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主題繪本控】懷著希望與愛,走入夏卡爾的畫裡漂浮一下

  • 字級



十九世紀後期興起了一陣「想成為藝術家,一定要去巴黎」的旋風。梵谷從比利時來投靠弟弟,畢卡索從西班牙來,進入二十世紀,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從俄羅斯帝國,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從瑞士,考爾德從美國,前前後後來到巴黎;康定斯基從俄羅斯到德國學畫,最後也定居在巴黎。

這些先來後到的年輕人用理想與色彩畫出精彩人生,在藝術史上發展出立體畫派、抽象畫派、超現實畫派和獨特的雕塑藝術,創造了世人對藝術的視野;直到現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還是以收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做為等級指標。當然,有些在公共區域的藝術品無須進入美術館就能欣賞到,如龐畢度中心外面的噴水池,由瑞士藝術家夫婦 Jean Tinguely 和 Niki de Saint Phalle 以音樂家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為靈感所創,巴黎加尼葉歌劇院演藝廳的圓拱頂是夏卡爾的畫。藝術充滿趣味和實用在生活裡。


巴黎龐畢度中心外的噴水池,16座噴水雕像呼應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的16支作品。(圖 / wiki


現在的加尼葉音樂廳天花板是夏卡爾在1964年繪製

加尼葉歌劇院在1875年揭幕使用,原本表演廳的圓頂是由法國畫家 Jules-Eugène Lenepveu 畫在銅造的穹頂結構上,使用蠟為填隙物,建築師加尼葉也非常滿意,但因為當時使用煤氣燈的溫度造成污損,經常需要維修,漸漸完全失去原來的光彩。到了1960年,時任文化部長的著名作家馬樂侯(George Malraux)邀請舞台設計者夏卡爾重新為穹頂作畫。夏卡爾身為俄裔猶太人,後歸化法國籍,在二戰期間避難於美國,1948年回到法國後一直到逝世前都住在法國。當時,夏卡爾對於能夠讓筆下的山羊飛到歌劇院表演廳穹頂非常興奮。這個穹頂不必像米開朗基羅那樣仰著頭畫,而是在畫室先完成,再裱到塑料底層,以距離原本銅頂20公分的方式坎入;儘管多年來有許多爭議要恢復原狀,但恢復就表示會破壞夏卡爾的作品,這些都隨著夏卡爾的聲譽成為沒有人想碰觸的問題。所以目前我們到巴黎歌劇院還可以看到夏卡爾生動的筆觸,這個以鮮麗色彩和音樂家故事構成的穹頂,成為巴黎歌劇院重要的景點,即使不看表演都可以專程進去參觀。

加尼葉歌劇院原本的穹頂壁畫由Jules-Eugène Lenepveu繪製,攝於1936年。(圖 / wiki


現在的加尼葉音樂廳天花板是夏卡爾在1964年繪製。


夏卡爾喻巴黎的繽紛是一把花束,他使用了五個巨大的花瓣造型,分別是白、紅、黃、藍、綠為主色,每一片上各從兩位作曲家的音樂為靈感。穹頂中央懸吊水晶燈飾的底部還有另一塊小圓頂,那是用來遮住原本的油燈管線,他再以四個主色旋轉呼應外圍,並繪以四位作曲家曲目裡的女性角色。如藍色代表貝多芬《費德里歐》、紅色代表比才的《卡門》、黃色是格魯克《奧菲歐與尤麗迪絲》裡手持花束的天使、綠色是韋瓦第歌劇中的女性群像。


夏卡爾美術館外的馬賽克拼畫牆。(攝影 / 賴嘉綾)

出了巴黎,來到位於尼斯的國立夏卡爾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Marc Chagall),入口處迎面事關闊的花園,戶外有夏卡爾的馬賽克拼畫牆,進入展廳,巨幅的作品在寬敞的室內讓我頓時不知該從哪個方向開始。原來在1964年完成歌劇院的穹頂後,羅浮宮於1966年展出夏卡爾17件與聖經有關的巨作,夏卡爾將這些作品捐贈給法國,於是當時的文化部長馬樂侯(還是他)就建議為夏卡爾設立專屬的美術館。尼斯市府捐地,1973年落成,當時命名為「國立夏卡爾聖經信息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Message Biblique Marc Chagall),這是法國政府唯一送給在世藝術家,而且藝術家本人也參與設計的美術館。夏卡爾與夫人繼續捐出了草稿、準備時用的顏料、雕塑、蝕刻版畫的銅版,甚至壁毯,超過300件收藏。1985年夏卡爾去世前,也捐贈大量版畫圖繪書籍給美術館,美術館在2008年更名為國立夏卡爾美術館。

館內展廳的大幅畫作,以及音樂廳的彩色玻璃畫,皆傳遞了宗教的祥和寧靜。(攝影 / 賴嘉綾)


