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心理的傷口不像身體那樣清晰可見,常以難以理解的形式呈現在當事人的生命裡──《你發生過什麼事》

  • 字級


你曾經受傷過嗎?相信多數讀者在聽到這個問題時,多半會給予肯定的回應。但若我們進一步追問:「你受過的傷是哪一種呢?」這時最常被提到的,可能多是身體上的傷,好比破皮、割傷、挫傷等。倘若再繼續追問:「你曾受過心理的傷嗎?」,你又會怎麼回答呢?

近代心理學與身心醫學研究提供了各種證據,證實了身、心並非獨立,而是一套會互相影響的系統。身體會受傷、心理也會,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傷會連帶地影響身體,反之亦然。

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裡,作者歐普拉.溫芙蕾(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與布魯斯.培理(兒童創傷領域醫學博士)透過長年對談的文字紀錄,帶著我們慢慢看見,在人們成長的路上,不經意在心理留下的傷口,原來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讓人困惑的是,心理受傷的「傷口」不像身體傷口那樣清晰可見,很多時候還會以一種讓外人難以理解的形式,呈現在當事人的生命裡。好比:

  • 抽菸、酗酒、嗑藥等物質成癮
  • 衝動購物、沈迷賭博等行為成癮
  • 性情乖張、暴躁易怒等情緒問題
  • 自我傷害、無法抑制衝動等行為問題
  • 人際疏離、害怕與人親近等關係問題

當這麼一個人出現在你我周遭時,外人常見的疑惑可能是「他怎麼會這樣?」、「為什麼他要讓自己這樣下去呢?」、「她不考慮改變這樣的生活嗎?」。這種思維透露著:一個人會變成這樣,是自己造成的。他一直這樣就表示,不夠努力、不願改變、沒有決心,或者更負面地被認為「他沒救了」。

事實上,被他人以這種方式來理解,不但無法激勵當事人改變;反倒是在對方要改變的路上,設下了更多障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一個人會過著這樣的人生,是因為他曾在成長的路途上,遭遇了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各種或大或小,卻深具影響力的創傷事件呢?

這便是本書書名想強調的:在你面對一位身心狀況不理想、感覺沒有活出自己最佳狀態的親友時,與其質問對方:「你到底怎麼了?有什麼毛病?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樣?」倒不如好奇地了解:「你的過去,是不是曾經遭遇過某些事情,你願意和我分享嗎?」

提到創傷時,很多人直覺想到的是天災(地震、洪水、海嘯等)、人禍(重大意外、車禍、命案、性暴力等)。但其實,在我們還是嬰幼兒的時期,更容易暴露在各種創傷經驗之下。如近期台灣社福組織關注的「童年負面經驗」(ACE),好比:被照顧者咒罵、羞辱、侮辱;被暴力對待;被忽略(neglect)或不當對待等,都可能對一位小小孩帶來創傷經驗。

那些在我們還不理解世界、無法自理生活的歲月裡經驗到的創傷,都會變成我們的一部分。人們身上最有彈性的器官——大腦——會盡其所能,讓你即便在創傷的狀態下仍能「活下去」。就算,有時大腦想出的方法,反而會犧牲掉你的身心健康,讓你的行為變得不具適應性。為了生存,大腦在所不惜。

所幸,已經開始有愈來愈多聲音提醒著我們,不要輕忽童年創傷的影響力。特別是當我們遇到一位,你當下難以理解他的行為與生活為什麼會這樣的大人或小孩時,請記得放下「你怎麼會把自己弄成這樣」的思維。而該帶著好奇心與同理心問問對方:「你的過去,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這種心態上的轉變,讓我們找到另一種方法去陪伴這些「困在創傷」裡的人們。有時候,「問對問題」本身可能是更重要的。

本書正是一段這樣的嘗試。作者歐普拉.溫芙蕾與布魯斯.培理,透過常年的對話,不斷重新思考「我們該問怎樣的問題」。從自身故事出發,或者分享之前與許多人訪談的經驗,歐普拉提出了一些在近代社會中不斷出現的現象,而培理博士則試著以創傷的角度,重新提出新的問題來帶領讀者理解這些現況。

邀請所有對「心理的傷」感興趣,或者覺得自己深受心傷影響的讀者,一起加入兩位作者的對話,跟著他們一頁頁的對話,找到另一種方式認識自己的過去,從中獲得一些自我療癒的時刻。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怎麼在照顧生病父母的同時也照顧自己?看黃大米的長照經驗分享

因為父親生病,開啟照護生活的黃大米,面對讀者相關提問,給出親身經歷與領悟的長照心法

11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