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諶淑婷/好好處理兒童問題,受惠的是整個社會──讀《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兩年前我讀到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醫師的《父母的語言》時,不但大受震撼,還下定決心改變自己與孩子對話的方式,當時我的大兒子已經七歲,但小女兒才三歲,她的大腦基本連結還在發展關鍵期生命的前三年,所以我比前幾年都更積極對孩子說我愛你,給予滿滿的讚美與關懷,我要打造「好的語言環境」,幫孩子的大腦塑造出複雜的神經迴路。

但我必須承認,當我們開始強調「父母使用語言的方式,會左右孩子的人生」時,也正加深父母的教養壓力,儘管「說話不用花錢」,但許多忙著賺錢討生活的父母就是沒有餘裕好好說話,甚至連跟孩子說上幾句基本生活問候都沒辦法──這也是丹娜.蘇斯金在新書《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大力疾呼的問題:因為社會沒有盡到保護家庭的責任,導致養育小孩是一件困難的事,將「好好說話」的餘裕破壞殆盡。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 :父母的語言2|正視0-3歲大腦發展期,幫助每個爸媽安心育兒

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 :父母的語言2|正視0-3歲大腦發展期,幫助每個爸媽安心育兒


父母就是孩子的「大腦建築師」

《父母的語言》提到,聽到很多語言和聽到很少語言的孩子,在四歲之前聽到的詞彙差距約3000萬字。幼兒聽到的語言品質和數量,會刺激大腦學習/處理文法和意義的區塊,以及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和調節情緒等,所以作者認為,要開發孩子的大腦,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大腦建築師」,語言就是免費的建材。

但現實沒有想像中美好,現代人背負工作壓力、經濟壓力與心理健康影響,父母雖然知道要給孩子更多關愛,但上述因素讓親子交流時間顯得奢侈。作者說,美國是「兒童照顧沙漠」,許多孩子在大腦發展初期無法獲得妥善的托育方案,靠低薪養家的父母根本無暇陪伴小孩,毫無家庭生活可言。她的描述完全適用於台灣,我甚至認為這個「大腦建築師」的任務,在台灣是由托育人員來承擔,他們每天與嬰幼兒相處的時間遠大於親生父母。

最糟糕的是,儘管我們明知人生最初的三年是大腦發展最快速、最關鍵的時期,美國家長(或台灣托育人員)都只能靠自己(還要面對重重阻撓),而應該伸出援手的政府卻把時間和經費花在幼兒十多年後的健康照護、矯正教育與刑事司法系統上,「所以我們不只是錯過了,我們還得付出代價。」丹娜.蘇斯金提醒。

沒有時間、沒有力氣和金錢,就像把兒女送上破洞漏水的小船,努力要載他們度過童年之河,父母努力搖著槳,用盡全力照顧他們,船卻不斷進水,光是好好的浮在水面就很辛苦了⋯⋯」她描述,這個社會把兒童和家長摔出優先事項之外,而不是放在中心點,父母被迫在育兒這件事追求個人主義,或安慰自己還有所選擇(事實上根本沒得選),有些網友會批評:「要生小孩就要自己養。」大錯特錯!每個人都可以期待社會提供更多支援,更何況是養育未來國家支柱的父母。

作者提出,沒有一個家庭必須一切靠自己,家長必須改變對社會支援的期待,積極的替自己與孩子爭取高品質托育、有薪育嬰假、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社會也應該改變看待育兒家庭的方式,是只有低收入戶或高風險家庭才需要被照顧。


「同村共養」靠國家和社會一起合作

讀到這裡,我假設讀者們已經決定肩並肩,一起成為家長的夥伴,那麼努力的目標就是做到「同村共養」。有三個重點:

  1. 第一件事就是處理貧窮問題。身體營養不良看得出來,但是大腦受到的影響很難發現。貧窮帶來壓力,如果家長在孩子醒著的時候都在為工作奔波,如何能夠肩負起打造孩子大腦的責任?有些人可能稱之為命運,認為「出生富貴勝於天賦優異」,但丹娜.蘇斯金認為:如果社會錯過了「可以有高成就發展的低收入兒童」,等於是失去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力資本。所以,國家理當為了兒童可能遭遇的發展阻礙提出解決之道

