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野口也英的初戀,和我的宇宙訂單〉/ 編輯導讀《追憶逝水年華》

  • 字級

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兩冊不分售)

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兩冊不分售)

上週,冷冷的夜裡看完日劇《初戀First Love》,觀影過程中心想:「啊,這時間的跳接、並置、重疊和一些情節敘事,實在相當普魯斯特。」最終集跑完片尾後,立刻回頭再看第一集,赫然發現首集開頭的巧妙安排也正呼應著《追憶逝水年華》結構。「連那泡沫般的丁香花、和愛的主題曲都是小說中的梗,看來編劇是個徹底的普魯斯特迷呢。」我繼而回想起這段期間的編輯工作——

2022年初,農曆新年後的某個寒冷夜裡,睡前心中一個聲音閃過:「人生苦短,也許該讀讀普魯斯特?」怎麼會生出這個念頭?望著床頭櫃上積出的一疊書塔,我暗笑自己有點瘋:「人生苦短,何必要讀普魯斯特?」笑著笑著,也就睡了。

豈知,隔天早上木馬文化的陳蕙慧社長詢問:「你來負責陳太乙新譯版《追憶逝水年華》的編輯工作吧?」那當下,薦骨反應的聲音說竟說好,於是我便回說「好。」一秒鐘,幾近反射,天知道我答應了什麼。

就這樣,前一夜僅是有個「想讀」的念頭,隔天,又急又快,這張「宇宙訂單」直接就這麼快遞到貨(而我竟然簽收了)。

於是我成了陳太乙繁體中文新譯版《追憶逝水年華》的編輯。

所知與成見

在此之前,對於這部名聞遐邇的文學經典之作從未關注,所知程度與一般讀者無異,無非認為那是「一個失眠男人的喃喃自語」,「出場人物、全書字數多到嚇人」,「不知所云」,以及那幾乎已成俗濫老套的瑪德蓮故事,aka「普魯斯特效應」,如此而已。

這是所知,也是成見。然而開始進入書中世界之後,對於這部作品的原本看法,我發現我錯了。大錯特錯。出乎意料,它相當好看,而且我慶幸自己讀了。

對著小說原文和台灣資深法文譯者陳太乙的新譯中文稿子,我逐字、逐句、逐段,同時以兩種身分/兩種目光在讀著這個故事——先是往前站、投入情節當中的讀者,再是冷靜、抽離、往後站的編輯。前者的目光讓我讀到了小說對情節布局及人物刻畫之巧妙與細膩,後者則令我驚訝普魯斯特用字之精準、有趣,以及結構之嚴謹。這完全打破我(可能也是大多數人)先前的那些成見。   

而在長達九個月,在每週一次、每次將近五個小時和譯者太乙面對面就譯稿文字呈現的雙邊討論中,太乙的分析和我的感受,讓我對這部作品可以怎麼讀,有了相當個人微妙的心得――那就是「用身體去讀」。

普魯斯特設下的蟲洞

用身體去「讀」,就是讓自己的感官經驗和普魯斯特同頻,就像我們一旦意識到小說開頭那一段迷夢囈語般的情節及文字,寫的就是如你我將睡未睡、半睡半醒之間那些在腦中飄流而過的思緒,我們霎時就懂了那所有描寫的情境。原來普魯斯特在卷首設下的這個「關卡」,其實就如「蟲洞」,是他要讓你我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入口,一如桃花源「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而山洞後將是一片景緻「豁然開朗」。

 也請在閱讀過程中,讓自己就像躺在一條文字之河中隨著他往前漂著,無須急於探究情節進展,也無須趕著抵赴終點,而是慢讀,細看沿岸風光,因為在《追憶逝水年華》這條河畔,沿途遍地彩蛋,處處伏筆。當我們回想時會赫然發現:「啊!原來那段情節、這位人物、那個東西是一顆大彩蛋!」在那意識到的當下,樂趣無窮。就像看完《初戀》後回頭再看一次,你會發現首集片頭一個畫面裡,「電車上,還是中學生的野口也英坐在右側窗邊位子,但鏡頭左側前景那個頭戴藍色耳機的男學生,正是她日後的兒子!」又或者懂得了「鏡頭為何要特別拍出並木晴道回國時那頓飛機餐的食物?」

