說的:世界上所有宗教都熱愛說故事。那些故事讓人們透過虛構的濾鏡理解世界、面對自己,進而接受我們的生命都只是宇宙中一枚不重要的小水泡,接受在生命的旅程裡,我們很難真正主宰什麼。甚至還撫慰了在我們來得及懂事之前、已經開始留下累累傷痕的,內在與外在困境。

身為一個、並沒有買單特定宗教對世界的詮釋之人,我的確不常思考——或其實是輕視了——它們為人心帶來的柔焦效果。但同時,我又是個深深景仰敘事的技藝、相信故事可以改變人生的影迷/書迷。在極端的人生情境裡,信仰足以挽救人心,甚至是讓人活下來,這是《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說服我的。

至於過去這一週,當我每晚沉浮Pi的歷險中,我的兩人座沙發另一端總有我的黑貓蜷睡著,我的白貓也會時不時跳上來、在我的腰際打盹——這又是怎樣的共生關係?我得再想一想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熱賣突破1400萬冊,楊.馬泰爾奠定世界文壇地位最重要的代表作! (電子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熱賣突破1400萬冊,楊.馬泰爾奠定世界文壇地位最重要的代表作!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影評人、《釀電影》雜誌主編。
曾任金馬影展奈派克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著有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經營【時光之硯】12年,亦常舉辦講座。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沒有人該為自己的性向道歉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出櫃可以是溫馨故事,也可能是家庭革命,正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更應由自己選擇出櫃與否、以何種方式出櫃。

    2965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人該為自己的性向道歉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出櫃可以是溫馨故事,也可能是家庭革命,正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更應由自己選擇出櫃與否、以何種方式出櫃。

296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