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劉志偉:美援年代,再鳥的事都得認真當成一回事

  • 字級


劉志偉-1
(攝影/但以理)

早上出門太趕,早餐,你可能直接喝瓶牛奶果腹了事;中午用餐,你覺得叫碗麵或啃個麵包,比買飯配菜的自助餐簡便許多;假日返鄉,媽媽端出一鍋醬色誘人的滷肉,說這黑豬肉可是跟菜市場尾那攤獨賣黑毛豬的豬肉榮買的,味道比平常吃的白毛豬要來得好。

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然而,如果不是翻起了劉志偉的《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一書,你可能沒有想過,乳品、麵食、白毛豬,這些我們已然習慣的飲食日常,竟都和美國有關。

約訪劉志偉的那天,聊到一半,搞笑部落格界第一把交椅史丹利突然跑過來,手上拿著一本《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變成了劉志偉的粉絲:「我的包包裡最近放的就是這本書耶!通常這種跟歷史有關的書看起來都很無聊,但你寫得好好笑啊。」

能讓搞笑魔人史丹利說好笑,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翻看《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的各個篇章,其中所陳述的有關台灣農業社會在50到60年代美援時期的種種,的確也有不少令人覺得荒謬、莞爾或發噱的趣味片段。但劉志偉談到撰寫此書的初衷,卻與搞笑相距十萬八千里遠。

「我爸是從大陸來台的軍人,我家裡其實跟農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說沒人會知道,眼前這位渾身上下充滿草根味、致力專研台灣戰後農業發展史與農業政治經濟學的留美社會學博士,竟不具備絲毫農家淵源。「我會研究台灣農業,是因為原本想寫關於『國民黨政權與社會之間的羈絆關係』的碩士論文,沒想到從這個題目開始發問,會一路問到農業裡頭去……」

為了論文,劉志偉以50年代的「進口替代時期」為起點。「因為這個時期的台灣,整個經濟活動都由國家操控,能生產什麼、進口什麼,都是國家決定的。理論上這是國民黨時期國家權力最強的階段。」循此線頭,劉志偉拉出彼時台灣資本家跟國民黨的關係,發現資本家們的背景形成,多由土地改革而來,於是他必須重新了解土地改革的因由;隨後又歸納出,推動土地改革的力量,最主要來自糧政體制,也就是農業生產。此後,劉志偉的學術之路,走的不是多數社會學學者關注的勞工、性別或族群議題,而是幾乎無人聞問的台灣土地與農業問題。

如同言談中每三兩句就要扯個笑話,總用詼諧淺白的描述字句,來掩藏對台灣農業發展議題的嚴肅討論與關懷,如此複雜的峰迴路轉,是劉志偉甚少說起的曲折演變。這一連串的探尋過程,實則觸動了他對台灣糧食問題的興趣,讓他化身為台灣農業史的考古人或拼圖者,埋首在無盡的農業報告與史料中,一點一點地追出造成你我現在習以為常的飲食緣由,以及其後革命般的翻轉影響。

劉志偉-2
(攝影/但以理)
於是我們看見,遠在60年前的美援年代,美國為了傾銷國內生產過剩的小麥與玉米,是如何插手將台灣人的米食習慣改變成麵食,是如何將玉米與白毛豬一併送進台灣的農村大肆普及,使得原有的黑毛豬成為特種;又是如何用全面的配套,將台灣社會從上到下「美化」於無形。「我會佩服美國的一點是,他們做事格局很大、很有計畫,很清楚知道該如何達到目的。」美國永遠會先把「環境」創造好,讓你心甘情願跳進去,還認為那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總是說『這是美帝的陰謀』,其實這是陽謀。如果是陰謀,你怎麼會看得到呢?」比起我們現在推廣米食水果,只會空口喊著「多吃一口飯」,或是走「農夫很辛苦」「支持本土愛台灣」等或悲情或熱血路數,早期的「美帝陽謀」確實是鋪天蓋地的高明策略。

而在這些陽謀帶來的鳥事中,劉志偉更欽佩的是,昔日任職農業相關機構的官員們,面對這些來自美帝的壓力,與各種不符台灣社會需求的荒誕陽謀,是如何絞盡腦汁地努力因應。例如那不由分說便送上門的成堆大麥片、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25頭驢子,以及駐紮在台的美國大兵和僑民「買不到兔肉」的投訴,或許不致滿分處理,卻也都化險為夷。畢竟在那經濟欠安的年代,不論是多麼雞毛蒜皮的美方鳥事,一旦沒處理好、引發事端,來年的美援物資都有可能遭到刪減,進而影響到台灣的國計民生,怎能不嚴陣以待。

「你可以看到在美援年代發生的很多事情,講起來都很好笑,但不管是怎樣的小事、鳥事,官員們會很仔細地思考前因後果,然後切實去做。他們是很認真的。」寫下這本書,並不代表劉志偉全然同意當年的政策或做法,更不是要偏挺當時的政權,而是希望讓讀者看見,過去官員們在面對問題時,那種盡其所能、通盤考量的態度、思考與執行力。對比今昔,差異簡直天壤之別。

「每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其實背後都有整套國際政治經濟結構在主導。」對應者是只能短視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能洞察地看進病痛核心,對症下藥?鳥事並不如煙,每一件鳥事,都如蝴蝶效應般,影響足以持續到數十年後,甚至到你我都無法想像的未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人一旦日夜掛心別人忘記了沒,自己就會成為那段歷史最忠誠的傳承人。

六四天安門事件已過去30多年,對中國人民而言,直到今天,六四仍是說不出的詞,六月四日是一個該被遺忘的日子。

27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