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我們如何能更善待彼此?美國亞裔男同志的一頁成長史──回憶錄《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

  • 字級

「別跟陌生人說話」是很多父母告誡小孩的一句話,要是你住在治安不好的城市,家裡經營餐館,上門的客人三教九流,那你大概會在櫃檯後寫完功課就被趕回家了。但華裔美國作家陳國材(Curtis Chin, 1965-)以回憶錄《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Everything I Learned, I Learned in a Chinese Restaurant: A Memoir,暫譯)告訴大家,他的成長經歷完全不是這樣。

陳國材成長於70、80年代的底特律,是中國廣東移民的第三代,家中有六個小孩,他排行老二,從小生活在祖父母於1940年開設的中餐館「Chung's Restaurant」。這家餐館歷經一次搬遷後,落腳底特律中國城最熱鬧的地段,生意最好的時候,曾一週賣出4000根炸春卷(該餐館已於2000年結束營業,60年來一共賣出1000萬根炸春捲)。陳國材的父母很鼓勵六個小孩與客人聊天,「每次父親一發現客人的職業很冷門,就會趕緊把我們叫過去,要我們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儘管當時底特律的種族、社會階層徑渭分明,但大家都會光顧他家的餐館,那裡就像是底特律人的綠洲,陳國材表示,「我家餐館像是底特律的市民活動中心,來這裡吃飯可以見到所有人。」他的父母待客有道,不管是市長、大老闆、市井小民、變裝皇后、性工作者,人人都能獲得相同熱情的對待。這是父母給陳國材的身教,讓他得以在杯觥交錯中認識外面的花花世界。


1940年開設於底特律的中餐館 Chung's Restaurant。(圖片來源 / 陳國材官網

底特律首任非裔市長柯曼・楊(Coleman Young, 1918-1997)經常來用餐,他曾告訴陳國材,「找到生活中令你生氣的原因,然後想辦法處理它。」從小被教導要溫良恭儉讓的陳國材,覺得這說法很新鮮,原來偶爾憤怒是沒關係的,只要能好好解決,這個忠告讓他受用至今。他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表示,「我的父母教我不要怕生,不用怕問問題,甚至要我們別怕尋求協助。我不得不說,這間餐館和我父母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

《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的目錄仿照菜單設計,從「前菜」到最後的「幸運餅乾」共分成3個章節,每章有8篇故事,陳國材說,因為888是吉祥的數字。他在前言介紹了曾祖父母的故事,因為大部分美國亞裔族群是從西部、紐約或夏威夷發跡,甚少從底特律所在的中西部,或許他的家族故事能補足這一塊紀錄。

這本回憶錄不僅是陳國材的個人成長與家族事蹟,也紀錄了底特律的城市變遷史。在他成長的80年代,是底特律崩壞的開始,過去因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坐鎮,這裡享有「汽車城」(Motor City)稱號,曾名列全美第四大城,也以 NBA 活塞隊、黑人摩城音樂(Motown Music)聞名於世。隨著汽車工業化,導致大量失業人口,加上郊區化發展、租稅差異、社會隔離、種族問題等複雜因素,底特律逐漸失去正常運作的動力,紛擾不斷;在2013年,底特律市政府甚至一度申請破產。

彼時的市中心,相對於人口較多的非裔勞工族群,白人是少數,而處於社會邊緣的亞裔,處境最是艱難。陳國材18歲之前,身邊就有3個亞裔人士遭到謀殺,包括與他家族關係親近的陳果仁,也就是美國亞裔人權歷史上極為重要的「陳果仁謀殺案」。

陳果仁是一名華裔製圖員,1982年6月19日晚上,年僅27歲的他在自己的婚前單身派對,遭兩名白人失業汽車工人當街毆打致死,只因他被誤認是日本人,當時許多人將汽車產業的高失業率歸咎於日本車的大量進口。事發9個月後判決出爐,行凶者僅被判處3年緩刑與3千美元罰金,當時媒體對此不是輕描淡寫就是絕口不提。連訪問陳國材的 CBS 電視台主持人(一位土生土長底特律人),還是因為讀了本書才知道這起事件。

CBS專訪陳國材

陳國材從1991年與夥伴共同創辦非營利機構「亞裔美國人作家工作坊」,2008年進入歐巴馬競選團隊為亞裔族群發聲建言,2009年拍攝紀錄片《陳果仁是誰?》(Vincent Who,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亞裔爭取權利。


1982年,華裔青年陳果仁在被兩名白人毆打致死,當時兇手僅獲輕判,引起華裔人士抗議。(圖片來源 / wiki)

