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如果記憶是能存放在物品上、有味道的,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
作者:肆一 / 2022-04-25 瀏覽次數(6951)
這是開始創作《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這本書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句。就直覺的理解,我們多以為畫面是用觀看的方式,包括浮現在腦海裡的回憶也是,它們有顏色、形狀,以具象的方式呈現著。但會不會其實記憶有更多的可能?儲存的位置不僅限於大腦、而每個人的記憶也都有屬於自己專屬的味道呢?這個疑問,最後成了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之一。
如果記憶是能存放在物品上、有味道的,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在2108年時,我寫了《遺憾收納員》一書,那是講述台北車站地下街中,有一處「遺憾招領中心」,可以讓人將物品寄回到過去給已逝去的親友,讓你得以再擁有機會跟他們好好道別、讓他們安心離去的故事,主旨是修補遺憾。
完成這本書兩年後,突然有個念頭跑出腦海:「關於那些被留下來的人,他們又該如何被治癒呢?」於是誕生了《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故事裡頭描寫了城市裡有一間能夠看到亡者記憶的花店,那些來不及道別的人、突然消逝的人⋯⋯藉由這些記憶的碎片尋找解答,讓還活著的人擁有可以好好生活下去的力量。
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但因為當事人的不同,看到的也就會不一樣。記憶是很私密,且因人而異的東西。而記憶花店所做的正是拼湊了那些自己所不知道記憶片段,即使零碎,但都可能得以解開心上的一個結、止住淚水。記憶不一定能覆寫記憶,但卻能長出新的。
「其實,記憶花店並不是去尋找死去的人的記憶,而是幫活著的 人修理記憶。替還沉浸在過去的人,添加上新的記憶,就像是將壞掉的記憶給重新調整修理了,讓時間可以繼續進行。 」在書裡頭,我寫了這樣的一段話。
我試圖在書裡打造一個奇幻的場域,裡頭的角色各有各的創傷,也各有在追尋的東西,最後他們都不約而同來到記憶花店試圖尋找答案,那些小心翼翼、一觸碰就瑟縮的思念,最後都寄託在這裡。記憶花店,是收容生者希望的去處。
這兩年因為新冠疫情關係,生活面臨到了劇烈的變化,常態成了不可得;由於停止,因此原本逃避的也變得不得不去面對,不管是人際關係或是心裡頭的傷痛。看似靜止的狀態,其實感受卻是更加劇烈。而這本書,某種程度也呼應了這些紛亂,我試著在故事裡頭擺進一些自己平時會關注的、發生在周遭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憂鬱症、霸凌、移工⋯⋯以小說的方式回應著世界,試圖撫慰大家。
今年是我以「肆一」這個筆名出道10週年的年分,當初開始寫作的時候,完全沒有想過能夠在這條路上寫得這麼久,以為合約結束了就會跟著停止了。回想當年2012年出版《想念,卻不想見的人》時的心情,其實紀念的意義大於想要從裡頭收穫到什麼,可是沒想到卻讓我有朝一日能夠以寫作維生。若問我,我會說:「這本書,是自己人生迄今發生最重要事情之一。」總是不厭其煩地謝謝大家。
自己是個個性認真的人,也認真地看待「作家」這樣的身分。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文筆有多好、或是有多厲害,文字能被喜歡其實是一種幸運與厚愛。而在這一切之中,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在寫作路上仍是不斷地在學習著,從散文、圖文書,再到小說,它們是見證。
曾有許多次被問到:「寫作這麼久,怎麼一直維持熱情?」當然辛苦的時候也會有、疲倦的感受也有,當然也會有不被認同的時刻,但卻很少感到寂寞。大概是因為自己清楚知道,這些看似不愉快的,也都是寫作裡的一部分,它們是一起的東西。而除了自己是喜歡著文字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仍對自己有所期待,所以才能繼續著。寫作讓我得以溫飽,但也包含了很多自我實踐。
創作10年了,《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檢查,是對自己關於在寫作上學習的一次小小確認。其中包含了因為參與影視劇本改編工作,因而修改了自己原本寫小說的角度與方式,這些都總結在這本書裡頭。
希望閱讀這本書的每個人,都能夠從裡頭收穫到一些什麼,然後,永遠都能夠期待自己。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