就像這樣,《追憶逝水年華》中那些乍讀之下跳躍、不合理的時間空間敘事和看似散漫毫無邏輯的描述文字,其實皆是普魯斯特無比細膩的巧妙安排,他就如同身兼編劇及攝影運鏡和影片剪輯的高手(有時甚至還是美術設計),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常規,呈現出那些在實際所見與記憶想像之間、在身體感受與理性思考之間的分界,用文字投射出一個瑰麗又蒼涼的影像世界――就像,他會以船錨拔起、從深海底緩緩上升的意象,形容潛藏心底的回憶如何從模糊到清晰;就像,他會以沉積擠壓的岩層成形過程,比喻生命中記憶的如何層層堆疊、累積,而唯有「斷層」及「裂口」,讓人能窺見記憶中深藏的紋理。

揭開那布幕,讓人物登場

《追憶逝水年華》故事中的人物樣貌形塑和內心描寫,就像一齣大戲生動上演著;他們會笑、會哭,有愛、有憎,更會嫉妒;然而過去圖書封面的呈現或是印象派的繪畫,或是古典的時代氛圍,感覺就像是舞台上演著一齣好戲,那厚重的布幕卻沒有揭開,我們難以探看在那幕後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角色,感知他們的溫度。(你能想像嗎,要是《唐頓莊園》裡的眾角色在宅邸裡精彩交鋒,而我們卻站在宅邸關起的大門外?)

但我想揭開那片布幕,讓書中角色和讀者見面。因為身為編輯及讀者,我由衷希望這部作品對讀者是可親的,而非高深莫測(於是我們也製作了十二集的Podcast,希望藉此和讀者一起探索這部作品的閱讀樂趣所在)。於是,從眾多歷史圖像中找出普魯斯特當初創造書中人物的真實原型(是的,書中角色的創造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在彼時真實存在的原型人物),再將那形象委請認識多年的插畫家好友,藉由帶著氤氳的水墨筆法以繪圖呈現於封面,呼應故事中對出現生命中的那些人和那些時光似乎朦朧卻也清晰、似乎明確卻又難以捉摸的記憶,一如我們的人生。

這是木馬新譯版《追憶逝水年華》獨有的呈現,而我也想像著,隨著太乙的翻譯工作逐年逐卷完成,各卷裡的靈魂人物躍然於封面紙上,而當十年後全書七卷終於完整了,那些人物隨著十數冊一字排開會是何等模樣……

一場長達十年的宇宙之旅

 對譯者陳太乙而言,獨力以十年逐冊依序翻譯《追憶逝水年華》是一個遙遙而孤獨的過程,對編輯而言亦然,但我們已經啟程,有了眼前這成品――第一卷《斯萬家那邊》。然而,對願意翻開第一頁的讀者而言,這或許更可以是一個獨特的人生閱讀經驗――畢竟,我們難得能以十年時間讀著一部小說,以最幽緩的速度讓一段故事、一部經典隨著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歷程一起匯流、成長,終成人生長河。

 Longtemps,這是《追憶逝水年華》小說開頭第一個字; temps,這是整部小說的最末一個字--從起點至終點,它以「temps 時間」畫成了一個圓,而在這個圓裡,它自成一個宇宙,在那當中,那些人物、事件與記憶,盡如星河中的點點繁星。

也許多年後我們回頭再看從此刻開始出現的事物與人,將會發覺,一如《追憶逝水年華》,那些錯過與相遇,那些機緣與巧合,每件事、每個人的出現都有其巧妙的意義。願你我都能從翻開這新譯版的第一頁開始,在這「普魯斯特宇宙」中發現「無窮動」的樂趣。


木馬文化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45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