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諶淑婷|思考教與養

觀察、表達、同理、對話,吵架可以很有意義──讀《要站哪一邊?》

  • 字級



我們一天扣除睡覺與進食,其餘時間多在與人互動,剛出生的寶寶從主要照顧者的聲音、碰觸、表情慢慢建立起與人的連結;進入學齡階段後,正式開啟團體生活,接受教育:步入職場後,又需要與新的團體磨合相處。

團體有許多好處,營造歸屬感、避免衝突,但也可能產生框架、限縮了視野,甚至造成排擠與對立問題,尤其是當群體中觀念產生衝突,為了不讓自己「落單」,人們會刻意負向解讀與自己不同意見的團體,懷疑對方在一言一行都是攻擊自己,開始「搞小團體」、「被迫跟某某站在同一邊」、「一起疏離某人」、「背後講某人的壞話」……等,這種排他性,別說是還在學習、發展人際關係的孩子感到苦惱,對大人來說也是職場社交一道難解的習題。

《要站哪一邊》就是這樣的故事,美好的早晨,公園裡多熱鬧,突然有人吵起來,吵著吵著,竟然分成了兩個對立的群體,而一條垂落的風箏線,恰巧畫出了楚河漢界。

要站哪一邊?(小小思考家4)

要站哪一邊?(小小思考家4)

公園裡有人產生紛爭,逐漸演變為兩個小團體的對立。(圖/《要站哪一邊?》內頁)


我們先來想想,站在線的某一邊(團體)的人會怎麼想?哇!有這麼多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我當然可以理直氣壯把其他觀點、選擇拒於千里之外,反正「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想,何必去聽那些刺耳的聲音?

為了要提高「我們」的共同情感與集體價值認同,能表現出領導權的團體成員,開始愈來愈引人注意,而這個團體原本只是立場相近,不知不覺,卻好像真的容不下多元意見,愈來愈封閉,好像只有我們才是對的,與自己理念不合者都是錯的。

當對立產生,變得越來越容不下多元意見,越來越封閉。(圖/《要站哪一邊?》內頁)


故事裡,風箏線的兩邊各有一個不太參與爭執的角色,一位大多保持沉默,只說了一句:「現在到底是什麼情形?」;另外一位多說了幾句,「不要吵了」、「打架不好」、「分兩邊不太好吧」,但最後,當兩個陣線著上屬於己方的代表色時,他們也沒能躲過,雖然不了解、不贊成,最後還是被迫成了團體中的一員。

這是一種「沉默螺旋」,不管你是意見不同卻沒表達出來,或者是試著傳達不同於團體的看法,當團體主要聲量愈來愈大時,眾人會漸漸選擇保持沉默,甚至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

這些沒有離開團體或持續表達反對的人,可能是缺乏自信,對自己的判斷缺乏信心;也可能是認為,附和大家的意見比較不會出錯或被指責;另外,人有依賴團體的天性,即使自己的主體性被壓低,也會以「領導者的意見更高明」來說服自己。

但是這樣的對立,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也無法產生有效對話。下次,當你發現周遭出現謾罵、撻伐某方的現象發生時,除了選擇待在舒適的同溫層,也可以嘗試走入「異溫層」,以敏銳的觀察力,覺察讓眾人躁動不安的問題核心究竟是什麼?練習傾聽、分辨不同立場者的目的與企圖。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同理心,可以換位思考,以互相尊重的正向心態將彼此的差異視為多元的觀點,「好好吵架」也是一種與世界產生連結的方式呢!

要站哪一邊?(小小思考家4) (電子書)

要站哪一邊?(小小思考家4)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
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獻給返鄉路上的媳婦與隊友(讀完一起撐過這個年!)

    又到了每年媳婦們最焦慮的一週了,從一個月前你就從心理到生理做了萬全準備,但另一半總是幫不上忙也不知道你在忙/氣什麼嗎?來來來,這四帖拿給他服用一下,從實戰錦囊到家庭結構分析,從虛構故事中的兩性視角對應現實到隊友教戰手則,要撐過這個年,就從相互理解開始吧!

    4281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獻給返鄉路上的媳婦與隊友(讀完一起撐過這個年!)

又到了每年媳婦們最焦慮的一週了,從一個月前你就從心理到生理做了萬全準備,但另一半總是幫不上忙也不知道你在忙/氣什麼嗎?來來來,這四帖拿給他服用一下,從實戰錦囊到家庭結構分析,從虛構故事中的兩性視角對應現實到隊友教戰手則,要撐過這個年,就從相互理解開始吧!

4281 0