    這幾年研讀腦科學與社會學的書,我了解到,沒有一個孩子的腦袋「出錯」或是「不夠聰明」,出錯的是這個社會,愚蠢的是政府的福利制度不足。每一個孩子來到世上,大腦有無限可能、等著被環境打造,如果兒童身處的世界缺乏資源,大腦發展就會受限。不要再怪孩子智商不高,或要求出身貧窮的孩子要拉自己一把,而是整個社會要通力合作,讓不分處境的孩子的大腦都能發揮潛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但教育不是從上學那一天才開始,要縮小兒童的早期差距,從新生兒呱呱墜地那一刻就要開始強化早期的大腦發展。

    以此觀點,高品質又可負擔的幼托制度,就是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書中以芬蘭的嬰幼兒政策為例,芬蘭兒童正式入學前,大多會進入嬰幼兒教育及照顧體系,至少有一年是義務教育,而且芬蘭家長享有支薪育嬰假津貼,讓他們能負擔家庭開銷。育嬰假結束後,家長可以選擇使用名為「EDUCARE」的嬰幼兒教育及照顧體系,或是繼續親自育兒並獲得補助津貼。支薪育嬰假是另一個關鍵,研究指出,享有支薪育嬰假的父母與無薪育嬰假的父母相比,前者養育的嬰兒,大腦功能腦的電圖明顯更活躍。

  2. 國家要重新思考醫療保健體系。傳統上,醫療被認為是治病,而不是促進健康。但如果在兒科診間,家長應獲得兒童身體與情緒發展、動作技能、睡眠習慣、吃固體食物要注意的事、使用安全汽座、大腦發展等訊息;如果兒科醫生在診間能多問父母一句:「還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多花一分鐘關切父母的憂鬱和焦慮問題,對新手家庭會是很大的幫助。

    當父母被好好照顧時就能好好照顧他們的寶寶。這裡舉一個例子,是美國的家訪計劃「家庭連接family contacts」。一位美國媽媽說:「當寶寶出生的時候,誕生的並非只有寶寶一個人,新手媽媽與新家庭也隨之而生。」所以,這個計畫請經驗豐富的護理師持續訪視新手父母的家,從懷孕末期到寶寶出生後三個月,有效降低了母親產後焦慮、提升父母育兒技巧,不儘減少兒虐件數,兒童緊急醫療的總使用量也降低了。

  3. 友善育兒的職場。父母若要勝任「寶寶的大腦建築師」,需要有時間、精力、合理薪資和彈性工時,當勞工享有有薪家庭照顧假時,就能安心請假陪伴生病的孩子。沒有遠見的雇主會認為讓勞工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只會給公司帶來損失;但友善家庭的職場,其實可以讓更多勞工加入勞動市場,增加國內生產毛額,最終對公司利潤是有幫助的,而且公司還能得到盡心盡力的優質勞工。


好好處理兒童問題,整個社會都受惠

這本書反覆強調一件事:「嬰兒的聰明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而且是有科學實證的!所以,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想為自己和下一代,設計一個怎麼樣的未來社會?

讓任何一個來到世上的孩子,不管父母是誰、家中經濟狀況如何,都可以被好好照顧,有好的學校教育、高品質的幼托機構、父母在薪資合理的職場工作。這一切不只對育兒家庭有利,作者研究就指出:讓兒童有健康的大腦發展,可以讓社會朝更有生產力、更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所以,處理兒童議題就是處理家庭問題,不只是幫助到個別家庭,也是解決國家的人權、性別平等與經濟實力等問題!而且,在家庭友善政策齊全的國家,貧窮兒童的發展差距比較小,這會影響後續的受教育情形,也能帶給社會比較高的勞動力,一連串正面結果是,整個社會都受益(連非父母者也受惠),請全民一起為此努力吧!

畢竟兒童的身體成長變化肉眼可見,但他們大腦內每分每秒形成的神經連結,沒有人看得到,更不知道如果這些連結沒有發生,整個社會需要花多少心力去彌補。兒童的重要,不需要透過一個又一個育兒家庭悲劇來讓社會覺醒,我期盼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多做一些、多關切育兒家庭,一起打造友善家庭與兒童健康的未來社會。

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父母的語言2|正視0-3歲大腦發展期,幫助每個爸媽安心育兒 (電子書)

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父母的語言2|正視0-3歲大腦發展期,幫助每個爸媽安心育兒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作家金句:「身體逃不掉,至少心不要受折磨。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文學是人生跟人生彼此的映照。」──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郭強生

小說家郭強生以中篇小說《尋琴者》榮獲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2021),關於郭強生的作品你知道哪些?

20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