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這本書翻轉我們對「臺灣足球」的3個偏見──讀《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在臺灣如果你要讓一個足球迷翻白眼,只要在他面前高喊一聲「足球元年」。

2002年,總統陳水扁喊出這句口號後,這四個字就像受詛咒,不斷向下沉淪,從讓人有點期待的政策宣示,變成了一句讓人搖頭冷笑的嘲弄,近來更是少有人提起。二十年經過,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大拜拜熱潮,以及在熱潮前後媒體對臺灣足球現況的各種檢討,總是反覆上演,臺灣足球的世界排名依舊在谷底動彈不得。要說有什麼有變化,大概就是中華男足後衛陳昌源(Xavier Chen)與外籍教練Louis Lancaster的短暫來去,以及2010年歷史悠久的中山足球場因為花博而遭到拆除。

中山足球場

台北中山足球場。(圖/wiki ©Scchiang)


當臺灣足球的精神指標陳柏良(1988-)都已經邁入球員生涯尾聲,再談什麼「足球元年」也只是徒增感傷,從白眼變為淚眼而已。

或許「足球元年」這個口號,點出了臺灣足球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就是永遠的淺碟思考,未有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視野。早在1910年代初期,足球已經引入臺灣生根發展,迄今超過百年,過程起落的原因值得有志推動足運者借鏡,絕非只是高喊「元年」這樣「砍掉重練」的論述。

來自西方的足球,和殖民地臺灣的命運有著高度重疊。臺灣足球史看似以臺灣為限,又不時涉及世界局勢,充分體現了臺灣的海洋性格。林欣楷《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正好補上歷史知識的缺口,從1910年一路寫至當代,不只是單純敘述歷史,還經由歷史的追溯,試圖翻轉了人們對於臺灣足球的三大刻版印象與偏見。

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偏見一:日治時期臺灣只流行棒球?

怎麼說呢?足球在臺灣,一是經由1912年時任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的英國籍校長萬榮華(Edward Band, 1886-1971)推動,使得府城成為臺灣足球重鎮。另一方面,推力更來自日本殖民地政府。提及日治臺灣,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棒球,但日本當時以大英帝國為仿效楷模,足球也是發展的重點項目。甚至在1911年日本輿論還出現「野球有害論」的呼聲,足球的聲勢一度超越棒球。日本國內的風氣也影響到了臺灣,在官方和民間共同推動下,足球在全島遍地開花,還成立了不同的聯盟、協會。

世界盃進入大眾視野 世界盃進入大眾視野 & 萬榮華與長榮中學足球隊。(圖/《我們的足球夢》內頁)


臺灣足球甚至數度遠征日本,因為是教會學校,而受日本政府不時打壓的長老教中學,就曾在1934年以「修業旅行」名義,前往日本挑戰各大高校豪門,雖然以兩敗一和收場,但已讓臺灣足球在日本嶄露頭角。日後,臺灣足球少年們也數次挑戰有「足球甲子園」之稱的日本「全國中等學校足球大會」,雖然未取得像1931年嘉農在棒球上的佳績,但足球依舊成為臺灣人隱隱和日本人競爭並實現自我的重要舞台。


偏見二:戰後臺灣足球不興,都靠香港人在撐?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臺灣足球走上另一階段,受到中國尤其是上海、香港兩地的足球發展牽引。作者林欣楷在這裡挑戰了過去「臺灣人不踢球」、必須由香港來的「港腳」擔起中國足球榮光的說法。他考察戰後初期的臺灣體壇,人們對足球充滿熱情,舉辦各種賽事,以長榮中學為主體的臺南市代表隊一度還在省運踢贏了國軍代表隊。雖然以港人李惠堂(1905-1979)為核心、擁有東南亞賽事經驗的香港足球選手確實不凡,但「臺灣本土足球不興」的印象,很大一部分來自臺籍足球菁英受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波及,要不就是受阻絕於國家的體育系統之外,無法參與決策、分享資源。直到1960年代,選手陳光雄破冰後,臺灣足球員才開始有機會入選國家隊。換句話說,臺灣足球在戰後的萎縮,等於是群族問題的縮影。

