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經典新詮釋】不一樣的《小太陽》|把「童年」寫成歌,用歌說故事

  • 字級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小太陽! 風靡無數書迷的《小太陽》
為什麼歷經四十多年,它始終能發光發熱受到大家喜愛?

2014年AM創意劇場將作家林良第一本散文集改編成音樂劇
十年後再重現舞台, 讓我們透過編劇之眼,看劇場人眼中的《小太陽》魅力。


小太陽(劇場書衣版)

小太陽(劇場書衣版)

2014年《小太陽》音樂劇第一個版本還在孵育、創作的過程當中,我與主創團隊的諸多藝術家們,不約而同有一種直覺,覺得這部作品會跟我們參與過的其他作品很不一樣。這份感覺甚至貫徹到了演員群中,以致在排練時,在合成期,那一份屬於「家」的氛圍愈來愈強烈,直到2017年封箱演出,在最後一場登台之前一小時,大小演員在舞台上一邊唱著歌,一邊抱頭痛哭。沒來由地。
 
不是因為傷心,不是因為難過,我想,應該是被「成長」這件事感動吧!

我自己是一直到排演之際、登台之前,才發現原來這齣戲是關於「童年」的,是關於「成長」的。是關於整段燦爛的童年終於走到盡頭,孩子們成長了,爸媽面對這樣的成長,也要跟著成長,然後,整個家庭一起成長了,然後,爸媽老了,孩子們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更多的家庭。每個家庭好像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小太陽似的。

童年的歡樂,看起來彷彿無窮無盡,從三、四歲到十一、二歲,數一數,嚴格說起來不過七、八年,甚至不到十年。但在這段歲月裡的點點滴滴,我們自己很少沒有不記得清清楚楚的,在創作《小太陽》音樂劇的過程裡,我們也一再強調、一再希望,創作團隊的大家,還有演員群的大家,都能把自己兒時的記憶、兒時的心情、兒時的體會,灌注到這部作品裡。哪怕我們戲文的字面上寫的是1950、1960年代,寫的是1970年代,它的本質寫的仍然是「童年」,仍然是一整個家庭陪著孩子一起渡過這萬分珍貴的七、八、九年的那段經歷。時代雖然不一樣,那份領悟,我相信是超越限制而能引起共鳴的。

這樣的觸動,其實真的要到全劇進入最後整排階段,有一次在思考戲裡面小白狗角色的那首〈謝謝〉時,突然引起的觸發。而且,愈想愈深,也愈發顯得淺白、自然,顯得「本來就是這樣吧」。我們在一首歌曲裡寫完一隻家犬、寫完家裡很重要一份子牠一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濃縮起來,我發現,原來我寫的是「童年」的終結。童年走到終點,我們大了,爸媽老了,時代的巨輪向前碾去,如果有機會能再回頭,我們就想對整個家來說一聲「謝謝」。

《小太陽》音樂劇的基礎是《小太陽》的散文集,散文集的核心是林良老師筆下的他的那個家庭。但《小太陽》的音樂劇,寫的並不是林良老師的家庭。我們把自己的成長經驗,把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的家庭,把那些可以相通的經驗和體會,寫成歌,藉著林良老師筆下的這個可愛的家庭,用歌,來說出千千萬萬個家庭最可愛的故事。關於童年的故事。關於成長的故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只孩子喜歡,也讓大人重新感受愛──暖心又趣味的繪本大全

是什麼讓你愛上讀繪本?5本作品推薦幫你找回童心。繪本的價值不止於教育意義,也為了遺忘,更要看見生活無窮的可能性。

9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