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鄧九雲/表演是一種脆弱的虛構──讀濱口竜介《在鏡頭前表演》

  • 字級



《歡樂時光》是我認識濱口竜介的第一部電影。當時看完後,沒做什麼功課,以為就是一部讓一群素人經過幾個月表演工作坊後留下的實驗性電影。這樣的方法並不稀奇,舞台劇與學院的表演課都在發生,一開始好奇這部電影,就是抱著吃瓜的心情去觀望一個導演如何處理素人演員。

只是這「處理」包含兩件全然錯誤的預設——角色是素人本色出演,台詞八成也是集體創作生成的。也就是說,我以為角色分配是貼近素人們原本現實生活中的身分與經驗,而那些看似渾然天成的台詞大概原本就是從他們口中冒出來的,通常都是在工作坊中即興產出的對白,拍攝前再由導演重新編制。會這樣想當然是因為電影非常成功,讓我完全「相信」他們,但這樣的誤判其實是魯莽又粗暴的,不只大大貶低了劇本創作,更是極度小看了濱口竜介。

歡樂時光 (前編)(後編) DVD(Happy Hour)

歡樂時光 (前編)(後編) DVD(Happy Hour)

《歡樂時光》的劇本是先寫好的,台詞也是參與者一句句背下然後演出。所謂的「即興」完全是另一回事——絕非設定情境讓演員自由丟接,而是透過縝密「衍生文本」的演練。當我發現搞錯時,心頭滲出一種深沉莫名的酸楚,參雜了些許羞恥以及羨慕。無法第一時間理清那是什麼複雜的心情,直到讀完這本書前半部的方法論——我明白自己的誤判底下,活埋了總是為了達到所謂「寫實表演」而拋出的自己。

活埋是一個強烈的字眼,卻是我目前能想到最貼切的字眼。我無法代表所有的演員,只能稍稍在此談及自己的經驗,心裡的酸楚還包含重新審視那讓我磕磕絆絆的自尊心。在台灣業界(主要指影視表演),普遍追求一種自然與真實。這種目標並沒有錯,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認清表演本質是一種需要打磨的技藝。自然、好看的方法,不是讓被攝者盡量做自己(或是表現他們想像中角色的樣子),勾動個人經驗與傷痛,然後鏡頭抓拍,後製揀選。那注定被攝者只能永遠扮演接近自己的角色或是某種刻板印象,用習慣的節奏語氣說話,又因被幾乎不可能去除的攝影機凝視而導致肢體僵硬,最後必須透過破碎的剪輯來挽救。

要追求自然與真實必須從故事根基著手,也就是最初的劇本——能被讀出,然後才是演出。在濱口竜介的方法論裡,他使用那反覆近乎無意識的冷讀(cold reading)去打磨台詞,不限對素人或職業演員。這樣的方法甚至成為了他的電影的敘事核心,關於人與人如何溝通——其中「聆聽」遠遠大於如何「反應」。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一般寫實表演認知的:Acting is reacting,以及角色動機(Action)。

濱口的方法論不是關於表演方法,而是導演方法。對我來說最大的差異是他把演員與文本,用近乎捍衛的方式放在第一順位。在他的電影裡面,演員必然是活生生的人,而非人體執行道具。追求渾然天成的表現不再是演員一個人的抗戰,濱口要求全體工作人員一同營造有安全感的環境,讓被攝者能處於自在與充滿勇氣的精神狀態裡。舉個例子,多數導演要設計一個沒有剪輯的長鏡頭,往往是先出於對畫面美學的追求,但濱口竜介或許是單純希望演員的表演能不被打斷,然後才考慮攝影美學。他將攝影的紀錄視為「無窮盡的未來」,而攝影機的存在正是容許人們進行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凝視,因而造就人在鏡頭前無法自在。濱口在做的便是盡可能去弱化這不可取消的凝視,以《歡樂時光》來說,最後的方式是捨棄了「即興」,回到「虛構」。

他說,「表演是一種脆弱的虛構。」於是濱口的方法論不談扮演,談脆弱——也就是人的羞恥心。我很喜歡他說,人生就是不斷在更新羞恥心。早期演戲時真的會有種「啊,這種台詞我說不出口」的困窘。但隨著經驗,我想大部分專業演員很少會再出現這種身體上的物理抗拒,頂多覺得台詞不太合理或不順,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完全拋下了羞恥心!代表我們放棄了身上最珍貴好看的部分——脆弱。但依然,濱口不認為這都是演員的問題,因為「攝影機是毫不留情審查拍攝者與被拍者的機器」,就像他在「東北三部曲」紀錄片」裡發現的,必須先有聆聽,才會出現好聲音

濱口竜介是一個真正懂得聆聽的導演,冷讀時他聽,透過聽去修正、革新、審查台詞,讓被攝者在保有自己的情況下安全地成為他人。他鼓勵演員對那深層的「說不出口」保持意識,持續聆聽,然後說話。這套方法論是針對《歡樂時光》的工作坊,並不一定適合職業演員,後半段收錄的衍生文本幾乎是編劇的模範。能細讀好劇本絕對是演員的享受,但相較於演員,濱口竜介無私分享的方法論對導演們來說恐怕更具意義。

因為最終,「每顆鏡頭都會呈現出拍攝者與被攝者面對彼此的方式。



在鏡頭前表演:濱口竜介導演論+《歡樂時光》原始劇本&衍生文本

在鏡頭前表演:濱口竜介導演論+《歡樂時光》原始劇本&衍生文本


作者簡介

演員、編導、作家。  
政治大學韓文與廣告雙學位,英國East 15表演碩士。表演作品涵蓋影像、劇場,遍及臺港中。
18歲從模特兒出身,20歲轉戰演員,30歲跨界文字書寫與展演策劃,發表「小說聚場」系列作品,持續探索故事語言的多樣可能性。
散文作品《我的演員日記》;短篇小說《用走的去跳舞》、《暫時無法安放的》、《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女兒房》。
以長篇小說《女二》榮獲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首獎。
FB粉絲團:鄧九雲 Joanne
IG:Joanne Deng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54屆金鐘獎獲獎戲劇出爐!這些戲劇為何全民追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有各大話題好劇,這些入圍金鐘的台劇不僅僅是戲劇,更點燃觀眾心中的某些感知,熱潮蔓延到整個社會。

51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