到了1970年代,面對退出聯合國的不安,政府積極推動運動賽事,作為轉移不安的撫慰。足球本是重點之一,但在香港與中華足協分道揚鑣的情形下,才發現臺灣足壇早已一片荒蕪。相對於男足世界排名每況愈下,中華女足木蘭隊逆勢成長,從70年代末開始屢創佳績、「為國爭光」,可惜曇花一現,在90年代宣告瓦解。

中華女足木蘭隊


凡此,顯示了以「國族光榮」為目的的足運,打造「體育保送升學」制度,只將資源集中在培養少數體育選手,並沒有廣泛的深耕基層。偏偏體保生只能選讀體育科系,當業餘聯賽都難以營運,足球員在沒有就業保障的情況下紛紛選擇退出,不像走向職業化的棒球能有穩定的根基。即使世界盃有電視台轉播,成為臺灣四年一次的盛事,國內足球環境始終不振。


偏見三:沒出國比賽得冠軍,就是足球沙漠?

 2002年日韓世界盃之後,證明同為亞洲人的日、韓、中都能躋身世界足球列強,臺灣足球也再次進行一連串改革嘗試,包括引入「五人制足球」,和前文提及的引入外籍教練或球員。此外,陳柏良在內的優秀選手,也試著開啟旅外職業生涯,但結果整體而言始終不盡人意。在全書最後,作者挑戰了最關鍵的迷思──臺灣是「足球沙漠」?作者指出「足球沙漠」是一個空洞的詞彙,出自1978年媒體在對海外奪冠失敗的鞭策,從此成為預言,談及臺灣足球就和沙漠畫上等號。回溯歷史,這沙漠只是突顯了為國爭光的國族論述──似乎唯有贏得海外名次,才算振興足球?卻忽視了體育本是日常休閒的一環,如作者提到的,今日足球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運動,這些孩子單純享受踢球的快樂,就像百年來無數踢球的人一樣。

即使之前已有《台灣足球60年》這類書籍問世,《我們的足球夢》以明確而強烈的現實意識,透過歷史回顧,挑戰臺灣足球發展的各種迷思,成就了全書獨特的風采。縱觀書中百年的臺灣足運,一方面呈現了足球的複雜,作為殖民地的臺灣,足運的每一個起落,都和國內外的政治大勢緊緊連動。不只臺灣如此,英國運動作家David Goldblatt《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就指出,作為全球化的運動,足球始終和國家權力密不可分。

台灣足球60年

台灣足球60年

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

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

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上下冊不分售)

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上下冊不分售)

足球之夢

足球之夢

另一方面,或許也是更重要的,《我們的足球夢》反覆強調足球也可以很簡單,踢球只是為了純粹而直接的快樂,如同漫畫《足球之夢》就提到球員的英文是「player」。比賽當然有勝負,也可以涉及大我榮辱,但最終還是回歸「玩」,唯有在島內處處綻放著踢球玩耍時的笑容,才能在這被硬套上「足球沙漠」的島嶼重現綠洲。

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電子書)

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歷史學學徒,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大眾史學、數位人文學。理論上應該是要努力在學院裡討生活的人,但多半時間都耗費在與本業無關的事務裡,以及不務正業的事後懊悔之中。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選後心情舒緩特輯│放下敵意、相信人性,都做不到就遠離手機吧

    選舉讓所有人群情激憤,狂喜、憤怒、不甘都很正常,但在選舉結束後,也要收拾情緒好好過生活。推薦你五篇可能會用到的選後心情舒緩文章,從認識憤怒情緒、重建對人性的希望、修補因政治破裂的情誼,再到另類的冥想指南,若這些都沒用,建議你暫時遠離網路,找回心靈的平衡。

    95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選後心情舒緩特輯│放下敵意、相信人性,都做不到就遠離手機吧

選舉讓所有人群情激憤,狂喜、憤怒、不甘都很正常,但在選舉結束後,也要收拾情緒好好過生活。推薦你五篇可能會用到的選後心情舒緩文章,從認識憤怒情緒、重建對人性的希望、修補因政治破裂的情誼,再到另類的冥想指南,若這些都沒用,建議你暫時遠離網路,找回心靈的平衡。

9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