身為少數族群已經有夠難,陳國材還要面對自己的同志身分認同。他在書中回憶,自己八年級時的新年願望是「不要變成同性戀」,在高中時努力搞笑讓自己不要成為異類,上大學才交到同志好友,人生從此真正屬於自己。不過,陳國材並沒有單獨用一篇故事交代出櫃過程,他說,「所有同志都知道,出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出櫃是一直持續的進行式。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向親友出櫃是一等一的大事,尤其是面對母親,關於出櫃的難處,陳國材說他怕的不是被攆出家門,而是怕父母不高興,「就算我長大後就不在餐館工作了,但我依然像餐館服務生,唯一使命是讓別人開心。」他自嘲地說。

他的人生難題不只於此,他父母認為,唯有受教育才能脫離餐館的命運,在父母熱切期盼下,他申請到密西根大學,成為令家族驕傲的「第一代大學生」(first-generation student)。很快地,他發現自己志在寫作,打定主意要從法律主修轉到自由寫作。站在這個十字路口的心境,他自述:「到底哪一種情況會比較恐怖?是對父母出櫃自己是男同志呢,還是告訴他們我想成為詩人?」再一次,他勇敢面對內心無法抑制的驅動力,儘管踏上的這條路人煙更稀少。畢業後,他成為電視編劇,協力製作情境喜劇《The Norm Show》與《According to Jim》。後來,他積極參與社會,拍攝紀錄片,現在更把自己身為各種「少數」的經歷出版成書。

陳國材在倫敦知名同志書店 Gay's The Word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urtis Chin(@curtischin8)分享的貼文


讓陳國材起心動念寫作這本回憶錄,是父親車禍過世後,母親與其他家人從底特律搬到舊金山灣區,他為了讓家中年輕一輩知道家族歷史,開始寫下經營 Chung's Restaurant 的趣事。但後來新冠疫情爆發,接著發生「喬治.佛洛伊德之死」以及多起仇視亞裔攻擊事件,他在寫作時意識到,或許這本書能從中餐館家庭喜劇的形式,轉換成更具觀點的回憶錄,納入更多成長過程遇過的種族議題與事件。

《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在眾多亞裔美國人的自傳中脫穎而出,2023年10月出版後獲選多家媒體選書以及《Kirkus Reviews》2023年度選書,更名列《Publishers Weekly》十本必讀回憶錄。而一本好看的回憶錄,總能把經驗沉澱為觀點,讓沒有相似背景的讀者也獲得共鳴,例如有位同樣長於80年代的白人男同志讀者,說陳國材從自身出發,紀錄了那個時代面對愛滋病、恐同歧視的個人經歷,讓他得以重新思考相同議題在不同族裔身上的遭遇。

陳國材在美國新書巡迴不下百場,他希望把書盡可能帶到每個角落,引起討論,或提供慰藉。他常常收到同志讀者問他如何出櫃,也會在巡迴時遇見一些害羞低調的亞裔青少年,默默排在簽書隊伍尾端,等待機會向陳國材傾訴自己在家族事業幫忙的困境、緊張的親子關係等等,有時還會說到痛哭。陳國材說自己並非專業諮商師,能做的就是鼓勵他們正向思考,把眼界放大放遠,並試著同理父母,開啟對話,或許他們也正同樣面臨困頓掙扎。

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專訪時,陳國材被問及在 Chung's Restaurant 學到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他說:「我想應該是,我們要如何能夠更善待彼此?我認為,這餐館的美妙之處在於,顧客隨時和不同種族、社經地位、信仰、性向的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像這樣的地方不多。就算你只是隨口問鄰桌『你點了什麼?』,在短暫的這一刻,你就與別人產生連結,開始對話交流,或許如此一來,我們的社會便不會如此激烈對立。」對陳國材來說,《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是他寫給底特律的情書,而對讀者來說,這也是溫柔提醒的現世生活備忘錄。

 


Everything I Learned, I Learned in a Chinese Restaurant: A Memoir

回憶錄《中餐館教會我的一切》



〔資料來源〕
1. NPR
2. CBS 
3. Detroit Metro Times
4. LA Times


楊馥嘉
交通大學外文系畢,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碩士。曾任出版社版權、版權代理經紀人、專欄與文案撰稿人、翻譯等等,現為雜食性自由工作者。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百萬港人上街為自己發聲,我們如何理解香港的處境?

從香港的前世今生談起,再進一步理解從雨傘革命到反送中,香港人如何面對與中國之間的拉扯?為何他們選擇走上街頭?

40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