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OKAPI SNAP】蔡康永:優秀的小說有小說家在寫,我們欠這時代一些好的故事

  • 字級


蔡康永_未知的戀人01
(攝影/但以理)

蔡康永愛情短信:未知的戀人
蔡康永愛情短信:未知的戀人
「對比我們已經習慣讀與習慣寫的,在網路上100字的東西,我這次想要寫個稍微長點的東西我原先想寫個4萬字的小說,後來寫到8萬字。」蔡康永在新書記者會上簡單地把為何這次是本長篇小說,用兩句話講完。「至於題材為什麼是寫愛情?西方文學裡,『愛情』和『戰爭』是很偉大的兩個主題,『戰爭』似乎不太流行了,但『愛情』,人們從《詩經》到現在都樂此不疲。」

因為節目主持人的身份,這場新書記者會必然多了很濃厚的影劇新聞場合氣味。蔡康永作為作家,出過了好幾個主題文類的好幾本書,尤其2010年那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不只在台灣書市是年度暢銷書,在中國、香港、星馬也都是年度暢銷書,就是不算上盜版,合計也破了百萬冊以上。這場為了愛情小說新書出版的記者會裡,作家蔡康永卻也先得在前段的許多時間,好好地演示了他的說話之道。

蔡康永_未知的戀人02
和一般新書發表會不同的到場媒體、不同的氣氛(攝影/但以理)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從前陣子藝術投資相關疑似詐欺的財經時事(大概因為蔡康永之前也出了一本關於藝術投資的書)、金馬獎停辦的意見、本書合作來賓曾愷玹的合作人選、前主持搭檔林志玲的感情歸屬等等問題,乃至影劇圈內八卦與才康永個人情感生活隱私的試探,從八卦之斡旋到萬事問康永。他都有正面但聰明的回覆,得體但幽默之外,有時還幾乎從被採訪的新書作者,轉換成現場主持人的身份了。

「我想,如果我沒有《康熙來了》主持人的身份,《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不會賣到那麼好的;我有時為許多作家有些不值,但我也不能建議他們先進入演藝圈再出書,這也不是條對的路。」關於他的作家身份與銷售成績,其實寫作出書早於主持,原本被視為「作家跨足影視」範例的蔡康永,也許早有著比其他人更清楚的自覺。

蔡康永_未知的戀人03
一分鐘後,曾愷玹將站到那一堆鏡頭前(攝影/但以理)

這本由20歲女性作為主角的愛情小說裡,某種愛情的勇氣是被強調的;愛情裡的三大關卡,從外在約束與競爭、到內在道德自我質疑則是作者想要傳達而設定的。這樣的人那些的事,蔡康永似乎都以許多漂亮而簡短的話,在之前的書與電視節目、媒體訪談中表達過。那麼這本新書,這麼用小說去寫,應該也有些不同的想法。

「寫這本小說,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抵抗。反抗比如我的節目裡傳達出去的一些價值觀:好的感情對象要有經濟基礎、身高外貌等等;那些主持人雖然沒有這麼說,但節目可能會傳達出去的訊息。那不是我對愛情的看法,在這本小說裡的男主角,試一個社會邊緣的人,除了女主角之外,所有人不是叫他『瘋子』就是『騙子』。但為什麼不能這樣去戀愛呢?」

「在越開始戀愛的時候,人都會表現得越好;表現出人活著應該有的樣子,即使是談戀愛裡的傷心,也是談戀愛這件事當中最過癮的一件事。」好吧,蔡康永自己直接說了:「是啊,我在愛情上很勵志。」

從這樣的現場,從氣氛到流程,你一定會想到關於作家與藝人身份之間的差別與重疊。「寫作這本小說,其實若從我的私心上講,我覺得好的故事能有較長久的影響力,我想作這樣的事。電視節目,如果《康熙來了》停掉後一兩年,大家也就忘了,就像之前曾經很熱的「花系列」、《浪漫滿屋》,到現在的《後宮甄嬛傳》一樣。我曾經覺得電影能有比較長久的影響力,但後來也覺得未必,現在大家說到《阿凡達》,好像說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像是『3D電影的始祖』那樣。」

蔡康永_未知的戀人04
(攝影/但以理)
對於「寫故事」,他其實很有企圖心,幾乎是種使命感:「我覺得我們欠這時代好故事。優秀的小說有優秀的小說家一直在寫,但比如我們看影劇作品,還是為觀眾重拍金庸瓊瑤古龍倪匡,或者《三國》、《水滸》、《紅樓》、《西遊》。我們這時代缺乏一些好故事、一些好看的長篇,我想『訓練』我自己能寫這樣的東西。」這意見其實有使命感甚至有些批判力道,但他說起來確實明確,且流利。

「我很珍惜我演藝圈的身份,因為我想這節目如果停了,我應該就不會再當主持人了;而我比較喜歡,也享受作家的身份。」在這樣新小說出版的發表會,媒體需要拍攝漂亮女生的曾愷玹,以求有較好畫面可以發在影劇版面的場合,他做的這結論其實清楚而不模糊,但依舊面面俱到。

蔡康永_未知的戀人05
(攝影/但以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045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0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