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一個有信仰的家庭長大,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對此感到迷惘。神佛是誰?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我要對這些神像如此崇敬?我從小參加了許多信仰裡的講道活動,對我來說,那是一種知識,知道很好、背起來很好,但我沒有產生從內在的連結。
我是看著很多有內在連結的長輩們長大的,所以小時候雖然跟著拜,但信仰沒有連動我的靈魂,我以為那是長大就會有的力量,但長大一點後,我還是沒有生出這種連結。
但我開始留意和好奇,如果同輩或更年輕的人有任何深刻的信仰,我總是很想觀察。我想要知道那個力量從何而來?如何連結?如何持續?為此我還去日本走了四國遍路,想要透過步行打通我的連結。
●
和朱朱認識於2016年的初夏,那時我受在新竹開Sofa Story背包客棧的展展邀請,去演講介紹四國遍路,我一到展展就介紹朱朱給我,說她曾徒步環島兩次,參拜台灣各地的媽祖廟。
走路環島參拜台灣各地媽祖廟,這和徒步環繞四國各地與空海大師有緣的八十八所寺院「四國遍路」,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巡迴徒步、追尋著一個神聖的靈魂,這個靈魂可以是媽祖/空海大師,也可以是走著路的那個朝聖者,透過行走淨化著自己的心,和自己更親近。
演講後她寄了她第一本書《迺境》給我,我讀得津津有味,很喜歡她寫道:「長途跋涉後,腳彷彿不是自己的,身體也不是;但心是自己的。」她走台灣、我走四國,這句話就是長距離步行後的心聲。或許是這種朝聖步行的共鳴,2017年朱朱就和展展及另一位朋友三人一同踏上四國,而且朱朱是請著一尊重3公斤的媽祖神尊同行,完成一個月半徒步、半搭車的遍路旅行。
我那時覺得好不可思議,也很真實地感受到她對於媽祖的信仰是如此緊密,與其說信仰,不如說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我實在很難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連結,但我很有興趣了解更多。
臉書是我觀察她的一種方式,看著她到這個城市、那個城市停駐、生活;讀她的《作度人舟》也是,那時我驚嘆著這本書的裝幀用心;用她的《臺灣媽祖曆》也是,尤其是這款月曆,也太美,媽祖彷彿也有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尚,這樣美美地來到我們的生活裡,每天得見。
●
她老家在台東,所以在各地進行活動時,通常會申請各地駐村或暫住友人家,很榮幸的,有一回她來我住的城市,也來我家投宿幾天。那時我更是很好奇地觀察著她的行動,想要了解那篤信的力量從何而來?不過我沒有找到太多答案,因為她本人完全走一個親切隨和的風格,信仰對她就如呼吸一樣自然。
直到我讀了她在跟隨媽祖十五年後,寫下的《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我才慢慢了解,她是如何變成她。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她接住了最初的回應。她在2007年因為去媽祖廟參拜,覺得心裡的祈求得到了回應,她也馬上以行動來回敬她感受到的回應。
於是她隔年開始陸續參與大甲和白沙屯等遶境進香活動,而這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就開始了。
在香路上,她與更多虔信者相遇,得到人們的友善互助,讓她想更親近這背後來自媽祖的力量。於是她開始徒步環島,多走一點、參拜各地的媽祖廟,多認識媽祖在台灣各地的面貌。
環島只是經過、路過,這樣還不夠,於是她想辦法去各地以畫畫或研究駐村之名生活,參與當地的祭祀活動,把自己融在各個地方。
而畫媽祖的契機也是從中開始的,因為在香路上得到許多幫助和結緣品,所以也想回饋,自己製作結緣品,於是開始摸索、練習、反覆臨摹畫各地的媽祖像,並自製結緣品和路上的人結緣,接著更是以每年發行的《臺灣媽祖曆》,讓媽祖帶到大家的生活。
這一來一往、再來再往,朱朱願意親近那最初的回應,以自己的生活展開,先是點、連成線、變成面,讓信仰媽祖變成她生命的一大部分。人生的一大部分是這巨大力量的支持,怎麼想都覺得很厲害。而這個漸信漸實的過程,好迷人啊!
●
透過她,我開始了解一條打通自己靈魂力量的路徑模式,媽祖之於她,或許我可以想像成四國遍路之於我一樣,在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過程中,靈魂有了支持,力量也由此而生。
對於信仰,我還是有很多不懂的事,這是一生都要不斷思考、檢視的課題。但是透過朱朱,我認識了一種信仰實踐的模式,看著她,我想著人可以這樣生活著,真是太棒了。
作者簡介
著有《9個故事》、《小跳舞人》、《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時間的河》、《海角筆記本》、《正好住基隆》。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