室內展間除了大幅畫作各有牆面,音樂廳裡的鑲嵌玻璃牆面也以上帝創造世界的「七天」為題。夏卡爾曾表示,聖經是有史以來最好的詩,從很年輕起,他便著迷於聖經所言,這些都反映在他的生活與藝術裡。繪本 Through the WIndow:view of Marc Chagall's Life and Art 也呼應了這樣的說法。打開扉頁,可以看到繪者模仿夏卡爾畫裡的諸多元素,提琴、猶太光明節燈台、巴黎鐵塔、飛舞的人、跳躍的動物。從窗子看到什麼呢?少年夏卡爾看到自己的未來:屠夫、麵包師、打鐵匠,他都沒興趣,有一天他看到會畫圖的朋友,心動了。

Through the Window: Views of Marc Chagall’s Life and Art

 


(圖 / Through the Window


在貧困的生活裡,父親擔心畫家能做什麼?夏卡爾到巴黎結識了塞尚、高更、馬諦斯,受到他們的色彩影響。在他生命裡,貧窮從不阻擾他的想像,戰爭中也不停止的奔波,富裕後也不曾停歇創作;繪本 I am Marc Chagall 靈感來自夏卡爾的回憶錄文圖輯 My LifeMy Life 出版於1922年,在1965年翻譯成英文,至今仍再版中。他自述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的一個小農村,所以非常喜歡牛、羊、雞這些動物。小木屋與拉提琴者混合著歌曲與禱告一直深植心中。他執著到藝術學院深造,然而家人只期望他可以做個正常收入的工作,所以他曾經當過攝影師。因無法忘情繪畫,再次進入聖彼得堡的藝術學院,當時口袋僅有幾分錢,不僅捱餓,還要與人共租一個床位。沒想到,有一天因為沒有工作而被捕入獄,卻因此有床睡、有東西吃,還可以畫畫。這樣的好日子也沒多久,兩週後釋放,他回到故鄉,因為得到女友的支持,得以繼續畫畫。女友「貝拉」(Bella Rosenfeld)後來成為夏卡爾夫人,是夏卡爾一生畫裡的繆思,就在他走投無路,不知道如何回報女友時,看到人都飛到天上了⋯⋯,他想要那樣的畫。

I Am Marc Chagall: Text Loosely Inspired by My Life by Marc Chagall

I Am Marc Chagall

My Life

My Life


在國立夏卡爾美術館裡可以看到他為《聖經》、《出埃及記》、《拉封丹寓言》所做的版畫繪本,是愛繪本的我最驚喜的事。他一生的創作不限媒材與型式,有時工藝,有時手繪。The Little Chagall: Explore the magical universe of the Russian painter 是以時序階段列舉夏卡爾的生命歷程,他97歲才過世,見證了足足一世紀的轉換,從年少環境的困乏、歐洲帝國的崩解、鄉村生活的種種,都能在他的畫裡找到:士兵、動物、民間故事、馬戲團、音樂、相愛的人、花束、上下顛倒的房屋⋯⋯。他從立體畫派到野獸派的轉變,從舞台設計到詩作,不論是想像或是現實,他的作品充滿了希望與對愛的執著,不止是宗教信仰,也對所愛的人,而世界也從沒辜負他的信任。

The Little Chagall
Chagall

Chagall


夏卡爾的版畫作品。(攝影 / 賴嘉綾)


鋼琴頂蓋內側的夏卡爾畫作。(攝影 / 賴嘉綾)



作者簡介

作家、繪本評論人。「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因為陪伴孩子閱讀,而與繪本結緣,從繪本中學到各種知識,也呼應生活經歷到各種繪本裡。她將手中的繪本變成百科,致力推廣繪本閱讀,籌組讀書會、撰寫專欄、策劃展覽與講座、聯繫國際交流、推動國內繪本創作者接軌國際,從事所有繪本相關活動。曾任金鼎獎、台北市圖好書大家讀、書展基金會書展大獎評審,亞洲Scholastic Picture Book Award主審。2017年由Scholastic Asia贈予繪本大使榮譽。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等書,最新作品為《動物們的讀書會II: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4》。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專欄:OKAPI閱讀生活誌「主題繪本控」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如何告訴孩子,人生成就無關性別?

    需要讓性別發展更自由、讓平權成為事實。最根本的,是讓男孩及女孩從小知道,夢想無關性別,能力也無關性別,這樣的認知來自學習楷模的存在與否(可以是樂於工作的母親、可以是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當然也來包括孩子們讀到、看到的文化產物對性別的刻劃。五篇文章,帶你重新思考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性別謬誤。

    3232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告訴孩子,人生成就無關性別?

需要讓性別發展更自由、讓平權成為事實。最根本的,是讓男孩及女孩從小知道,夢想無關性別,能力也無關性別,這樣的認知來自學習楷模的存在與否(可以是樂於工作的母親、可以是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當然也來包括孩子們讀到、看到的文化產物對性別的刻劃。五篇文章,帶你重新思考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性別謬誤。

32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