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完美」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學生時代,可以就一項作業盡力做到完美。但出社會之後,工作、生活全部一起來,偏偏時間、資源、精力就這麼多,如果什麼事都要堅持盡善盡美,反 而會什麼事都做不好。如何利用「80╱20 法則」,拿捏出「剛剛好的完美」、 「在期限中的完美」,就成了重要的課題。
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往往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其他所有事情都放棄;又或者,常會因為過度要求完美而超過最後期限,一切努力成果終究是「零」。
善於時間管理者,則會看見時間有限,無法每件事都強迫完美,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對自我的執念和對他人目光的過度在意,真心相信「完成」比「完美」重要。唯有跨越完美主義的心魔,事情才會有完成的可能;而事情能夠完成,才有臻於完美的機會。徒然追求完美,只會讓事情遲遲沒有開始的機會,失敗後,也只能一直用自責懲罰自己。
一直沉浸在他人評價之中的人,往往會過度努力、過度要求自己,事情無論大小輕重,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一百分。然而,現實無法盡如人意,不如預期的評價,總讓他們打從心底貶低及批評自己。為了讓他人看到效率而草草完成,也會讓他人對自己的表現感到不滿意,在心中暗自苛責為何無法做好。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最後都充滿懊悔、自責、難過的情緒,進而造成自我觀感低落,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
希望追求完美、追求進步,這本是好事。但過猶不及,如果可以判別哪些事情需要高標準、哪些通過即可,將完美放在「真正重要、真正需要高標」的事物上,其他則可以保持彈性。在兼顧時間和期限的前提下,剛剛好就好、有完成就好。如此一來,才能順利推動所有該做的事。
放下不必要的完美主義
當我學會放下我的「完美主義症候群」之後,我不再過度追求塞滿時間的投影片,而是學著傾聽現場老師的需求,然後再進行演講分享;我不再追求塑造 「我很專業」的個人形象,而是希望老師可以專注於如何增進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
當我放下不必要的完美主義,而是追求「剛剛好的完美」、「在期限中的完美」,我愈來愈能享受演講帶給我的樂趣、和現場老師互動的感動,完全不用為自己打分數,更不用在乎自己的表現有沒有一百分。我也更加發現,演講所帶給我的收穫和感動,遠遠比我提供的更多。
當我開始對演講感到享受,就會想要花更多時間研究和投入,因此演講跨足的領域愈深愈廣。從一剛開始的寫作,慢慢到閱讀、圖書館教育、班級經營、多元文化、親職教育、數學教育、行動學習…… 演講對象愈來愈廣泛;從臺灣本島到澎湖‘金門、馬祖、小琉球,從大陸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慢(專欄及寫作),讓我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愈來愈深刻,也愈系統化。到最後,成長、收穫最大的是,還是我。
更多實用心法,請見《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
延伸閱讀:【打造永續學習力】讓怡辰老師陪你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北極星,讓人生活出意義!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